首頁 > 人類文史 > 真實的李密是怎樣的人?和演義中有何不同?

真實的李密是怎樣的人?和演義中有何不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其實《隋唐演義》中的人物形象與真實大相徑庭。比如李密,歷史上的李密,是一位令人驚奇的豪傑,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李密是什麼出身,大部分印象是模糊的,在《隋唐演義》里語焉不詳,在《三字經》中有李密“牛角掛書”的典故。受前者影響的人,大多認爲李密是盜匪集團裏的一員,和宋江差不多,是有點文化的失意底層文官。受後者影響的人,則往往把李密看成是一個早年喪父、家境貧寒的窮書生,哪怕知道李密是貴族家庭出身,也覺得他家道中落了。

隋唐演義書影。

實際上,李密是頂級的豪門貴族。我們知道,在西魏、北周、隋唐,關隴軍事貴族集團一直佔據着統治地位。李密的曾祖父李弼在關隴集團的地位相當高,宇文泰創業時期在戰場上時常分左中右三軍,李密的祖先李弼和宇文泰經常各率其中一軍。宇文泰和高歡的數次戰役中,李弼都表現出色。在關隴集團立國第一戰的沙苑戰役中,正是李弼所部騎兵在關鍵時刻的衝鋒,決定了宇文泰的勝利。

李弼的子孫在北周和隋王朝普遍有着很高的地位。李密的祖父是北周魏國公李曜,他父親是蒲山郡公李寬。雖然李密早年喪父,但是年紀輕輕的他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和財產,仍算得上頂級豪門。因爲身份高貴,早年的李密被選爲隋煬帝的侍衛,但隋煬帝看他不順眼把他打發回家了。

一日,李密出門訪友,騎牛出行,這在魏晉以來本是貴族出行方式之一,楊貴妃姐妹就曾用超豪華的牛車出行。因爲路上無聊,李密把《漢書》掛在牛角上。他在路上遇到越國公楊素,自報家門,兩人開始攀談。楊素髮現李密談吐不凡,且讀的是研究造反的《陳勝項籍列傳》。此時,楊素深受隋煬帝猜忌,所以暗中和李密交往甚密,並對楊玄感等幾個兒子說:“李密的見識、度量,你們遠遠比不上,要好好跟他學着些。”因此,楊玄感和李密結下了深厚友誼,對他極爲信任。

這個故事被《三字經》的演繹,誤解成了權臣楊素提拔勤奮的窮書生李密的故事,被私塾先生們用來勸學,實在是讓人啼笑皆非。先前,楊素家族在關隴集團內部的地位遠低於李密的家族。直到楊素依附隋文帝楊堅篡位,成了政治暴發戶,地位扶搖直上。“牛角掛書”的典故,實際講述的是一個新貴和一個老牌貴族子弟結交的故事。

雖然隋煬帝統治中期出現了以王薄爲代表的反叛力量,但更多的造反者還是被隋煬帝折騰到活不下去才起兵的,佔山爲王主要是自保。

楊玄感是第一個以推翻隋煬帝爲目的起兵的。作爲楊素的長子,他見證了隋煬帝對父親和自己家族的猜忌,很早就開始策劃反叛。到隋煬帝第二次遠征高句麗時,楊玄感在黃河邊的黎陽負責爲遠征軍運糧。蓄謀已久的他利用這個機會舉兵反叛。李密作爲他結交已久的老友,也在第一時間應邀加入了叛軍。

作爲楊素無比器重的人才,李密成了叛軍的頭號智囊。他提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突擊河北薊縣,直接截斷正在遼東和高句麗作戰的隋煬帝主力歸路,和高句麗夾擊糧草不足的隋軍主力。中策是快速向西進入關中地區,佔領長安,以此爲基地慢慢發展。下策則是先佔領東都洛陽。

楊玄感考慮了三個方案後,最終選擇了下策,先出兵洛陽。但是,遼東的隋軍很快回援,加上洛陽守軍的堅守和關中援軍的東進,楊玄感被迫放棄圍攻洛陽改用中策西進關中,被圍追堵截的隋軍主力追上,被迫決戰,最終敗死。

後世常把楊玄感的失敗歸咎於他一開始沒有用李密的上策和中策,這是想當然了。楊玄感起兵時,隋軍無論在關中還是洛陽均有龐大的正規軍,征伐遼東的隋朝主力依舊在隋煬帝指揮下,只用一個月就回援到洛陽。所以,楊玄感註定只能成爲反隋起義的先烈。

真實的李密是怎樣的人?和演義中有何不同?

楊玄感叛軍的基本力量是河南地區的民衆,最初幾乎是“斬木爲兵”,裝備極差。楊玄感能夠多次擊敗洛陽的隋朝正規軍,已經是了不起的勝利。讓這些人遠離老家去遙遠的河北或者關中作戰,士氣和戰鬥力必然大打折扣。所謂上策,很難落實。等到李密有了數十萬之衆,包括極爲精銳的騎兵隊,遇上歸心似箭的十萬“驍果”軍,仍然極度吃力。以楊玄感臨時招募的烏合之衆,去攔截歸家心切的隋軍主力,無異於螳臂當車。

楊玄感敗亡後,隋煬帝依照寧枉勿縱的原則,開始大肆追查和株連參與此事的人員。上自當朝大員,下至普通士民,只要和楊玄感有瓜葛的都難逃一劫。隋政府一口氣捕殺了三萬多人,流放了六千多人。此外,楊玄感圍攻東都,開倉賑糧,隋煬帝竟然將接受賑濟的百姓全部處死。

神奇的是在死亡名單上排在第一行的李密,在被捕之後的押送途中,竟然靠賄賂押送者逃脫了。他隱姓埋名,躲藏在民間,當起了教書先生並結了婚。最終,他的妻子和幫助藏匿他的大舅子被處死,李密再度幸運逃脫,被迫加入了當時遍地開花的反隋武裝之中。這時,李密發現,楊玄感當年做過的選擇題,現在要輪到他做了。

最初,李密流亡時投奔了幾個山賊勢力。此時,這幾位不大願意收留他,怕引來隋政府軍的重點打擊。後來,一個以搶劫商人爲生的山賊首領翟讓收容了他。很快,李密開始顯示出自己的領袖氣質:他遊說周邊許多盜匪集團加入了翟讓的瓦崗軍,控制了一些縣城,逐漸對交通要道上的重鎮滎陽構成了威脅。

隋朝派出名將張須陀鎮壓瓦崗軍。當時,此人麾下有秦叔寶、羅士信(羅成原形)等名將,討滅了多路影響力較大的叛軍,瓦崗軍也在他面前吃過虧,只因爲影響力不夠大,人家不那麼窮追猛打。翟讓準備趕緊開溜,但這時李密阻止了他。與翟讓不一樣,李密的目標是徹底推翻隋朝。最終,雙方在滎陽的大海寺決戰。此戰的過程很簡單:翟讓詐敗誘敵,按照他一貫的發揮來說算本色出演,隨後李密率領伏兵側擊,大破隋軍精銳,這是一次含金量極高的勝利。

伏兵不是什麼高難度的計策,張須陀一路剿滅多支規模遠大於瓦崗軍的叛軍,遇到的伏兵必然不在少數。難點在於,瓦崗軍裝備落後,沒有成建制的騎兵,而且之前在張須陀面前每戰必敗,士氣也不會高,堪稱“烏合之衆”。正常情況下,這樣的部隊素質,正面詐敗很容易真的變成大潰敗,徹底喪失戰力。要做到敗而不亂、回頭和伏兵夾擊,哪怕對於正規軍都很難。另一方面,由於李密缺乏騎兵,只能用步兵在樹林中設伏,有效地利用地形優勢抵消隋軍的騎兵優勢,可謂極度巧妙。李密加入後,短短時間內,瓦崗軍竟然變得進退有度,完成這麼高難度的戰術動作,無疑顯示出了李密極高的軍事才華。

從此,李密在瓦崗軍中的地位迅速上升,在翟讓之外獨領一軍。瓦崗軍隨後又趁勝迅速攻佔了中原地區的主要糧倉洛口倉。留守洛陽的隋朝官吏沒有意識到李密是如何可怕的對手,竟然不知死活地派出一支新招募市民組成的軍隊試圖收復洛口倉,毫無懸念地被輕鬆擊敗。

攻佔洛口倉對李密的發展極爲重要。由於李密家族地位很高,這次勝利後開始有大批隋朝任命的官吏帶着地盤投奔他。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河南道討捕大使裴仁基的投奔,裴仁基是張須陀的繼任者,不但統領包括秦瓊、羅士信等名將在內的張須陀殘部,還得到了程咬金等名將的加盟,和李密打得有來有回,現在竟然帶着全軍投向了李密。加上其他主動加入的隋朝官吏,李密很快擁有了極爲豪華的文武班子。這個時期,日後大名鼎鼎的魏徵也歸入了他的麾下。除了許多隋朝官吏的投奔外,周邊的饑民被糧倉吸引紛紛加入瓦崗軍,各路中小規模的反隋武裝也擁戴李密爲盟主。大部分中原地區名義上幾乎都成了李密的地盤,掛在他名下的軍隊一下子膨脹到幾十萬人。到這個時候,昔日收容了李密的翟讓帶頭推舉李密爲王,各路加盟的軍閥也紛紛勸進。李密考慮到洛陽附近的隋軍仍然強大,稱王時機尚不成熟,決定先稱魏公。

現在,李密作爲中原地區最強大的勢力,突然發現自己和當年的楊玄感一樣必須進行選擇:當年自己提出入關和先攻佔洛陽兩個選擇,楊玄感選擇了後者,結果失敗。今天的李密比起當年的反隋先驅楊玄感實力強了太多,同樣面臨先入關還是先攻佔洛陽的選擇。

直到自己完全操盤,李密才發現楊玄感的苦衷所在。放棄洛陽直撲長安,在當時的局勢下是一個勝率很小的豪賭。李密佔領洛口倉勢力大增時,洛陽和長安仍有着數量龐大的隋軍主力,如果不能快速佔領長安,一旦洛陽方向的隋軍過來支援,這支孤軍很容易被甕中捉鱉。此外,在關中的東北方向,隋朝委任的山西地區長官李淵仍然忠於隋煬帝,要到幾個月後纔會起兵反隋,一旦入關,李密需要應對三面受敵的局面。

隋末羣雄割據圖。圖源/網絡

此外,雖然名下的軍隊有數十萬人,但是李密真正的嫡系主要是裴仁基父子、柴孝和等人爲首的前隋朝官吏。翟讓等人的老瓦崗軍體系、新加入的饑民、各路名義上依附於他的叛軍,基本都不會願意在攻下洛陽之前入關。因此,李密必須攻克洛陽,或者至少把洛陽守軍削弱到一定程度時,纔有可能進入關中地區經營。

所以,當李密的心腹柴孝和勸李密儘快入關時,李密答覆說:“您這個方略,我也考慮過很久了。但是追隨楊廣的軍隊還很多,我的隊伍都是山東人,不攻克洛陽的話,怎麼願意跟着我向西進關?而且,把綠林好漢出身的反王們留下,必然會互相爭奪,關東就必然全丟了。”李密自始至終都知道關中的巨大價值,但是隻有當他操盤時,才能明白楊玄感當年面對的苦衷。

對於李密來說,必須先控制洛陽才能談下一步。對於正在江都(今揚州)的隋煬帝來說,洛陽也是必須控制的。一方面,這裏是隋王朝的東都,首都被叛軍攻佔對帝國體面的打擊是決定性的。另一方面,洛陽佔據了隋煬帝興建的大運河中心位置,一旦被攻佔意味着隋煬帝將被隔絕在江淮地區。爲此,在李密收編大量隋朝地方官,控制洛陽周邊後,隋煬帝開始不惜血本地向洛陽派出援軍。

第一批隋朝援軍從關中派出,由龐玉、霍世舉率領。李密一方面組織手頭兵力準備和隋軍再次決戰,另一方面利用援軍東出後關中空虛的機會,讓柴孝和帶數十人西進,收編當地的地方武裝試圖經略關中。柴孝和成功收編了一萬人,控制了關中重要門戶陝縣。不難看出,李密自始至終盯着關中,但是直到擊敗洛陽附近的隋軍主力,關中隋軍東進支援後,纔有派出偏師經略關中的可能。

遺憾的是,得到關中精銳增援後的洛陽守軍實力大增,李密本人卻在之前的小規模衝突中負傷,指揮能力大打折扣。很快,隋軍重創了李密軍,李密的左右司馬都戰死。柴孝和收攏的地方武裝聽說李密主力慘敗的消息便鳥獸散,柴孝和帶少量人馬回去和李密會合,李密經略關中的嘗試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李密確實是個狠人,身受箭傷,又遭遇慘敗的情況下,只休息不到一個月,又出動全部精銳去回洛倉找隋軍拼命。這次會戰中,李密再次挫敗了隋軍主力,佔領回洛倉,隨後又趁勝攻佔了黃河邊的黎陽倉。至此,洛陽附近的三大糧倉全部落入李密之手,洛陽的守軍再次陷入被動,甚至河北竇建德等割據勢力都向李密表達了歸附之意。

隋煬帝在江都得知李密的大勝也慌了。一旦李密攻佔洛陽,他對關中、河北地區的控制就會被進一步切斷。爲此,他砸鍋賣鐵,又從江淮流域和河北大舉調兵支援洛陽。李密在相繼戰勝了洛陽守軍和關中派出的隋朝援軍後,又要對付隋煬帝從全國各地調集來的精銳。統帥洛陽隋軍的是剛在江淮流域剿滅了起義軍的王世充,他帶領五萬江淮精銳支援洛陽。

真實的李密是怎樣的人?和演義中有何不同? 第2張

隋煬帝楊廣。圖源/電視劇《隋唐演義》劇照

王世充登場的第一戰就大敗李密軍,連經略過關中的柴孝和也在戰敗逃亡途中溺水身亡。此後的拉鋸戰中,李密再度顯示了自己的軍事天賦,王世充三次大敗於李密,洛陽地區十幾萬隋軍基本或死或降。王世充試圖挑起李密和翟讓的矛盾,分化瓦崗軍,而李密顯示了自己的梟雄本質,乾淨利落的火併了翟讓。到這個時候,洛陽的陷落似乎只是時間問題了。

但是,李密最心心念唸的關中地區卻在這期間落入了他人之手。李淵太原起兵後,利用關中部分隋軍東出支援洛陽、洛陽守軍和全國各地隋軍主力都在和李密纏鬥的機會,從山西直入關中,很快擊敗或收編了剩下的隋軍,控制了整個關中。李密只有徒喚奈何:同樣知道控制關中對奪取天下極爲重要,當初李密如果不顧一切直撲關中,就必須同時面對隋朝關中駐軍的防守、背後洛陽駐軍的追擊和山西方向李淵所部隋軍的夾擊,必須戰勝三路大軍纔可能真正全取關中。而現在李淵進入關中,山西本來就是他起兵的基地,雖然後來被軍閥劉武周攻佔,但短期內是安全的;洛陽的隋軍主力正在和李密打得昏天黑地;甚至關中本身的隋軍,很大一部分也在龐玉、霍世舉率領下去洛陽和李密決戰了,他現在只需要戰勝關中一部分守軍就可以達成目標。很大程度上,正是李密在中原地區纏鬥並且逐個戰勝了各路隋軍主力,李淵才能如此輕鬆地拿下關中地區。

當李密即將攻佔洛陽時,新的麻煩又來了:控制了關中的李淵派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兵十萬東出,試圖趁亂撈些好處。雙方發生了若干次小衝突,互有勝負,最終李淵暫時放棄了爭奪洛陽,李密也因此錯過了直下洛陽的機會,馬上又有一支新的敵軍即將到來。

隋煬帝的精銳禁衛軍“驍果”大部分是關中人,因爲急於返回故鄉,最終發起政變,弒君後擁戴宇文化及爲主,沿着大運河北上,開始向關中故鄉進軍。他們必須經過的地盤,就是李密控制下的中原地區。

到現在爲止,李密在戰略上還沒有發生過嚴重的誤判。當宇文化及率領十萬精銳的“驍果”軍向李密請求借道、借糧時,留守洛陽的隋煬帝之孫楊侗也提出先和李密停戰,授予李密官職,由李密負責剿滅弒君的宇文化及。

此時的李密有三種選擇:一種是出錢出糧送走這幫大爺,讓他們去和李淵搶奪關中,自己先佔領洛陽鞏固對中原地區的控制。在進入李密地盤前,宇文化及途經的幾個軍閥勢力都選擇放任宇文化及過境。第二種就是和宇文化及部合作,一起拿下洛陽後攻入關中。第三種則是接受洛陽方面的建議,剿滅宇文化及。

影響李密作出決策的關鍵性因素,就是對“驍果”軍戰力的評估。如果“驍果”足夠強,就選擇借道或者聯合他們。在這裏,李密的判斷髮生了較大偏差,在他眼中,洛陽、長安和江淮地區的數十萬精銳隋軍都被他消滅或者收編了,這個十萬“驍果”軍並沒有資格和他談太多條件。最終,李密選擇接受洛陽的求和,去對付宇文化及的“驍果”軍。

然而,作爲隋煬帝生前最信賴的禁衛軍,“驍果”的戰鬥力遠超李密想象。李密在戰場上多次處於下風,李密本人也中箭受了重傷。李密賴以取勝的核心力量,是以裴仁基部等前政府軍中選拔出來的精銳,稱爲“內軍”,在之前的戰役中戰鬥力遠勝一般隋軍,現在依然不是“驍果”軍對手,死傷過半。經過此戰,李密身經百戰的嫡系精銳基本消耗殆盡。“驍果”軍也戰至力竭,又沒能攻佔糧倉斷了糧,最後大部分成員反過來向李密投降。

李密和“驍果”軍惡戰時,王世充在洛陽發起政變,殺掉了和李密關係友善的朝臣,挾持了楊侗,實際控制了洛陽,重新和李密敵對。李密和裴仁基最初都想拖延決戰,因爲洛陽已經斷了糧食,只需要用飢餓逼迫城裏投降就行。但這時候新投降過來的“驍果”軍將帥和原翟讓系統的單雄信等人都攛掇李密和王世充決戰。

在進攻洛陽的戰役中,李密軍幾乎是多米諾骨牌一樣地倒下。李密嫡系的“內軍”最先接戰,由於之前決戰“驍果”軍時損失過重還沒得到恢復,一番惡戰敗下陣來。隨後,原翟讓系統的單雄信等人和“驍果”軍降將很快投降了王世充。李密一下子陷入了窮途末路之中,最後只好向西投奔李淵的唐王朝。

這次李密是徹底失算了,李淵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讓李密活下去。我們可以看看李淵對所有曾稱帝稱王的羣雄的處理方針:無論是戰敗被俘的竇建德、蕭銑、薛仁杲,還是沒有大戰就被手下人出賣給李淵的曾經約爲兄弟的李軌,不管你出身農民還是大貴族,一律採取無差別肉體消滅的政策。

李世民親口承諾過不殺的王世充被複仇者所殺,李淵立刻封賞了復仇者並且滅了王世充的族。即使主動投靠唐朝、本人也來到長安城表示效忠的杜伏威,也在舊部反叛後被毒死並禍及家人。對於李密這種出身、能力和野心都足以對唐帝國構成威脅的人,李淵怎麼可能讓他活下去?最終,在李淵的故意怠慢和精心算計之下,李密被逼逃走並在途中被截殺,一代梟雄的傳奇畫上了句號。

在隋末羣雄中,李密是唯一真正有可能同唐王朝一較高下的人物。他不是評論家筆下書寫的那樣目光短淺,不知早佔關中。可惜的是,在隋朝腹心地區洛陽周邊起兵的李密,必須先戰勝洛陽守軍,纔有資格真正實行西進關中或南下剿滅隋煬帝殘餘勢力的戰略,偏偏洛陽對於隋煬帝也是絕不可失去的地方,所以雙方在洛陽城下進行了長年的消耗戰,最終幾乎同歸於盡。

李密的事業以失敗告終,曾是他臣子的魏徵在爲李密立傳時,稱讚這位舊主“聲動四方,威行萬里”,只可惜因爲“運乖天眷”,也就是運氣太差失去了上天眷顧,不幸失敗。在李密麾下效力的徐世勣、秦叔寶、程咬金等人,則繼續爲唐帝國南征北戰,在歷史的舞臺上繼續着自己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