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魯肅的一生有哪些功過?該如何評價他呢?

魯肅的一生有哪些功過?該如何評價他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吳有四英將,魯肅當屬其二,他促成了孫劉聯盟,又造成了兩家最後分道揚鑣;幫助孫權得了荊州,到後來又失了荊州,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得失功過的背後,他又憑藉着自己的深謀大略,說服孫權,聯合劉備,抗衡曹操,方略之間便造就了三國鼎立。

論其一生,究竟如何?

魯肅,是臨淮東城人。出生之時,父親去世,由祖母將其撫養長大。魯家富甲一方,魯肅也因此養成了樂善好施的性格。常常用家中之財幫助窮苦之人,並且喜愛結交江湖好漢。

正巧周瑜此時正於居巢做官,離魯家不遠,因軍乏物資,拜訪魯肅,並求糧。魯家共有兩囷米,魯肅知其求後,便指一囷以資瑜。

談話之間,周瑜見其氣度不凡,與魯肅結交好友,並勸魯肅從軍投吳。於是魯肅聽從了周瑜的建議。由此,來到了孫權手下。

因是周瑜推薦,孫權即刻接見了魯肅,並辦宴席,與魯肅相談甚歡。待到衆賓客宴畢辭退,孫權獨引肅還,和榻飲酒。

孫權問道,“大漢王朝已經江河日下了,天下四方動盪不安,我繼承了父兄的家業,想要有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身份和地位。您既然來到了我的身邊,您想要如何輔佐我呢?”

魯肅的一生有哪些功過?該如何評價他呢?

魯肅答到,“昔日,漢高祖劉邦想要一心一意輔佐當日之義帝但最終失敗了,是因爲項羽在其中爲禍。今天的曹操,就相當於昔日的項羽,將軍怎麼能做得了齊桓公、晉文公呢?

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爲將軍計,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

如此自己也不會招惹災禍。北方蕩亂不安,趁着這個形勢,先剿除黃祖,再者進伐劉表,佔領整個長江,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這纔是您應當做的。”

這就是後世所說的《榻上策》,可以說一舉奠定了孫吳後來的格局。這可比諸葛亮的《隆中對》早了七八年。而東吳之後的崛起之路,也正如魯肅之言。

之後孫權日重魯肅,賜給了魯肅母親許多衣服幃帳,並將其所居房屋,打扮如魯肅故居般。

聯劉抗曹安荊州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突然南下徵劉表。八月,劉表卒。魯肅立即進言孫權:

“荊州與我地鄰近,水流順北,外有江漢,內有山陵阻隔,有金城之固,而且沃野萬里,物阜民豐,如果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如今劉表剛剛去世,兩個兒子素來不和,軍中軍心不穩,而且劉備,天下梟雄,與曹操不和,寄投在劉表軍營,劉表知道他有才能卻不能信而用之。

如果咱們現在聯合劉備,上下一心,就可暫時安撫荊州之衆,與其結盟爲好,如若不能,應當制定出別的戰略,促成大事。我現在請求您允許我獨自前往,借弔唁劉表之名,聯合劉備,共同抵抗曹操,劉備必定會喜而從命,如果事情順利,天下馬上就可安定。現在不趕快去,恐怕爲曹操捷足先登。”

孫權立即遣派魯肅,前往行計。卻不料剛剛到了南郡,便聽聞劉表之子劉琮投降了曹操,劉備倉皇出逃,想要從南邊渡過長江。

魯肅的一生有哪些功過?該如何評價他呢? 第2張

於是魯肅到當陽長板,與劉備匯合,宣示了孫權的旨意,劉備果然喜而從之。此時諸葛亮也與劉備伴隨,魯肅告訴諸葛亮說“我是你兄諸葛瑾的好友”,即刻兩人便結交爲友。

孫權之所以要與劉備聯盟,正是魯肅主意,此時又與諸葛亮言,“我子瑜友也”。則說明了諸葛亮已經數次聽聞魯肅之主張。

也就在此時,曹操一紙書信送到了孫權手中,信中寫道,今治水軍八十萬衆,方與將軍會獵於吳。

此信一達,孫權陣營驚亂,手下一致投降論調。唯有魯肅沉默不語。會議開到一半,孫權起身休息換衣。魯肅此時追了上去,追到屋檐之下,孫權見其急迫,便料定其有話要說。便停了下來,說道“子敬有何言於孤”。

魯肅答到,“今曹操來襲,對於投降一事,於我魯肅而言,可以;但於將軍您而言,是萬萬不行。我投降了曹操,可以回鄉裏,再由低官做起,保不齊還可以做到太守、州牧一類。可將軍您投降了曹操,欲安所歸”。

孫權聽罷,直中內心所憂。倘若投降了曹操,曹操定然不會放過他這個東吳之主。於是正式定下與劉聯合,與曹操決一死戰。之後,孫權又聽從了魯肅的建議,即刻召回了遠在鄱陽出使的周瑜領軍作戰。

這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赤壁之戰。戰爭的結果,以孫劉聯軍勝利結束。讓曹操剛剛得到,還沒捂熱的荊州又被孫劉聯軍所瓜分。荊州至此安定。

拿到荊州,爲魯肅方略之首發戰略。因曹操的不時侵入,劉備的參與其中。戰略似乎有所變動,而接下來,因時變通,在魯肅這裏又得到了很好的運用。

力排衆議借荊州

赤壁之戰畢。劉備來到孫權大本營京城,借吳地之荊州,衆人之中唯有魯肅言可借之。言其原因,謂多操之敵,而自爲樹黨,計之上也。

孫權則從其所求。劉備借有荊州,即刻攻入益州,取得劉璋之領地。原先,周瑜、甘寧曾勸孫權取蜀,孫權未從。今劉備得之,孫權發怒,責劉備歸還長沙、零、桂三郡。

劉備不從,留關羽守。孫權怒即發兵呂蒙,但遭羽相拒,不得。

後魯肅進駐益陽,與關羽相拒。邀請關羽單刀赴會,各自駐軍離會點百步之上。羽從之。

會談中,魯肅據理力爭,“昔劉豫州窮困潦倒之時,我主公憐憫助攻,劉豫州乃有棲息之地,如今豫州已有益州,還妄想兼併荊州之地,這是誰都不能容忍的。我聽說貪而棄義,必將招來禍端,您現在當屬衆人,怎能好壞不分,恃強負義。古人有言,出兵作戰,有壯,無理氣衰,您怎能獲勝”。關羽無話可說。

隨後,劉備讓出湘江以東的桂陽、長沙與江夏;湘水以西之南郡、武陵、零陵則歸自己。孫劉兩家劃江而治。

成爲魯肅,敗也魯肅?

此時的孫劉聯軍,聯盟已然破敗,東吳出了大力而拿下的荊州,最終只得到一小部分,已然得不償失,而原先計劃中的益州竟被劉備橫刀奪愛,孫權實爲養虎爲患。

概其本末,蓋爲魯肅一人之爲也。率先做出戰略規劃的是他,但借荊州,失益州,亂其戰略的也是他;極力促成孫劉聯盟的是他,孫劉破裂,孫權怒不可遏,後又呂蒙白衣渡江殺關羽,劉備夷陵之戰復弟仇。孫劉兩家最終刀鋒相對,結成深仇大恨。這一切的起始點,彷彿依然是他。

對於孫劉兩家來說,實可謂成也魯肅,敗也魯肅。

魯肅四十六歲而卒,孫權爲其發喪,諸葛亮亦爲發哀。坦白講,劉備前半生漂流不定,有志卻無地可施。直遇魯肅,魯肅不僅爲其帶來的聯盟,更爲劉備帶來了機會。劉備也因此抓住了機會,直至擁有了自己領地。

或爲誇張者說,無魯肅,無蜀似乎也不爲過。畢竟曹操來襲之時,唯有魯肅大倡聯劉抗曹,若無有魯肅,孫吳是否迎曹也未可知。

再看孫權一方,孫權稱尊號之時,臨近祭壇,顧其首,謂公卿曰“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孫權的戰略總方針是魯肅定下的,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是魯肅率先提出的。當孫權真正稱帝之時,正如魯子敬之略。在三國演義中,魯肅此人似乎比較普通,未能引得較大關注,卻少有人知曉,史實之中,甚可說者,無魯子敬,無三足鼎立。

魯子敬憑一己之力,促成了兩方霸主,三分天下有其二可歸功於魯子敬。雖說論其得失各有過,但終其一生,實在不可不稱之爲明於時勢者。誠可從《吳書》之言,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之爲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