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石達開有哪些功績?爲何他的評價如此之高呢?

石達開有哪些功績?爲何他的評價如此之高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石達開堪稱太平天國中最完美的男人,他不僅是一位形象很陽光的大帥哥,頗富文韜武略,而且是當時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其短暫的人生迸發出許多閃光點,照亮了太平天國短暫而又悲壯的歷史天空。

少有俠名“石相公”。

石達開出身於一個小康之家。由於父親早逝,家中尚有二妹一姐,再加弱母,因此9歲的石達開成了家裏唯一的男丁,他亦早早撐起了門戶。石達開是個聰明人,他忙時種田,閒時便在鄉下收羅雞鴨等到城中販賣,有時亦販牛,因此家中境況並不窘迫。除了忙於生計,石達開還讀書習武。再加上他爲人俠義,好交天下豪傑,因此在他13歲時,便遠近都識得他,並稱他爲“石相公”。

當時洪秀全和馮雲山已在廣西桂平一帶發展了幾千信衆,正籌謀反清起義。聽聞石達開聲名,慕名前往,邀他共謀反清大計。石達開久居鄉野,早就看不慣腐敗的清廷魚肉百姓的惡行,所以欣然答應。1850年,經過3年籌備的石達開,在與洪秀全會合發動金田起義時,不僅將家資全部獻出,還率領4千餘衆投身起義。由於石達開武藝高強,又頗有貢獻,在分封五軍主將時,被洪秀全封爲左軍主將。次年,石達開作爲先鋒部隊攻下永安。洪秀全在永安建制,石達開被封爲翼王五千歲。

神武勇將“石敢當”。

自金田起義始,石達開就像打開了小宇宙,他轉戰各省,戰功顯赫。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戰役,是1852年太平軍久攻長沙不下,西王蕭朝貴又在與清軍作戰中陣亡,一時城中清軍反包圍了太平軍。就在危急時刻,石達開改變策略,率軍西渡湘江,佔領河西戰略重地。不僅解決了糧草危機,還多次重挫清軍。爲太平軍撤退提供了通道,最終解除了危機。之後石達開一路勢如破竹,佔領岳陽,攻下武昌,僅用28天便挺進1千8百餘里,所過之處,清軍聞風喪膽,不敢迎戰。因此得其美名“石敢當”。

政績斐然“石賢臣”

1853年,太平軍攻下金陵後,洪秀全在此定都,改稱天京。石達開被留在天京負責衛戍工作,同時他還作爲東王楊秀清的助理,輔佐軍政事務。然而,以洪秀全爲首的諸王,卻開始爲擴建王府而與民爭地。甚至還利用權力,將國庫裏的財產納爲己有。廣選美女充盈後宮,更是他們樂在其中的事情。石達開並沒有參與諸王的貪淫享樂,他潔身自好。他府中的女官亦能自由出入,不像洪秀全等人府中的女官,被他們制定的一些過分的制度奴役,動輒杖刑喪命。

就在諸王享樂時,石達開認識到,光是建都沒有地方行政是極大的弊端。於是他在攻下安徽後,便將安徽作爲根據地的一部分,並建立省、郡、縣三級地方行政機構。同時他又在督勸士民造糧冊後,試行了“按畝輸錢米”的政策。僅實行了三個月,這項政策就成到了“軍用裕而百姓安”的局面。同時爲了給地方行政機構選拔人才,他又開科舉招賢納才。

對於軍隊的管理,石達開更是從嚴,不許他們搶掠百姓財物,並且讓他們經常巡城,爲百姓治安保駕護航。在稅收方面,他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稅制,徵收稅賦。這些又給太平天國軍事和政治提供了一定的經濟基礎。一時,安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勢頭,士農工商也在他的鼓勵下,有了蓬勃的發展。各安其業的百姓對他稱頌不斷,以前反對太平軍的士人,也開始爭相應聘,以爲“新朝”服務爲榮。來投軍者更是如過江之鯽,很快就從一萬人左右擴充到十數萬人。

力挽狂瀾“石義王”

1856年,由於楊秀清逼迫洪秀全封他爲萬歲。惱羞成怒的洪秀全,密詔韋昌輝誅殺了楊秀清。然而韋昌輝嗜殺成性,在天京城中大開殺戒,導致太平天國內訌。石達開在勸阻無效的情況下,險被韋昌輝加害,無奈出逃,但他的家人悉數被殺。此後石達開在安徽舉兵靖難,要求洪秀全誅韋昌輝平民憤。一時城內城外太平軍都站到了石達開一邊。洪秀全見勢,只得誅殺韋昌輝,並迎回石達開。

由於石達開平息了內亂,軍民歡呼震天,並尊他爲“義王”。然而,深入民心的石達開卻受到洪秀全排擠牽制。爲了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石達開只得再次離開天京,遠避安慶。

大義凜然“石奇男”。

石達開離開天京時,只帶走了少部分嫡系部隊,在轉戰南北的過程中,依舊奉江河日下的太平天國爲正朔。然而,受天京事變的影響,太平軍士氣低迷,數次與清軍交戰都不能勝,只得敗走南北。當初頗得民心的石達開,也面臨部屬出逃現象。無奈之下,他陷入孤軍作戰的境地,在數度爭戰不利的情況下,已陷入英雄末路的石達開,只得轉戰四川,企圖在四川建立根據地。

然而大渡河一役,本能搶佔先機的石達開,由於天隆暴雨,河水猛漲,錯過了渡河的機會,被清軍重重包圍。眼見糧草盡絕,石達開不忍部將被殺,隻身前往清軍大營,以一己之命,換三軍生還。可惜清軍背信棄義,不僅屠戮追隨石達開的二千餘太平軍,還將石達開凌遲於成都。據目擊者在《蜀海叢談》中記載,石達開在就義時“神氣湛然,無一毫畏縮態。且系以凌遲極刑處死,至死均默默無聲,真奇男子也”!

石達開有哪些功績?爲何他的評價如此之高呢?

無奈的選擇

其實,石達開率軍進入廣西,是不得已而爲之。脫離洪秀全後,石達開率十多萬大軍,在贛、浙、閩諸省遊走。1859年春節,石達開在江西南安大會諸將,商議進取之策。最後確立了經兩湖入蜀的戰略目標。攻略四川,既可以打擊清王朝的經濟命脈,又可避免同天京政權發生衝突,而且當時四川清軍還沒有防備,可以說勝算很大。

然而,在當年5月-8月的湖南寶慶之戰中,石達開部久攻不克,最後倉促撤退。這是他離開天京後第一次重大的軍事失利。爲尋找一塊喘息之地,只好率部進入清軍兵力單薄的廣西。當時廣西的情況怎樣呢?金田起義後,清軍圍追堵截太平軍疲於奔命,守備空虛,各地起義趁勢而起。從1851至1858年,各地義軍攻下縣城以上城池八十七座。其中勢力最大的陳開部會黨起義軍,以潯州爲中心建立大成國。

早在進入湖南前,石達開就和大成國有過聯絡。此刻他回師廣西,似乎大有可爲。10月15日,石達開部佔領廣西慶遠府,獲取一個重要據點。慶遠地處桂西北,遠離清朝的統治中心,而且與大成國義軍佔領的柳州互爲犄角。出走以來兩年多,石達開部長期處於流動作戰中。因此,他準備以慶遠爲據點休養生息。石達開分派部將平定周邊村寨、徵集糧草,同時每天練兵整軍。情勢暫時穩定下來。

時間一晃就是半年。1860年3月,石達開的三十歲生日到了,部屬紛紛爲他祝壽,地方士人還贈送了壽聯。在慶遠,他度過了一生中難得的安逸時光。故鄉春意激發了翼王的豪情雅興。石達開處理政務閒暇之餘,偕同部下文武,前往城郊北山白龍洞遊賞。太平天國諸王中,石達開文化水平相對較高。在這裏,他看到前人題下的詩句,感覺寓意高超,文采可觀,頓時手癢,也賦詩一首:

挺身登峻嶺,舉目照遙空。毀佛崇天帝,移民復古風。臨軍稱將勇,玩洞羨詩雄。劍氣衝星斗,文光射日虹。平心而論,雖然此詩近乎“老幹體”,但還比較有氣勢,作者豪情萬丈,雄心壯志躍然紙上,比起天王洪秀全的某些詩作,要高明不少。

石達開部下見狀,紛紛按原韻和詩,表達追隨翼王打江山、創偉業的堅定意願。石達開心情大悅,命令將詩句全部刻在石壁上。這就是太平天國曆史上罕有的文化盛舉——白龍洞詩會。歷來許多人認爲太平天國領袖不過是一羣暴徒,沒想到他們也有過如此風雅之舉。

軍心離散,糧草難籌

然而,就在石達開遊山玩水、吟詩作賦之時,形勢卻在不斷惡化。石達開部不僅沒能實現休養生息的初衷,反而舉步維艱,士氣大挫。由於慶遠府所屬州縣多爲山區,土地貧瘠,再加上多年戰亂,田地荒蕪,嚴重缺糧。如今駐紮下十多萬太平軍,更加入不敷出。糧食問題成爲石達開軍的心腹大患。石達開只好把大量精力用於派兵徵糧。

不幸的是,徵糧過程遭到地方團練的極大阻礙。太平天國起義前後,清政府爲謀自救,大力提倡各地地主自辦武裝,用於鎮壓起義,甚至派中央大員回鄉督辦。曾國藩的湘軍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當時廣西州縣中興辦團練的有約三分之二。團練兵丁都是本地人,作戰靈活機動,軍民難分;團練首領均由鄉紳擔任,他們爲了保全身家性命,往往比清朝地方官更加頑固。

石達開佔領慶遠後,當地團練武裝紛紛堅壁清野,帶着糧食躲進山寨,伺機劫殺太平軍將士。在徵收糧食的戰鬥中,太平軍爲了提高效率,往往化整爲零。但這樣做,更有利於熟悉地形、民情的團練,不利於太平軍發揮大兵團作戰的優勢。

比如,慶遠德勝鎮附近的牛巖山寨,經常襲擊太平軍小股部隊,前後殺害二三百人。而集結大軍逐個掃平山寨,又極耗費時間精力。1859年12月,石達開派了1萬多人,次年元月纔將牛巖寨啃下,結果只殲滅了五六百名團練。石達開當年打得曾國藩幾乎投水的軍事天賦,在這裏全無用武之地。生活在缺糧的窮山惡水,每天從事打地鼠式的艱苦戰鬥,領袖又不能提出明確的戰略方向,於是衆多部屬暗生異心。

5月,精忠大柱國朱衣點在等六七十名將領,在石達開允許下率部隊五萬餘人,返回江西,與李秀成部會合。洪秀全十分歡喜,給衆將領加官進爵。迴歸“中央”後,朱衣點等爲洗脫“分裂”嫌疑,向洪秀全上奏說,他們跟隨石達開,原因爲誤信翼王奉有密詔,回廣西招兵買馬雲雲。這明顯是胡說八道。朱衣點在白龍洞詩會時寫下“從龍心已遂,逐鹿志猶雄”的詩句,足見他一度把石達開當作領袖,現在這樣講只是爲了撇清干係。

從根本上看,石達開軍內有大量來自長江流域的新兵,早有思歸之念,發生類似事件在所難免,並非個別將領的忠誠所能遏止。朱衣點等脫離後,石達開軍主力銳減,前途更顯黯淡。天京事變後,太平軍內曾流傳一首歌謠:“天父殺天兄,江山打不通。不如回家去,依舊做長工。”石達開部回到廣西后,還真有將士對前途失去信心,回家“依舊做長工”去了。

兵力越打越少,被迫入川

太平軍前後駐紮慶遠八個月。當地不僅貧瘠缺糧,清軍也逐漸逼近。石達開眼看慶遠絕非久留之地,遂於1860年6月率主力撤離,試圖到廣西南部打下一片根據地。7月,石達開令部將賴裕新爲先鋒,經崑崙關等地進逼南寧。石達開軍二萬餘人分別從東、西、北三門攻城。然而,清軍守軍憑藉堅城,打退了多次攻擊。相持一月後清方援軍集結,賴裕新被迫放棄攻城。此役石軍精銳損失嚴重,再加上此前的傷亡離散,曾經的十多萬大軍已經“十不存二”。

也許很難理解,石達開爲什麼在老家越混越差了?事實上,儘管太平軍高級將領許多是廣西“老兄弟”,但基層士兵中三江兩湖籍的數倍於廣西人。這導致廣大基層官兵並沒有“打回老家”的親切感,加速了部隊的瓦解。如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行軍經過田州,下令不得騷擾百姓。有湖北籍先鋒官頂風作案,藏匿當地土官之妻。石鎮吉爲嚴肅軍紀將其處斬。結果竟導致兩湖籍士兵軍心不穩,紛紛傳言主將袒護廣西人,要將其刺殺。石鎮吉驚慌下帶親兵千餘人出走,結果在山路上遭到土司伏擊,受傷被俘遇害,全軍敗亡。石達開就這麼損失了一員大將。

1861年年中,石達開終於打回貴縣老家。部將勸他在這一帶廣招軍隊,尋機再起。然而,這一階段清軍已經掌握了廣西戰場主動權。石達開軍成了強弩之末。據上林縣誌記載,石達開率軍攻打當地團練村寨,竟然被一個舉人募兵夜襲擊敗,輜重盡失。同年8月,清軍鎮壓了陳開部義軍,太平軍又失去了一支盟軍。所幸其餘部三萬餘人投奔了石達開,他這才湊到四萬多人馬,率軍準備離開廣西。

石達開有哪些功績?爲何他的評價如此之高呢? 第2張

失利之原因

石達開率十多萬大軍返回廣西,兩年多裏不但沒能打開新局面,反而屢屢受挫,於人才、兵力、士氣方面都受到嚴重打擊。這自然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一個關鍵的因素是客觀環境的變化。當時廣西的起義鬥爭已經陷入低潮。經過十多年戰火,反抗精神較強的早已被捲入,或者犧牲或者遠征;餘下的也被地主組織起來,成立團練武裝對抗義軍。太平軍重回廣西,已經不復當年一呼百應、揭竿而起的大好局面了。同時,由於社會生產受到嚴重破壞,石達開駐軍地區糧食供應困難,甚至不得不與民爭食,導致軍民關係惡化。

其次,石達開對於既定的入川戰略,未能堅決執行,白白在廣西耽誤了兩年時間。石達開剛進入廣西、佔領慶遠時,清朝統治者相當不安。咸豐皇帝判斷石達開將由貴州入川,如果這樣,不僅四川危急,陝西、湖北也將震動。就在石達開回師廣西之際,1859年10月,雲南農民起義軍數萬人攻入四川,勢力影響四川五十多個州縣。次年他們還主動聯絡過石達開。然而石達開直到1862年才揮師入川,此時清軍已經加強了四川防備,徹底壓制了當地起義軍。

最後,石達開自己消極曖昧的態度,也加速了部隊的離心傾向。他實際上已經脫離洪秀全,卻始終拒絕打出自己的旗幟,依然遙奉太平天國正朔。這種做法,一方面使部將攀龍附鳳的心願得不到滿足,大失人心;另一方面也不利於提升部隊凝聚力。同時,他還經常表現出“歸隱山林”這樣的消極想法,令曾誓死追隨的朱衣點等人爲之寒心,最終脫離。統帥缺乏堅定的膽略和信念,部隊鬥志自然也隨之低落。

經歷兩年蹉跎,石達開終於迴歸原定的入川計劃,取道崑崙關,沿廣西與貴州邊界北上,向四川進軍。然而,此時不論石達開部的實力,還是四川清軍的守備,都已今非昔比。此後,石達開四進四川,都不能建立起穩定的根據地,進退失據、兵疲糧盡。最終石達開犧牲自己以救三軍,在成都被凌遲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