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明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爲朱元璋制定的藩王制?

歷史上明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爲朱元璋制定的藩王制?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建立以後,太祖朱元璋,在吸取歷代分封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建立了明代藩封制度。說起這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明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共傳了十六位皇帝,延續了二百七十六年。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草根,他以穿越般的魔幻經歷,實現了人生的逆襲。當他登上至高無上的皇帝寶座之後,在享受這無上的尊貴榮華時,也常常生出一種高處不勝寒的憂慮。他以政治家的深謀遠慮,時常思考前朝歷代走向衰亡的原因。

他認爲朝代覆滅常主要由兩件事導致:藩王之亂和外戚宦官專權。外戚、宦官好辦,畢竟是外人。該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剩下聽話的留着用。可是面對跟自己一起吃苦打天下的兄弟姐妹又該咋辦呢?畢竟都是自家人,想想小時候吃糠咽菜、食不果腹的苦日子,再想想一起打江山時這些兄弟姐妹流的血出的汗。朱元璋不得不動動腦子想一個萬全之策。

歷史上明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爲朱元璋制定的藩王制?

於是他在前朝的藩王制的基礎上制定了一套自認爲可以鞏固大明王朝統治的“藩王制”。可他沒想到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二百多年後,他一手締造的王朝的覆滅居然也有這一因素的存在。

據文獻記載,明朝的藩王制基本框架是這樣的:太子以外的諸皇子授於親王,親王嫡長子世襲親王,其餘封郡王……這樣每一代降一等。直到奉國中尉,以此爵位世代世襲。還有皇帝的姐妹、女兒等也依這種形式封下去。而這些藩王宗室的俸祿一直都很豐厚,既使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朱元璋將這些藩王宗室的俸祿降低,他們的收入仍然是可觀的。比如親王每年一萬石到最後一級的奉國中尉每年也有兩百石的俸祿,要知道明朝正七品的知縣每年也才九十石。

到了明成祖朱棣時,制度又有了進一步的完善。《清史稿》是這樣記載的,“有明諸藩,分封而不賜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且不可參合四民之業,並能世襲罔替”。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國家養着你們,你們這些朱氏子孫啥也別管,啥也別問,只負責吃喝玩樂,生孩子就行了。並且這一制度還被立祖訓,一直連續到明朝滅亡。

這一制度也就直接造成了“天下養朱”的歷史悲劇。爲什麼這麼說呢?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是人口問題,在朱元璋時期受封的王室宗親也不過幾十號人,對於龐大的帝國來說養活這些人還是不成問題的。按照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來推導,在沒有天災人禍的情況下,人口會按幾何級的數量增長,也就是說每二十五年人口就會增加一倍。據《明太祖實錄》記載到萬曆二十三年皇室宗親的人口已經超過十五萬人了。那麼到明朝末期從崇禎年間這個數字肯定大幅增加了,史學家估計大概有二十萬人之巨。

歷史上明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爲朱元璋制定的藩王制? 第2張

二是俸祿過高。前面已經說了一個最低級的奉國中尉的俸祿都比七品知縣高很多,那再往上那些什麼郡王、郡主,親王公主呢?這樣逐級發下來想想每年對國家財政是多大的負擔。《萬曆會計錄》記載,“兩省之糧,猶不足宗室祿米之半”,也幾是說兩個省的財政收入只能供一半宗親的俸祿。這還是萬曆年間,那可以說是明朝最富裕的時候。

那麼到了崇禎年間,國家機器的運轉已日益緩慢沉淪。大明帝國就像一位步履蹣跚的老者已揹負不了太沉重的負擔了。這時國家已在內憂外患之際,關外有清軍虎視眈眈,關內李自成的農民起義。可這時國家的財政捉襟見肘,想拿出銀兩擴充軍備的錢都沒有了。我想這時崇禎皇帝拿着發給皇室宗親的財務報表內心一定是崩潰的。

我們回顧歷史,雖然明朝的滅亡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但“天下養朱”這一現象也是加速明王朝滅亡的一個原因吧。朱元璋的藩王宗室制度的初衷是加強中央集權,防止藩王奪嫡,外戚宦官專權。在初期幾位皇帝那裏,似乎效果還不錯,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制度的弊端日益顯現出來,又加上後來出了幾個不肖子孫,皇帝不好好當,儘想着搞“副業”。有去當“採花大盜”的,有去當“木匠”的,有去當“道士”的。總之,很多皇帝不肯好好幹本職工作,這時,弊端就更加明顯了。

明朝後期,朝堂混亂,宦官專權。各藩王倒是不鬧騰了,只是把他們的子孫後代養成了“豬”。真不知朱元璋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