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王承宗爲何舉兵叛亂?吐突承璀的征討不了了之

王承宗爲何舉兵叛亂?吐突承璀的征討不了了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吐突承璀,唐朝宦官,深得唐憲宗寵信,成爲宦官中頗有權勢的人物,曾請兵討伐藩鎮,但結果不了了之。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前因:河北成德節度使王士真病逝

809年,河北成德節度使王士真病逝,王士真之子王承宗上書請求承襲節度使,遭到唐憲宗拒絕,王承宗舉兵叛亂。

後果:王承宗勾結吳元濟叛亂

816年,吐突承璀征討王承宗毫無結果,王承宗假意臣服朝廷,但仍然割據與外,爲後來其勾結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叛亂埋下了禍根。

王承宗爲何舉兵叛亂?吐突承璀的征討不了了之

過程始末

一、朝廷軍隊的失敗

公元809年,唐憲宗命宦官吐突承璀征討成德節度使王承宗,由於吐突承璀在戰場之上指揮不當,戰鬥耗時一年有餘,最終以朝廷軍隊的失敗而告終。

這場唐中央和成德藩鎮的大戰起源,要從前任成德節度使王士真的病逝說起。不久之前,河北成德節度使王士真病逝,一直想平定河北藩鎮的唐憲宗看到了機會。

王承宗爲何舉兵叛亂?吐突承璀的征討不了了之 第2張

二、唐憲宗的計劃遭到大臣反對

唐憲宗覺得王士真的死,給朝廷革除河北藩鎮弊病、恢復朝廷威嚴帶來了機會。但唐憲宗還沒準備好處置成德藩鎮的辦法,王士真的兒子王承宗就給朝廷上表,請求憲宗任命自己承襲節度使之職,王承宗爲了表示對朝廷效忠的誠意,還獻出德、律二州,要求劃歸唐廷管理。

唐憲宗想要的是朝廷直接任命成德節度使,對王承宗承襲父職的要求很不滿。唐憲宗回絕了王承宗的請求,並開始整頓兵馬,如果王承宗不遵守朝廷法度,唐憲宗決定對其發兵討伐。

但唐憲宗的想法遭到宰相裴埴、翰林院學士李絳等人的反對。

大臣們認爲王承宗此時已經掌握了成德的軍政大權,向皇上請求不過是爲了名正言順,如果皇帝駁回王承宗的請求,那麼王承宗就會割據自立。河北的魏博、淄青等藩鎮的將領,都是安史降將的後人,他們一定會和王承宗串通一氣,一起來反抗朝廷的命令。

裴埴和李絳等人還說,即便朝廷發兵討伐,也要耗費大量錢財,打仗也不一定能夠打贏。唐憲宗的計劃遭到大臣反對,他心中很是不滿。就在此時,唐憲宗寵信的宦官吐突承璀登場了。

吐突承璀原本是東宮一個小太監,由於他十分聰敏,懂得領會皇帝意圖,深得憲宗喜愛。唐憲宗登基後,對吐突承璀也是倍加寵信,提升他做左神策護軍中尉,統領禁軍。

王承宗爲何舉兵叛亂?吐突承璀的征討不了了之 第3張

三、戰事進入了拖延和停滯的狀態

吐突承璀見唐憲宗悶悶不樂,他就對唐憲宗說,朝廷大臣不願意去河北藩鎮打仗,因爲他們大都是文臣,不懂得兵法韜略,我統領禁軍的時間不短,可以爲陛下分憂。

唐憲宗聽了吐突承璀的話很高興,他覺得吐突承璀能夠明白自己平定藩鎮的宏大志向,於是在上朝時,就把派吐突承璀去征討王承宗的事情和大臣們一起討論。

太監帶兵打仗是樁聞所未聞的奇事,朝中大臣紛紛反對,翰林學士白居易就上表說,國家征伐應由將帥出征,哪有讓宦官當元帥的?如果讓吐突承璀出征,各處藩鎮不但不會敬畏朝廷,連鄰國四夷也會恥笑大唐無人,而軍中各級將領受宦官節制,也難以服氣,怎麼能打勝仗呢?

可唐憲宗根本聽不進去,堅決命吐突承璀掛帥,命其帶兵討伐成德王承宗。

遠在成德藩鎮的王承宗聽皇帝居然派了個太監來打仗,心裏樂開了花,他根本沒將吐突承璀放在眼裏,開始整頓軍馬,準備個這個不識好歹的宦官一些教訓。

吐突承璀率領的軍隊到達成德後,果然如白居易所說,沒有取得理想的戰果。因爲吐突承璀本人根本不懂兵法韜略,到了戰場上沒有什麼克敵制勝的高招。吐突承璀在戰場上茫然無措、一通瞎指揮,手下的將領們都心懷不滿,也不願意配合這個宦官元帥,戰事毫無進展。

王承宗也不着急擊敗吐突承璀,他覺得要留有和朝廷轉換關係的餘地,如果自己把吐突承璀殺的大敗,那就是真的徹底得罪了皇帝唐憲宗。於是,戰事進入了拖延和停滯的狀態。

王承宗爲何舉兵叛亂?吐突承璀的征討不了了之 第4張

四、戰爭不了了之

戰爭拖了一年多,王承宗不想和朝廷僵持下去,提出和朝廷講和。此時的吐突承璀率領軍隊毫無戰果,反倒花費了朝廷大量錢糧,國家財政越發緊張,唐憲宗同意了王承宗的請求。

經過雙方商議,唐憲宗與王承宗達成妥協條件,朝廷赦免王承宗的罪過,仍任命他爲成德軍節度使,朝廷兵馬從前線撤退,戰爭就這祥不了了之。

不過,回到長安的吐突承璀沒有收到任何責罰,因爲他是唯一支持唐憲宗出兵的人。班師回朝後,唐憲宗對吐突承璀進行了嘉獎,以表彰吐突承璀對自己的支持和在戰場上“功勞”。

結論

吐突承璀在憲宗任命下帶兵征討王承宗,但是由於毫無蔣帥之才,征討之戰不了了之,王承宗接任成德節度使,爲其後來的叛亂埋下了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