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的寧王最後結局如何?朱棣曾允諾與其平分天下

歷史上的寧王最後結局如何?朱棣曾允諾與其平分天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朱棣搶了寧王的人馬,允諾與其平分天下,那麼寧王最後結局如何?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雖然一生對馬皇后情深義重,但他的後宮嬪妃依然衆多。這些嬪妃們也爲朱元璋留下了二十六個子嗣,朱元璋在六十五歲時還生下了幼子朱楠。在這衆多的皇子中,除太子朱標早逝外,第四子燕王朱棣驍勇善戰,第十七子寧王朱權以善謀著稱,爲朱元璋所鍾愛。

歷史上的寧王最後結局如何?朱棣曾允諾與其平分天下

但在靖難之役爆發不久,狡黠的朱棣設計綁架了朱權,收編了朱權的精兵,並許諾朱權“事成中分天下”。那麼朱棣在事成之後,寧王朱權命運又會如何呢?

寧王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他出生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比朱棣小了整整十八歲。朱權自幼聰穎,勤奮好學,深得朱元璋喜愛。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封朱權爲寧王。兩年之後,十六歲的寧王朱權前往大寧就藩。

明初的大寧地處今天的赤峯市大明鎮一帶。至朱權就藩時,大寧已被開發成爲豐庶的大鎮。朱元璋爲鞏固邊疆,一般都派遣有能力的藩王鎮守邊疆,寧王朱權能就藩邊塞大寧,可見其在諸藩王中也屬翹楚。

寧王朱權當時在諸藩王之中實力是非常雄厚的,他擁有八萬甲兵,六千戰車,此外還有一支驍勇善戰的朵顏三衛騎兵。

寧王朱權興趣廣泛,在繁冗的軍務之餘,他研究史學,著書立說。但由於靖難之役的爆發,徹底地改變了這個儒雅藩王的命運。

太子朱標在洪武二十五年早逝,令朱元璋心痛不已。他本欲立四子燕王朱棣爲太子,但是爲了合乎禮制,最終立朱標的次子朱允炆爲皇太孫。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後,朱允炆即位,是爲建文帝。建文帝朱允炆上位後,採納了侍讀太常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的建議着手進行削藩。周王、齊王、代王、湘王和岷王或廢或死或囚,燕王朱棣的部隊也被調防,朱棣本人也被監視。

早已對帝位有覬覦之心的朱棣並沒有坐以待斃,他殺死了建文帝的駐北平官員都指使謝貴和布政使張昺,悍然發動靖難之役。

朱棣起兵後,建文帝朱允炆唯恐寧王朱權和燕王朱棣聯手,馬上下旨詔朱權進京。朱權本來對朱允炆廢掉五王不滿,又加上他的王妃張妃病重,因此並沒有奉旨進京。他也因此觸怒了建文帝朱允炆,被削去三護衛。

此刻,燕王朱棣正在精心算計着他的十七弟寧王朱權。朱權手擁重兵,如能控制任朱權,那麼朱棣更是如虎添翼。

在靖難之役打了三個月之後,朱棣先修書一封致朱權,哭訴自己被朱允炆打擊,希望赴大寧得到兄弟朱權的幫助。朱權兄弟情深,一口答應了朱棣的請求。

當時,永平被明將江陰侯吳高圍困,朱棣率軍解除永平之圍後,就直奔大寧而去,謊稱向朱權求救。

朱權不知是計,邀朱棣入城。朱棣在朱權面前作走投無路狀,請求朱權代爲起草奏章向建文帝朱允炆謝罪。而朱權並沒有識破四哥朱棣的演技,反而對朱棣深表同情,並將朱棣留在府中款待。

朱棣暗中策反三衛部長,不日之後,待一切佈置妥當後,向朱權辭行。朱權在城外爲朱棣送行,這時朱棣才現出真面目。埋伏在城外的朱棣的士兵羣起將朱權拿下。朱權的部下守將朱鑑力戰而死,都指使房寬被俘後投降朱棣,長史石撰被俘後拒不投降,被朱棣肢解。朱權的精兵也被朱棣收編。

大勢已去的朱權只得身不由己地上了朱棣這艘賊船,帶着家眷舉家遷往北平。當時,朱棣爲了安慰這個小弟,還允諾他奪取大位之後與其平分天下。

經過四年的奪位大戰,朱棣黃袍加身,其雄心終於實現。登上皇位的朱棣爲收買人心,首先對在削藩中落難的諸位藩王進行了解救,賞賜了財物並恢復了爵位。

靖難之役初時,建文帝曾下旨召遼王朱植和寧王朱權進京。遼王朱植奉召進京,寧王朱權藉口王妃病重,抗旨拒絕進京。朱棣稱帝后,對遼王朱植就非常不滿,在永樂十年的時候,就將朱植的護衛削奪,只給他留下三百人。那麼,朱棣又是怎樣對待當年被他劫持加入燕軍的寧王朱權的呢?

歷史上的寧王最後結局如何?朱棣曾允諾與其平分天下 第2張

朱權先前的封地是大寧,大寧地處邊塞,山高皇帝遠,朱棣自然是不會放虎歸山的。於是朱權先後請求在蘇州、杭國封國,都遭到朱棣的拒絕。朱棣給出的理由是“天子畿內,不以封侯”。他要求朱權在建寧、荊州、重慶和東昌四地中選擇一處予以封國。但朱權自己選擇了南昌就藩,得到了朱棣的應允。

永樂元年三月,寧王朱權就藩南昌,王府爲原江西布政使司署。按照禮制,藩王府的規格要比布政使司署的規格要高,但按照朱棣的旨意,寧王府的規格不得超過原布政司的規模。

從此朱權在南昌低調地生話。但朱棣對寧王朱權始終懷有戒心,其日常行動都被監視上報於朱棣。

朱權迷戀道術,因此曾被人告發利用巫術害人。朱棣馬上命人徹查此事,但最終一無所獲。

經歷此事後,朱權行事更加低調隱忍,每日讀書彈琴,修身養性,並沒有授朱棣以把柄,從而平靜地在南昌度過了永樂時期(22年)。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駕崩後,太子朱高熾即位,是爲明仁宗。仁宗施政緩和,朱權上書稱南昌並非封國,請求改封,但遭到仁宗的拒絕。

宣宗朱瞻基時期,朱權又爲叛亂的漢王朱高煦說情,引起宣宗不快。接着,朱權又對宣宗的“宗室以祿米定品級”的作法表示不滿,因而遭到宣宗的訓斥。自此,朱權更加心灰意冷,終日交遊於文人雅士,寄情於戲曲著作,以打發時日

正統十三年,朱權鬱鬱而終。英宗朱祁鎮爲此罷朝三日。

寧王朱權少年英雄,卻因靖難之役被朱棣劫持加入叛軍。二十六歲時被朱棣改封南昌,歷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四朝,低調隱忍,終在七十歲時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