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建文帝朱允炆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朱允炆又有哪些歷史評價?

建文帝朱允炆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朱允炆又有哪些歷史評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允炆的生平經歷是怎樣的,朱允炆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朱允炆的歷史評價怎麼樣?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朱允炆簡介: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漢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於應天府(今南京),爲懿文太子朱標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明洪武三十一年(1399年)繼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稱“建文新政”。

建文帝朱允炆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朱允炆又有哪些歷史評價?

朱允炆于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爲發喪,追諡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諡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廟號惠宗,諡號爲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諡號爲恭閔惠皇帝,後世有人以其年號而稱建文帝。

朱允炆生平經歷介紹:繼承皇位

朱允炆出生於公元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號“建文”,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個兒子,但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故,朱標原配常氏死了以後。朱允炆的母親呂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視朱允炆嫡長孫。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爲皇太孫,由於自幼熟讀儒家經書,所近之人多懷理想主義,性情因此與父同樣溫文爾雅,即長皆與寬大著稱。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請求修改《大明律》,他參考《禮經》及歷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條過分嚴苛的條文,深得人心。

朱允炆生平經歷介紹:平定叛亂

令人難以對付的燕王朱棣生於1360年5月2日,他的生母也許是洪武帝的一位貢妃,據說她或者是蒙古人,或者是朝鮮人。他不是像他自己後來所說的那樣爲馬皇后所生;他的這種說法是想在他從他侄子手中奪取了帝位以後按照嫡長子繼承原則使他的即位合法化。

建文帝朱允炆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朱允炆又有哪些歷史評價? 第2張

他長得堅強有力,同時也精通武藝,而且據說在學習儒家經典和文學方面也是出色當行的。他的文學功底在正史中有所表述,因爲這種成就符合一個儒家君主的公開的形象。1370年5月,洪武帝把他封爲燕王,定他的封地在北平(今北京),讓他坐鎮北方邊境,以保證國內的安全和抵禦蒙古人的入侵。

朱允炆生平經歷介紹:被迫下位

1399年8月,燕王朱棣誓師抗命,下諭將士,打着“清君側”旗號起兵“靖難”。史稱“靖難之役”。朝廷和燕王之間開始了一場血腥的、持續三年的軍事對峙。在叛亂開始的時期,燕王尚不佔兵力上的優勢。他的軍隊只有十萬人;除了他的封地北京之外他也沒有能夠控制任何其他領土。南京的建文朝廷有一支三倍於燕王軍隊的常備軍,擁有全國的經濟,並且已經廢除了幾個藩國。

但燕王的領導能力、高素質的軍隊卻非朱允炆可比。隨着戰爭時間的延長,朝廷指揮不當、兵力孱弱、內部鬆懈的缺點嚴重影響了戰局。直至節節敗退,許多將領投降了燕王。建文朝廷曾從朝鮮輸入許多戰馬,想以此增強它的戰鬥力,因爲朝鮮國王李芳遠公開表示支持朱允炆打燕王。但是這些辦法未能影響一敗塗地的戰爭結局。

建文帝朱允炆最後的結局是什麼?朱允炆又有哪些歷史評價? 第3張

建文四年六月,燕軍渡江直逼南京城下,谷王朱橞(huì)與曹國公李景隆開金川門迎降,京師遂破。燕兵進京,在燕王軍隊抵達後的一場混戰中,南京城內的皇宮大院起了火。當火勢撲滅後在灰燼中發現了幾具燒焦了的殘骸,已經不能辨認,據太監說它們是皇帝、皇后和他的長子朱文奎的屍體。

朱允炆的下落之謎:

但朱允炆的下落終成爲一件懸案。誰也不能肯定他是否真的被燒死了;後來對他的帝業抱同情心的歷史學家們都說他喬裝成和尚逃離南京。當時官方的記載當然只能說皇帝及其長子已死於難中;否則,燕王就不可能名正言順地稱帝了。朱允炆最後的真正命運仍然是一個謎。

朱允炆歷史評價怎麼樣?

贊曰: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銳意復古。嘗因病晏朝,尹昌隆進諫,即深自引咎,宣其疏於中外。又除軍衛單丁,減蘇、鬆重賦,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後,紀年複稱洪武,嗣是子孫臣庶以紀載爲嫌,草野傳疑,不無訛謬。更越聖朝,得經論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