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允炆簡介 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生平

朱允炆簡介 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生平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6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在位: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子,年號“建文”,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爲發喪,追諡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諡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上廟號惠宗,諡號爲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諡號爲恭閔惠皇帝,後世有人以其年號而稱建文帝。

朱允炆出生於公元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號“建文”,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個兒子,但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故,朱標原配常氏死了以後。朱允炆的母親呂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視朱允炆嫡長孫。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爲皇太孫,由於自幼熟讀儒家經書,所近之人多懷理想主義,性情因此與父同樣溫文爾雅,即長皆與寬大著稱。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請求修改《大明律》,他參考《禮經》及歷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條過分嚴苛的條文,深得人心。

1368年2月,朱元璋開始爲王朝定下傳統,即立朱允炆的父親朱標爲太子,因爲朱標是他的長子。朱元璋的目標是爲皇位的合法繼承樹立一個正式的原則,希望以此杜絕將來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紛爭。朱標在許多方面都不像他的父親:他性情溫和而有教養,但不很勇武。明太祖雖然對他的第四子朱棣的軍事纔能有很深的印象,但爲了王朝的利益,他仍把朱標看作最恰當的繼任人選。使皇帝震悼不已的是,朱標在他的盛年37歲時(即1392年5月17日)死去。按照原則,嫡長子不在則應立嫡長子嫡長孫,但是朱標大兒子早夭,而朱元璋看到嫡長子次孫朱允炆表現的十分孝順而很是喜歡,後來立其爲太孫。

朱元璋死前密命駙馬梅殷輔佐新君,遺詔命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朱元璋駕崩幾天後,朱允炆於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時年21歲。他確定下一年爲建文元年,並尊封他的母親二皇妃呂氏(1402年死)爲皇太后。關於朱允炆的個性和他在位時的國內發展情況現已無可信材料,因爲朱允炆時期的檔案文獻和起居注全遭毀滅,而私家記述又概遭禁止。

朱允炆簡介 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生平

年輕的建文皇帝書生氣十足而又溫文爾雅,他繼承了他父親的溫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靦腆,且又毫無國政經驗;且不說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們,他也沒有那種自信心和堅強的性格,甚至也沒有那種能力。這位年輕皇帝的溫順性格和儒家教育,因此他衷心向往的是實行理想的仁政。他在政府的言論和行事上努力實行一些較大的變革,但這些變革卻招致了災難性的後果。

朱允炆把三位儒家師傅引爲心腹,他們是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這幾位老者對朱允炆關於君之爲君的概念起了強有力的作用。黃子澄(1402年死)是一個很受人尊敬的儒家學者,他在1385年舉進士第一名。他在明太祖時代擔任過很多官職,現在被朱允炆任命爲翰林學士,並參與國家政事。齊泰(1402年死)也是1385年的進士,是一位對經書學有大成的學者,特別精於禮和兵法。他在洪武帝彌留之際受顧命,以護衛皇太孫和嗣君,被新皇帝任命爲兵部尚書,參與國政。方孝孺(1357—1404年)早在四十來歲的初年就已經是聲名卓著的學者,以文章家和政治思想家聞名,未中過舉,在他很晚的歲月纔開始進入仕宦生涯。朱允炆即位以後被召爲翰林侍講。

這三位儒家學者以各種不同方式影響皇帝。黃子澄和齊泰變成了皇帝的心腹,用儒家的修齊治平理論教育他。他們負責研究一些新政策並付諸實施,目的在改組帝國的行政和加強皇帝的權威。方孝孺是《周禮》,一部關於烏托邦式政府的經典著作——專家,他發覺他所見到的是個人專制統治的缺點,因此他建議皇帝應該根據古代經典所提出的理想和形式來實行仁政。所有這三個人都勇敢、正直和滿懷着理想。但是,他們都是書呆子,缺乏實踐意識和從事公共事務的經驗,也沒有領導才能;他們對於問題的分析往往限於紙上談兵,不切實際。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