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中原王朝的戰術特點是什麼?他們靠什麼取勝的?

古代中原王朝的戰術特點是什麼?他們靠什麼取勝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中原地區的騎兵數量很多,但他們不是依靠量多取勝的,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原自先秦以來在戰爭中逐漸總結出了一整套適合自己的戰爭理論,無論從戰略、戰術方面都有集大成的總結。在社會形態進入中央集權的大一統國家後,面對新的敵人和作戰方式,可以說基本沒有不適應的狀況,這從秦統一後很快就將匈奴趕出河套可得明證。漢初與匈奴交戰中的被動局面其根源在於國力經內戰損耗太大,而不是戰術、技術上的劣勢。

漢朝與匈奴的和親,實際上是雙方軍事力基本平衡、政治上相互妥協的產物。中原自戰國以來就逐步形成了諸兵種協同作戰爲主的作戰樣式,主要戰術特點可以概括爲:積極主動、密切協同。

古代中原王朝的戰術特點是什麼?他們靠什麼取勝的?

一、迂迴側擊戰術

側擊戰術在夏、商、周,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都有十分廣泛的運用,著名的桂陵之戰,孫臏即使用“圍魏救趙”的戰術,在魏軍回國途中實施側翼攻擊大敗龐涓。在和北方民族的作戰中中原軍隊也多次使用了側擊戰術。如戰國末年李牧在反擊匈奴時就運用了側擊戰術。對戰時李牧充分利用匈奴的輕敵心理,發揮車、兵、騎諸兵種協同作戰威力,以兩翼包抄的戰法大敗匈奴,使得“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秦代蒙恬在北擊匈奴的戰爭中也將這一戰術運用得十分出色。例如當匈奴主力遠在陰山中部之時,蒙恬率30萬大軍突然側擊其右翼……河南地區的匈奴勢力,一舉收復河南地。

然後當匈奴主力在頭曼單子率領下企陽奪回河南地時,蒙恬又從側翼發起攻擊,攻佔了陽山、北假一帶。頭曼接連失利,不得不率部遠徙,撤到陰山以北,蒙恬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勝利。在漢代和北方民族的戰爭中,一些優秀的將帥更是將這一戰術貫徹到了作戰的始終,這裏就不在多講了。

二、勇猛突擊,善於掌握戰鬥主動權

無論大小戰鬥,掌握主動權都是取勝的重要條件。在實戰中,尤其是不利情況下,掌握主動權更是克敵制勝的先決條件。發生在建寧元年春的段潁和先零羌的逢義山之戰中,漢軍處於“虜兵盛,潁衆恐"的不利情況,而段潁所部更是正在執行“齎十五日糧,從彭陽直指高平”的縱深作戰任務。

爲了扭轉不利局面,段穎激怒兵將曰:‘今去家數千裏,進則事成,走必盡死,努力共功名!”,以置之死地而後生來激起部下的戰鬥勇氣,牢牢掌握主動權,率先發起進攻,“因大呼,衆皆應聲騰赴,潁馳騎於傍,突而擊之”,最後粉碎了人數佔優勢的先零羌,戰果是“虜衆大潰,斬首八千餘級,獲牛馬羊二十八萬頭。”

在延熹八年夏進軍擊當煎羌的戰鬥中,段穎在先前戰鬥失利,被圍三日的情況下,不坐以待斃,而是採用隱士樊志張的計策:“潛師夜出,鳴鼓還戰,大破之,首虜數千人",反敗爲勝,靠得也是掌握戰鬥主動權。

古代中原王朝的戰術特點是什麼?他們靠什麼取勝的? 第2張

三、遠程奔襲、連續作戰

遠程奔襲、連續作戰也是中原軍隊深入大漠進行作戰的一大特點。這一點在霍去病和匈奴的作戰中表現尤爲突出。元狩二年春天霍去病率一萬騎兵從隴西出擊。

《漢書·霍去病傳》記載,漠北之戰時霍去病所轄“騎兵車重與大將軍軍等”,在戰鬥中更是“出代、右北平二千餘里,直左方兵,所斬捕功已多於青”,作戰縱深和戰果也更大。

除了在地勢平坦的大漠,在地處丘陵峽谷與以步兵爲主的羌人的戰鬥中這一特點也同樣表現得淋漓盡致。《後漢書·段穎傳》記載其在和羌人的作戰中,於擊潰羌入主力後“急進,與晏等共追之於令鮮水上”,在“士卒飢渴,虜復散走”的情況下仍然“與相連綴,且鬥且引”,並“被甲先登,身先士卒”,始終抓住敵人,不讓其從容逃脫。最後羌人“棄兵而走”,全軍潰散,段穎繼續堅持“追之三日三夜",導致“士皆重繭”。

在延熹三年與燒何羌的作戰中,段穎所部更是“且鬥且行,晝夜相攻,割肉食雪,四十餘日,遂至河首積石山,出塞二千餘里’’,作戰縱深不亞於以騎兵爲主的前輩。

古代中原王朝的戰術特點是什麼?他們靠什麼取勝的? 第3張

四、結陣而戰,密切協同,發揮整體優勢

這個特點是中原軍隊作戰中最突出的特點,無論是在以較小的分隊規模實施的突襲、迂迴等“奇兵"作戰,還是與敵人主力以堂堂之陣正面會戰,均貫徹了這一原則。如趙充國在金城要渡河作戰時時,怕被敵軍所邀擊,就“夜遣三校銜枚先渡,渡輒營陳”,就是在偷渡成功後立即布成陣型,防止被敵人偷襲。

著名的漠北大戰中衛青以車、步、騎合成軍排成圓陣並擊潰單子主力就更是正面會戰,諸兵種密切協同,發揮整體優勢取勝的典型戰例。由於北方民族多以騎兵爲主力,機動性強且善於使用伏擊等戰術手段,所以結陣而戰就更顯得重要。

曹彰北征代郡時:“軍次易北,虜伏騎擊之”,當時“軍人擾亂,莫知所爲”。其幕僚田豫“因地形,回車結圜陳,弓弩持滿於內,疑兵塞其隙",使得對手無機可趁。最後“胡不能進,散去。追擊,大破之,遂前平代”,取得勝利。

五、總結

“協同作戰”這個概念屬於現代軍事學的範疇,也是現代戰爭中必須貫徹的原則之一。協同作戰是中原軍隊戰術上的顯著特點,協同可以使得各個兵種共同形成遠大於單一兵種的戰鬥力,也是中原軍隊取勝的關鍵之一。

雖然以往論著一貫強調騎兵在秦漢時期戰爭中的重要作用,而中原爲擊敗對手也建立了強大的騎兵部隊,但是從白登之圍到漢武帝時期多次出擊匈奴的諸多戰例中,可以看出漢朝取得勝利並非因騎兵數量多所致。北方民族的軍事裝備和軍事技術不如漢朝,其軍事力量和綜合國力更比不上漢朝。

以科技、經濟和軍事實力爲基礎的綜合國力、組織編制等制度上的優勢纔是勝敗的根本所在,而這種整體的優勢也在具體的戰術極其特點上得到了充分體現。這些都表明秦漢時代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在軍事問題上較之前有了新的深化和突破,現實性和可操作性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