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有哪些很缺錢的皇帝?

歷史上有哪些很缺錢的皇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有哪些很缺錢的皇帝?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治理天下不能靠他一個人,他總是需要一大堆官員來給他幫忙。而這些官員和他的關係,其實就是老闆和打工仔之間的關係,官員們替皇帝辦事,皇帝給官員們發工資。工資要是少了,官員們就不會效忠於皇帝。比如漢代,丞相的工資號稱萬石,即一年的工資是一萬石糧食。九卿的工資是二千石,一般的縣令是千石到六百石,縣長(人口小的縣)爲四百石。除了這些,還會有其他的一些收入,皇帝也會經常賞賜官員們。其次,皇帝總需要維持一支數量足夠龐大的軍隊,一方面用於抵抗外敵入侵,一方面用於鎮壓可能的反叛。而養兵當然就更需要錢了,朝廷輕易不敢剋扣軍人的軍餉,對於朝廷來說剋扣軍餉,那可是致命的。這是兩個最大開銷,此外,朝廷還會有一些必要的開支維持整個政府系統的運轉,這也需要錢。皇帝也會營建都城、宮室等等,這也需要錢。所以,很多時候皇帝都在爲錢而操心。

說到錢,北宋的皇帝們真是操碎了心。北宋的經濟發展水平比前朝要發達許多,朝廷的稅收也比前朝要多很多。但是花錢的地方太多了。北宋養了一支龐大的官僚,在經歷了五代十國的亂世後,北宋的皇帝們爲了防止出現地方的分裂,進一步中央集權。明明一個官可以做的事情,偏偏任命兩個、甚至更多的人去做,這些官員之間相互起到牽制的作用,從而有利於皇帝的集權。而且,爲了維持官員們的忠心,北宋皇帝對官員們的待遇非常之高。官不管事,卻享受着極優厚的俸祿,有正祿、祿粟、

職錢

、春冬服、從人衣糧等。例如一個正一品的官員,他的正祿爲每月三百貫,祿粟一百石,薪柴1200束,炭一百秤,每年有綾四十匹,絹六十匹,綿一百兩、鹽七石。除職錢、從人衣糧外,還有茶酒、廚料、飼馬芻粟、米麪等項。這是薪給制與供給制的混合,甚至還可以包括70名隨從人員的衣食也有國家包了下來。另外還會有額外的賞賜和恩典。

外官

除了這些之外還會有公使錢、公用錢、職田、茶湯錢等。

歷史上有哪些很缺錢的皇帝?

北宋建立後,北宋爲了防止再度出現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宋朝的兵役制度將過去的徵兵改爲募兵。中央的禁軍和地方上的廂軍在性質上都是政府徵募來的職業兵。根據著名宋史專家鄧廣銘的統計,968到976,總兵力爲378000人,995-997,爲666000人,1017-1021,爲912000人,1041-1048,爲1259000人。國家養活了一百多萬的軍隊,消耗了財政收入的大部分,使財政狀況長期處於拮据之中。我們經常看到歷史的記載說北宋積貧積弱,其實北宋一點兒也不貧,只不過是朝廷花錢的地方遠遠超過了前朝。宋神宗支持王安石變法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如何爲朝廷掙更多的錢。

這還是在和平年代,一旦遇到戰爭,那就花錢如流水了。漢武帝時期曾經發動了對匈奴三十多年的戰爭,到後來漢武帝實在有些打不動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沒錢了。同樣,在明朝的時候,崇禎皇帝始終都面臨着捉襟見肘的局面。當時,不僅需要對付國內的張獻忠、李自成,還需要應付關外咄咄逼人的滿洲人,政府不得不擴大軍隊,而這都需要錢。清朝嘉慶初年爆發了大規模的白蓮教起事,爲了鎮壓白蓮教,據統計,清朝前後投入超過兩億兩白銀,相當國庫五年的財政收入,使國庫爲之一空。

皇帝沒錢的時候怎麼辦呢?超發貨幣是一個選擇。但,這是飲鴆止渴。在漢武帝的時期,漢武帝也曾經動過貨幣的主意,漢武帝於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發行皮幣,用宮苑中的白鹿皮製成。皮幣每張一方尺,飾以彩畫,值四十萬錢。王莽的時候發行過一刀平五千的刀幣,一枚刀幣相當於五千銅錢。東漢末年,董卓則是發行小錢,即減少銅錢的分量,漢朝通行的貨幣是五銖錢,而董卓發行的貨幣連一株也不到。在有了紙幣之後,政府也會超發紙幣。比如元朝始終都面臨着鈔法的困擾,超發的貨幣遠遠超過了庫存的白銀。而到了明朝的時候,明朝的紙幣形同於廢紙。超發貨幣帶來了巨大的通貨膨脹,比如董卓發行小錢以後,谷價漲到數十萬,甚至百姓只得以貨易貨。

至於這個問題問到的銀子,在中國歷史上成爲主要的流通貨幣,那是明朝中期以後的事情。因爲中國是一個貧銀國度,我們國家的銀礦並不多。在歷史時期,銀子起到了貨幣的作用,但主要依靠的是銅錢。皇帝要想鑄造元寶,前提是需要有銀子。沒有銀子,從哪裏來鑄造元寶呢?到了明朝中期以後,隨着全球化貿易的興起,大量白銀流入我國,張居正改革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推行了銀本位。在推行了銀本位以後,由於銀子是硬通貨,一般不存在着隨便鑄造而影響通貨的問題。但是,皇帝也不可能無限制地鑄造元寶,也是受制於皇帝手裏的銀子數量。

當超發貨幣還不起作用的時候,朝廷就會打那麼富翁的主意,比如漢武帝時期的算緡、告緡令,其實就是皇帝帶頭打土豪分田地。這更擴大了朝廷的對立面,也是非常危險的。更何況,土豪們也不願意乖乖地交錢。比如崇禎皇帝時候,朝廷沒錢了動員在北京的官員們捐獻,可是他們愣是一毛不拔。等到李自成進北京之後,在皇宮裏只找到了十三萬兩銀子,而李自成對北京的官員們進行了一番搜刮,據清朝的史書記載他搜刮到了三千五百萬兩銀子。

皇帝沒錢的時候,還會賣官。漢武帝的時候,就曾經下令百姓只要交錢,可以從朝廷買到爵位。很快,原來的爵位不值錢了。漢武帝又推行軍功爵,也可以花錢買。漢武帝還好,只是賣爵不賣官。很多時候,朝廷不僅賣爵,還賣官。漢靈帝時候,皇宮失火,他要重修皇宮,就打起了賣官的主意。三公一千萬,九卿五百萬。各地方官員也都明碼標價,甚至可以貨到付款,先上任後交錢。清朝入關以後,從康熙的時候就面臨着財政緊張的局面。不得已,朝廷向富翁們開放了官職市場,向朝廷捐納一定數額的金錢,可以出任一定級別的官員。對於這些靠捐納進入官場的官員,其清廉程度可想而知。至少他要把本錢掙回來。

缺錢的道光皇帝

當朝廷真沒錢的時候,皇帝也會號召大家一起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道光皇帝甚至穿着打補丁的龍袍上朝。可見當皇帝,雖說號稱富有四海,但也不得不爲銀子而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