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太平公主兩次立下大功,爲何依舊下場悽慘?

太平公主兩次立下大功,爲何依舊下場悽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太平公主兩次立下大功,爲何依舊下場悽慘?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公元713年的“先天政變”中,李隆基幾乎把姑姑太平公主一家滅門。這也是初唐的玄武門事變以來,李氏宗室內部的又一次極度血腥宮鬥。

從結果來看,這次政變同樣是“殘忍但正義”的:李隆基不但徹底終結了武則天掌權以來持續數十年的“女權主義”及其導致的混亂,還爲一個巔峯盛世的到來掃平了障礙。

此外,相比較當初李世民把親兄弟全家屠殺殆盡,李隆基倒是給姑姑家留了個獨苗:太平公主的次子薛崇簡。但這並不是李隆基仁慈,假如當初太平公主聽了薛崇簡的,這起宮廷慘案也許就不會發生。

太平公主兩次立下大功,爲何依舊下場悽慘?

太平公主因覬覦權力而死,但她並非一開始就是這幅面貌。在她身上,濃縮了那個時代的荒誕與混亂。

作爲唐高宗李治與武后所生的小女兒,太平公主曾經集父母、兄長的寵愛於一身,連冷酷無情、剷除骨肉眼都不眨的武則天也對其疼愛有加,還曾爲了她拒絕吐蕃的和親要求。

公元681年,16歲的太平公主嫁給了表哥薛紹。當時武則天雖已大權在握,但李治仍在位,故而唐朝的格局並沒有亂套。所以這期間的太平公主倒也循規蹈矩、安分守己,跟丈夫較爲恩愛,並且生下了兩兒兩女,其中二兒子就是薛崇簡。

但好景不長,李治駕崩後,武氏着手奪位,她首先廢除了即位不到兩個月的兒子李顯(即唐中宗),另立老四李旦爲傀儡;隨後,一步步地打壓親李派大臣、翦除唐朝宗室,自然引起了對方的反彈。

太平公主兩次立下大功,爲何依舊下場悽慘? 第2張

公元688年,琅邪王李衝在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但在七天後就兵敗身死。武則天藉此機會大肆清除諸李,太平公主也受到牽連——薛紹之兄薛顗是李衝的支持者,被武則天處死;與此毫無關聯的薛紹也被連坐、餓死獄中。

太平公主由此變成了寡婦。不過武則天對這位女兒是真愛,她不僅給其增加了爵邑,還親自做主把其嫁給自己的堂侄武攸暨。

武則天的這一安排可謂費盡心思,因爲她在兩個月後就正式登基稱帝了,而此時的太平公主已經成了武家的人,由此躲過了大規模的清洗。

但經歷瞭如此波折、目睹了女皇登基的風采,太平公主內心的慾望被充分激發,從此與之前判若兩人。

太平公主熱衷於權勢。由於她“方額廣頤,多權略”,即額方臉寬、極爲富態霸氣,而且心機權謀極深,武則天認爲她特別像自己,於是尤爲親近,甚至還經常跟她商議國家大事。

這種特殊身份還通過待遇體現出來:以往唐朝公主的食邑從不超過三百五十戶,但太平的待遇卻逐漸累加到了三千戶之多,比一般的藩王還要高得多。也許這就是那個女皇當權時代的一大寫照。

在私生活方面,太平公主更是徹底放飛。她瞧不上自己老實的現任丈夫武攸暨,像自己的母親那樣大肆包養男寵,甚至還與朝臣通姦,連武則天最爲寵信的張昌宗,也都是由她進獻的。

到了武則天晚年,激烈的立儲之爭塵埃落地,在狄仁傑等擁李派大臣的支持下,之前被廢的李顯回到京城、成爲繼承人。而太平公主畢竟是李家人,內心當然是擁護自家兄長,於是便與兄長李旦一起支持李顯,並且與當時掌握權力的張昌宗、張易之兩兄弟進行博弈。

隨着矛盾的激化,到了公元705年,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兵變,即神龍政變,二張被誅殺、武則天被迫提前讓位給李顯。這起事件中,李旦、太平公主立下大功,前者被封“安國相王”,後者受封“鎮國太平公主”,李氏兄妹共同努力,終於拿回了祖先們打下的王朝。

也正是從這時起,太平公主逐漸走到臺前,與李旦一起,在政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他們也隨即遇到了下一個敵人:皇后韋氏及其女安樂公主。

簡單來說,韋后就是另一個武則天,她聯合武三思迫害李氏,期間曾趁太子李重俊謀反事件陷害李旦、太平公主。到了公元710年,她們甚至毒死了李顯。

隨後,太平公主在參與草擬遺詔時,曾試圖推動李旦參謀政事,以制衡韋后一黨。但韋后等人的野心遠非如此,他們直接架空了李旦,隨後迫不及待地要謀害少帝李重茂、相王李旦、太平公主,像武則天當初那樣清除李氏、複製“革唐命”的壯舉。

但李氏不會再在同一個地方摔跟頭。在韋后等人還沒有采取具體行動時,李旦之子——臨淄王李隆基果斷政變,率領自己處心積慮拉攏的萬騎營(禁軍)殺入皇宮,將韋氏母女及其所有黨羽誅殺殆盡。

在這個過程中,太平公主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她的次子薛崇簡(有些史書也稱“薛崇暕”)因功被封立節王。此外,太平公主還親自把少帝李重茂拉下皇位,擁立兄長李旦登基。

隨着李旦第二次當皇帝,太平公主的權勢也達到了新的高峯:

她被封賞的爵邑達到萬戶之多,創下了唐朝立國以來的新紀錄;

由於連續在兩次至關重要的政變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太平公主得到了廣泛認可,參與政治再也無需遮遮掩掩。她能夠公然入朝議事,如果因故不能進宮,李旦會派宰相到她家中徵求意見。

甚至每當每當宰相們奏事時,李旦手首先會確認是否請示過太平公主,隨後才問有沒有問過皇太子李隆基。

當時的太平公主,黨羽遍佈朝野、資產富可敵國,權勢甚至已經超過了皇帝李旦本人,但這並不是什麼好事。

權力會將一個人的野心無限放大,也會使其喪失對局勢的正確判斷能力。爲了永葆自己的特殊權勢,太平公主對太子李隆基越來越畏懼,於是變動了歪心思:把他拉下馬。

於是,太平公主一邊製造“太子並非皇帝嫡長子”的輿論,一邊安插眼線人監視李隆基的一舉一動,此外還毫無顧忌地黨同伐異、排擠忠於太子的官員。

當時的太平公主有多瘋狂?她甚至在大白天在宮裏攔住宰相們,暗示他們改立皇太子,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但李隆基的功勞、威望並非簡簡單單就能抹殺的,甚至連李旦也對自己英明神武的兒子心存畏懼。

公元712年,太平公主以彗星出現爲藉口勸說李旦改立皇太子,但不曾想對方卻不按套路出牌,直接退爲太上皇、讓李隆基提前當皇帝。

按理說,太平公主應當刻意收斂纔是,然而她一方面攛掇李旦不要徹底放權,另一方面肆無忌憚地挑戰李隆基的權力,朝廷的宰相、大部分重要官員都被她的人霸佔。

這還不算,太平公主積極策劃廢掉李隆基、改立新帝,甚至還尋思着毒死這位侄兒。

當時,只有薛崇簡對母親的陰謀極力反對,他多次苦口婆心進行勸阻,但不僅無濟於事,還多次遭受了太平公主的毒打。

太平公主顯然過於自信,同時也小瞧了李隆基。

公元713年7月,在掌握太平公主一黨計劃在4日起事的消息後,李隆基先下手爲強,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勢把對方全體連根拔起。

太平公主本人被賜死,她的所有子女、黨羽都被株連,只有薛崇簡倖免於難。畢竟,當初他曾跟隨李隆基對付韋后一黨,後來又站在李隆基一邊、勸阻自己的母親。李隆基善待這樣的部下,即能體現自己政變的合理性,又能拉攏人心、分化潛在的敵人,何樂而不爲?

太平公主的一生,不可謂不精彩,她向我們完整演繹了一個女子是如何被時代影響、如何一步步釋放內心慾望的過程。但在封建時代,武則天那樣的“壯舉”實屬例外,事實也證明了這種“變革”對歷史毫無益處,太平公主想要複製母親的輝煌,只能是自不量力、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