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蘇軾蘇轍兄弟二人夜雨對牀是怎麼回事?

蘇軾蘇轍兄弟二人夜雨對牀是怎麼回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蘇軾蘇轍兄弟二人夜雨對牀是怎麼回事?這主要是因爲他們兄弟感情非常好,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感興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夜雨對牀,也稱“對牀風雨”。常指親友或兄弟久別重逢,同處一室促膝交談的歡樂之情。最早應出自唐代韋應物在《示全真元常》中也有“寧知風雨夜,復此對牀眠”。比他稍晚些的白居易《雨中招張司業宿》詩中也有:“能來同宿否,聽雨對牀眠”。而將“對牀夜語”指代親友或兄弟久別重逢,一起促膝長談則是源自宋代的蘇軾蘇轍兄弟二人典故。

蘇軾、蘇轍兄弟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與其父蘇洵三人並稱“三蘇”,“唐宋八大家”八個他們家佔三個。

年少成名的他們,很早就名動京師,文章傳揚天下。兄弟二人的才華更是令宋仁宗讚許道:大宋何幸,得此奇才。他連聲驚呼“我爲子孫得了兩個相才”。

蘇軾蘇轍兄弟二人夜雨對牀是怎麼回事?

他們二人寓居汴京城的懷遠驛期間。一日夜半風雨大作,二人誦讀韋應物的詩句“寧知風雨夜,復此對牀眠”後感慨甚深,兄弟二人相約“功成身退,夜雨對牀”。約定日後早早退休,過閒居的快樂生活。

此時,兄弟倆剛參加完科舉考試,還沒有正式出仕,且正值青春年少,尚是“一展平生志,雄才定江表”的時候,他們卻希望儘早回家團聚,對牀而眠,共聽瀟瀟夜雨。

都說年少時的這種誓約多是一時心血來潮,但這一夜的相約卻在蘇氏兄弟的心中永遠銘刻。

此後長達40多年的歲月中,“功成名就,夜雨對牀”之約無時無刻不縈繞在蘇軾、蘇轍兄弟的心頭,成爲他們在半世聚散沉浮中念念不忘的兄弟之約。

蘇軾的《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是寫給弟弟蘇澈最早的傳世之作,詩中寫道“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夜雨對牀”一開始就寄託着宦海中兄弟二人的相互警醒。

元豐二年,蘇軾因抨擊時政,下獄烏臺,造成有名的“烏臺詩案”。蘇轍奔走相救,奏請朝廷赦免兄長,自己願納一切爵位爲兄長贖罪。蘇軾得救,被貶黃州,蘇轍也因兄得罪降爲筠州監酒。他們在宦途困境中曾互訴款曲,用詩歌相互勸慰。

蘇澈在蘇軾去世後也是多次寫祭文追思亡兄。在《再祭亡兄端明文》中寫道:“昔時宦遊,誦韋氏詩‘夜雨對牀’,後勿有違”。這些詩文中無不訴說着兄弟二人的滿滿兄弟情。這便是“對牀夜雨”的由來。

蘇軾去世後,根據他的遺願葬在中州郟城西北四十里處的嵩山之南。

蘇軾蘇轍兄弟二人夜雨對牀是怎麼回事? 第2張

這裏有座堪與峨嵋媲美的小山,背靠嵩山奇峯,面臨汝水曠川,自北向南分兩支逶迤而下,宛若劍眉。山不高而蔥鬱,溪不深而清澈。

蘇轍去世後,也葬於此。蘇氏兄弟終於實現了“夜雨對牀”的承諾,漂泊的心終於在此安頓。

至今當地還流傳着“蘇墳夜雨”的傳說,講在無風無雨的夜晚,當你站在墳院裏,就能體會到一種奇異的景象:院外晴空朗月,院內卻風雨蕭瑟,風雨聲時遠時近。可你仔細觀察,卻會發現風雖緊卻不吹衣,雨雖驟卻不溼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