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唐玄宗的兩個妹妹爲何紛紛出家?

唐玄宗的兩個妹妹爲何紛紛出家?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玄宗的兩個妹妹爲何紛紛出家?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唐朝公主出家其實並不罕見,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時尚,即便沒有出家的公主,大多與佛家或道家都有些淵源。

不過,我們也必要過於驚訝,因爲對皇家公主來說,出家就像人生的一段實習期,而不是終生職業,實習期滿,她們脫去僧衣道袍嫁作他人婦,又迴歸大唐帝國貴夫人的身份。

有常例就有特例,唐睿宗李旦的兩個女兒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卻把道觀當閨房,不慕華妝羨青紗,真的一輩子與香菸爲伴,終生未婚。

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是同胞姐妹,生母竇德妃,她們還有一位同母的哥哥李隆基,即唐玄宗。

唐玄宗的兩個妹妹爲何紛紛出家?

要說到竇家與李家的關係,可謂源遠流長,竇德妃的曾祖竇抗,就是高祖李淵的妻子竇皇后的哥哥。從李家這邊論,李隆基爺爺的爺爺是李淵,從竇家這邊論,李隆基外公的外公還是李淵。

這關係夠鐵吧?可上了皇家這座高樓,除了鐵的熾熱,也免不了冰霜雪寒,比如竇德妃,雖然身爲皇貴妃,卻成了離奇的失蹤人口。

中宗李顯被廢后,李旦被老媽武則天當木偶推上龍椅,太子妃劉氏晉升爲皇后,竇孺人晉級爲德妃。後來老武太太搶過兒子的龍椅,劉氏和竇氏頭上的“皇”字招牌就跟着被摘了去。

唐玄宗的兩個妹妹爲何紛紛出家? 第2張

史書說,兩個女人心有不甘,要替老公出頭,於是她們祭出了女人們的看家本領——巫蠱詛咒,希望搞死老婆婆,結果被老武太太身邊的一個婢女韋團兒發現。於是在某個月高風黑的夜晚,她們被婆婆召去吃茶後就從人間蒸發了。

李旦憑空丟了兩個老婆,可也不敢跟老媽要人,只好捏鼻子吃了個啞巴虧。景雲元年,李旦復位,劉氏和竇氏都被追諡爲皇后,只是年頭太久無法追查到二人的屍首,只能以招魂的方式葬於東都。

竇氏去世的那一年,李隆基才8歲,金仙公主4歲,玉真公主3歲。

太極元年(712年),金仙公主與妹妹玉真公主一起宣佈出家爲道士,這一年金仙公主23歲,玉真公主22歲。

按理來說,古代女子這個年齡不大可能不嫁人,尤其是公主,很多豪門大戶早就盯上了。可史書上確實沒有二人的婚姻記錄,由此可見,她們二人很可能在正式出家之前,就已經過上了道家的生活。

金仙公主有兩位老師,一位叫葉法善,“老神仙”歷經高祖、太宗、高宗、武周、中宗、睿宗六朝,活了106歲。

另一位叫史崇玄,原本是個修鞋匠,出家後受到太平公主賞識,瞬間成了大紅人。當然,太平公主被誅殺後,史崇玄也跟着上了斷頭臺。

金仙公主一心求仙卻並不長壽,她去世時只有43歲,其墓誌銘由妹妹玉真公主親筆書寫。

玉真公主的名氣要比金仙公主大得多,當年詩仙李白試圖通過干謁入仕,就曾經拜倒在玉真公主門下。玉真公主很賞識李白的才華,讓他在自己終南山的別館免費吃住。

李白求官心切,還爲玉真公主寫過一些肉麻的詩篇,比如“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把玉真公主吹捧成了王母娘娘。

玉真公主也沒讓李白失望,在她和賀知章的推薦下,李白終於見到朝思暮想的唐玄宗,並順利供奉翰林,捧上了金飯碗。

錢鍾書先生說“婚姻是圍城”,其實人生處處是圍城,李白削尖腦袋向名利場這個圍城裏鑽,而玉真公主卻總想着逃離這個圍城。

玉真公主曾經數次向哥哥提出去掉公主稱號,上交封邑,做一個真正的出家人。李隆基一開始以爲妹妹矯情,就一直沒答應,後來才發現人家是玩真的,於是玉真公主成了大唐唯一一個主動脫離皇家身份的公主。

玉真公主也是11位姐妹中最長壽的一位公主,她一直活到侄孫德宗寶應元年才仙逝,享年72歲。

都說從貧困到富貴的日子好過,倒過來活沒幾人能適應得了,可兩位皇家公主卻真的做到了。那麼,她們爲何要出家呢?

家庭因素:母親的遭遇和佛系的父親

童年是人格的塑造期,它會影響人的一生。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的童年無疑是不幸的,因爲父親身處漩渦中心,他們一家其實活得有點窩囊,甚至提心吊膽。

尤其是母親的遭遇,一定會對她們產生嚴重的心理陰影。神龍革命,武則天退位時,兩位公主十五六歲了,12年的壓抑,很容易讓她們產生避世的心理,尤其她們還有一個佛系的爹。

李旦此人能力不算出衆,但生存能力絕對一流,這個能力不是源自於主動抗爭,而是很技巧地與現實妥協。

妥協我們通常會把理解爲消極的態度,但李旦卻把它活成了積極的“防守反擊”,他決不強求自己必須做到什麼,他給自己的目標也很低,甚至故意躲避成爲焦點。可是當被推到某個位置時他又能偶露鋒芒,關鍵時刻頂得上。

李旦的這個性格對兒女們影響很大,他們全都表現得很“佛系”,很安於現狀,不像中宗李顯的兒女們那樣一副雞犬升天的做派。

社會因素:全社會尊崇道教的大環境

南北朝是佛學第一個高潮期,而李唐則是佛道並肩發展的黃金期。道教本來不入流,可李家爲了給自己門楣增光,硬是拉老子爲始祖,於是西風壓倒東風,道教以迅雷之勢與佛教齊頭並進,甚至略勝一籌。

在這種情形下,上至皇室貴胄,下到平民百姓,無不以信奉道教爲榮。大唐公主們非佛即道,哪怕不出家的也要供養幾座寺觀,甚至以出家經歷爲榮耀,一如今天取得某個學位一樣。

因此,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出家實在不值得大驚小怪,只是她們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道家的毅力,確實讓人有點驚訝。

個人因素:追求個人自由的生活方式

道家跟佛家有一個根本的區別:佛家出世,一入佛門即遁空,與現實要隔絕;而道家則要入世,身在山野心在紅塵,與現實要合作。這個區別對信奉者的要求產生了差異,佛教徒要逃避,道教徒要接納。

很顯然,道家的教義更符合公主們的需求,她們可以將自己的身體一半鎖住,一半放飛,在清靜和喧鬧之間自由穿梭。

比如玉真公主,道觀不是囚禁她的牢籠,而是自由放飛的個人小世界。在這裏,她可以清修自守,也可以結交自己想結交的任何人,比如李白,比如張果。

張果就是“八仙”中張果老的原型,他學問很大,修行很深,跟當朝的權貴們交流很頻繁,也深得全社會的尊崇。

唐玄宗某一天突發奇想:都是修仙之人,張大師你乾脆娶了我們家妹子得了。但張果卻拒絕了,理由是家庭影響自己的修行。

不過,玉真公主雖然沒有結婚,卻有兩個兒子,其中次子叫張倜。是不是讓人浮想聯翩?是不是感慨大唐真的太開化了?

安全因素:躲避政治風險的一種選擇

史書看多了有時候難免有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比如那些光鮮的皇家子弟和豪門家族,一不小心就被滅族。幾乎每個家族的發展史,都是用血和淚書寫的。

公主們也是如此,李旦的女兒們不惹事生非,結局算是好的,即便這樣她們也是一把心酸一把淚。

比如荊山公主和涼國公主的駙馬薛伯陽,在流放途中自殺;鄎國公主的兒子薛諗被殺;霍國公主的駙馬裴虛己也是被殺。

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這輩子看得最多的就是骨肉相殘,她們所生活的年代,也是李唐最血腥的時期。不是李家人喜歡那個味道,而是他們又不由己,避禍的唯一途徑就是遠離。

這就是金仙公主與玉真公主的聰明之處,她們半出世半入世,她們逃避婚姻,避開漩渦中心,麻煩找不到她們頭上。

人生的悲哀就在於不知足,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的經歷告訴我們,不要羨慕名利,圍城裏除了光鮮還有血淚,逃出的代價你或許付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