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嬴政爲何驅逐所有客卿?李斯爲何冒死上疏勸諫?

嬴政爲何驅逐所有客卿?李斯爲何冒死上疏勸諫?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斯,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過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的實力逐漸變強,到了戰國末期,天下已經形成一強六弱的格局。在秦國數百年的歷史中,非常熱衷聘請外來人,特別是有名的丞相,幾乎九成都非秦人,比如商鞅、張儀、魏冉、范雎、呂不韋等人。特別是到了戰國末期,秦國成爲人才市場中最活躍的地區。

但是到了嬴政時期,秦國吸納人才的用人制度遭到重挫。原來,隨着天下格局的演變,秦國統一天下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但是秦國要想進入中原征討六國,最好的行軍路線就是崤函通道。而實力孱弱的韓國恰好又控制着這條通道,自然成爲秦國第一個攻打的目標。事實上,秦國滅六國的順序中,韓國就是第一位。

嬴政爲何驅逐所有客卿?李斯爲何冒死上疏勸諫?

爲了拖延秦國的進攻,韓國實施了“疲秦計劃”。當時秦國水患嚴重,糧食收成總是不理想。於是韓國派出水利專家鄭國來遊說嬴政,倡言鑿渠溉田,企圖將秦國的人力和物力都放在鄭國渠上。沒想到的是,鄭國雖然是一位了不起的水利專家,但是作爲間諜卻很失敗,不久就被人發現了。《史記》有記載,“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

秦國宗室大臣對來自諸侯國的官員素有私怨,因爲他們搶奪了原本屬於自己的權力。間諜事件暴露後,秦國宗室大臣借題發揮,說來自諸侯各國來侍奉秦國的人,目的都不單純,大多是受到他們國君的指使,到秦國來挑撥離間的。嬴政一時憤怒,不管是不是間諜,下令驅逐所有在秦國任職的客卿,李斯也在這份名單之中。

李斯到秦國之後,很快得到呂不韋的器重,任命他爲侍衛官。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斯遇到了嬴政,他趁機進言:如今秦國實力強大,大王又聖明賢德,消滅六國猶如掃除竈臺上的灰塵一樣容易,實現天下一統。如果不趕快下手,等到六國再強大起來,相互聯合訂立合縱的盟約,到時候就很難吞併它們了。嬴政覺得有道理,任命李斯爲長史,後提拔爲客卿。

嬴政爲何驅逐所有客卿?李斯爲何冒死上疏勸諫? 第2張

剛剛受到重用,就要被驅逐走,李斯當然不願意。在被勒令出境之前,李斯冒險給嬴政寫了一封信,勸諫他收回逐客令,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諫逐客書》。講述了從秦穆公以來客卿的歷史作用,說明秦國如果沒有客卿的輔助未必能強大的道理,最後圍繞“大一統”的目標立論,說明客卿強國的重要性。最後,嬴政被打動了,收回了逐客令,並任命李斯爲廷尉。

如果嬴政沒有采納李斯的建議,依然驅逐全部客卿,秦國或許也可以統一天下,但肯定與歷史上不同,而且變數更大。最關鍵的是,鄭國渠和都江堰、靈渠並稱爲秦朝三大水利工程,它改變了關中農業的面貌,使得八百里秦川成爲富饒之鄉,贏得了“天府之國”的美名。如果沒有鄭國渠,秦國就沒有強大的經濟基礎,能不能統一六國將成爲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