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清初傑出詩人王士禎有過什麼貢獻?結局如何?

清初傑出詩人王士禎有過什麼貢獻?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清初傑出的詩人王士禎的故事。

王士禎(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世稱王漁洋,諡文簡。山東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

王士禎爲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官至刑部尚書,頗有政聲。

王士禛是清代著名詩人、詩詞理論家、文壇領袖,他的一生是文政兼從的一生。他在實踐“神韻說”,取得卓著詩文成果的同時,還能突破正統文壇和文人偏見,重視和高度評價小說、戲曲、民歌等通俗文學、文體。他的主要成就在詩文創作與理論方面,但在小說、戲曲、民歌、書畫、藏書、史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忽視。

清初傑出詩人王士禎有過什麼貢獻?結局如何?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別號漁洋山人。山東濟南新城(今淄博市桓臺縣)人。逝世後十年,雍正繼康熙帝位,“禛”字犯御諱,改稱士正;乾隆間,又以“正”字與原名音不相合,詔改士禎,通行數百年。現應復其本字。

王士禛出生在一個科甲蟬聯、簪纓不絕、詩家輩出的大官僚世家。明朝天啓禮部左侍郎文震孟說:“海內族姓之貴者,莫最於王氏。其望蓋二十有二,鹹以分封食採,而太原、琅琊尤著。若新城之王,固琅琊之裔也。自北海徙濟南凡十世,躋巍科登仕者代不乏人。身膺寵錫,龍章鳳彩、舄奕炳煥於海岱間二百餘年。遂極人文之盛。”(明崇禎四年《王氏族譜序》)

從明朝中葉到清朝中葉的300多年間,新城王氏家族名揚大江南北,於明清鼎革、海內名門大多淪胥之際,“新城門第,大振於灰沉煙燼之餘”(錢謙益語,見《古夫於亭雜錄》卷三),並在第八代王士禛官至刑部尚書、身膺清初文壇領袖時,達到了輝煌的頂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