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清朝滿漢兩族語言不通 皇帝是怎麼和漢臣交流的

清朝滿漢兩族語言不通 皇帝是怎麼和漢臣交流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清朝皇帝和漢臣,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影視劇中我們看到,清朝皇帝同滿漢大臣在朝堂上對話時語言一致,問答如流,溝通沒有一點障礙,這是因爲演員們爲了演戲都使用的是普通話。但在清朝實際統治時期可不是這樣的。漢語與滿語在發音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別,當時的官方語言並不是我們現在使用的普通話,因此滿漢兩族溝通起來是比較困難的。

在這種情況下,清朝皇帝是怎樣與漢族官員進行對話交流的呢?

清朝滿漢兩族語言不通 皇帝是怎麼和漢臣交流的

衆所周知,清朝是滿洲人的政權,入關前是以漁牧爲生,被稱爲“馬背上”的民族。他們所使用的文字是在蒙古文字的基礎上改進的拼音文字,叫滿文(滿文分老滿文和新滿文兩種),所使用的語言是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的滿語支。

滿漢兩族不但語言不通,而且在文化與文明以及生活習慣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別。在清朝建立初期,漢人很不習慣滿人的統治,曾經相互產生過許多矛盾。比如,清初時,順治皇帝下令要求漢人按照滿族習俗進行剃髮,腦後留一根像豬尾巴一樣的辮子。這樣怪異的髮型使漢人非常反感,進行了強烈的抵制。

和剃髮一樣,由於漢人與滿人所使用的語言不同,交流溝通十分困難,彼此感到很彆扭。在清朝建立之初,朝中的文武大臣絕大部分是滿族人,所以皇帝與他們對話全部使用滿語。後來隨着漢臣人數的增多,交流起來十分不便。大家知道,清朝使用的制度基本上是搬用明朝的,隨着時間的推移,在執行過程中,清政府越來越發現漢族文明的寶貴之處以及重要性。他們清楚,要想長期統治中原,就必須選拔漢人入朝做官,然而語言不通是一大障礙,因此皇帝下令,要求整個滿洲貴族學習漢族文化,並開始使用漢語。

在康熙帝時,漢族官員已佔有相當的數量,因爲他們不懂滿文也不會說滿語,皇帝使用滿語同他們溝通已感覺十分困難,於是康熙帝開始在朝堂上使用不規範的漢語同他們對話。既然是這樣,彼此所表達的意思還是不能完全明白,對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雖然康熙帝倡導滿人學習漢語,但是,作爲國家最高領導者的他是滿族人,同時也要求漢人學習滿族語言,如果漢臣不會說滿語,也很難被提拔重用。由於滿人對漢語還不太精通,在雍正朝之前的皇帝,同大臣交流時一般是滿漢語言混用,關鍵時還得要“翻譯”,這樣一來,滿漢溝通較以前就方便的多了。這就是清朝皇帝使用漢語的開端。

清朝滿漢兩族語言不通 皇帝是怎麼和漢臣交流的 第2張

到了雍正帝時,皇帝上朝同大臣們對話基本上使用漢語了。爲什麼雍正帝對漢語如此精通和推崇呢?這是由於他的師傅張謙宜是漢人,皇帝從小在南書房讀書時受到了漢文化的薰陶,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漢語。既然皇帝能說漢語,那麼在朝堂之上與漢臣的言語交流障礙就基本消除了。由於這種原因,此時的官方語言開始向漢語傾斜。

由於滿族人居住在東北,入關後也大都分居在黃河以北地區,因此清廷規定:在工作和生活中所使用的漢語,要以北京的地方話爲標準,定其爲官方語言。同時要求,科舉考試無論滿人還是漢人必須使用漢語,如果漢語達不到等級,就不會被錄取,更不能做官。

漢語成爲官方語言,從雍正朝開始一直保留下來沒有改變,史書記載:“今上與臣工垂詢則用京語。”這就是說,到了乾隆時期,皇帝上朝已全部使用漢語與大臣對話了,就連滿族人之間也普遍用漢語交流,當時在社會上,滿人會說漢語成爲了一種時尚。

在漢語成爲官方語言被廣泛使用後,滿語一度面臨失傳的境地。乾隆帝不想讓自己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被人們所遺忘,他又開始推廣起滿語來,要求在非公衆場合一定要說滿語,甚至在學校還開設了滿語課。但是由於漢族人口衆多,滿人感覺使用漢語交流極爲方便,天長日久已成爲生活習慣,雖然在皇帝的倡導下,說滿語的人較以前多了起來,然而漢語爲官方語言的趨勢仍然沒有改變。

到清朝“同光”時期,滿族基本上被漢化了,滿文化逐漸消失,官方和民間全部應用漢文化,說漢語,連學校也只教漢語,不學滿語。當時,不僅朝廷中君臣之間使用漢語,就是在社會上滿人之間也大都使用漢語對話,只能偶爾聽到個別人還在說滿語。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人口衆多,所以語系比較複雜,如:江浙話、閩南語、四川話、西北話、粵語等雖然都是漢語,但他們的發音卻差別很大。清朝官員來自全國各地,語言自然是南腔北調,五花八門,即使清政府要求官員上朝時必須使用北京方言,但是部分大臣的地方口音還是非常濃重,與皇帝對話時總有一定的困難。

舉一個例子:光緒年間的“庚子國難”時,慈禧太后決定利用“義和團”與八國聯軍開戰,因有人反對被她殺了一批,致使朝臣們人人自危,不敢多言。禮部右侍郎朱祖謀是浙江人,他本來是支持主和的,廷諍時講的是江浙方言,慈禧聽不太懂,弄不明白他是主戰還是主和,因而沒有與主戰大臣們一同下獄,倖免於死,躲過一劫。這一例子雖然只是個別情況,但對語言不通給工作造成的影響可見一斑。

清朝末期,無論是朝廷還是民間,滿漢之間的交流已全部使用漢語了,聖旨和奏摺等公文也均採用漢字書寫(爲防篡改,立儲的密詔還是使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這樣不僅使朝廷的政令上傳下達通暢無阻,而且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充分說明,漢文化已經得到了普及並逐步深入人心。

然而,清朝是滿人締造的,他們雖然被漢化了,但對於皇帝來說是不能忘記祖先的。爲此,清政府一再要求:皇宮中的皇子們和貴族子弟,在學習漢文化的同時還要學習滿文化,講滿語。不過這一制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而且隨着清朝的滅亡而消失了。就拿末代皇帝溥儀來說,雖然從小在宮中進學,但是他已經完全被漢化了,對滿文徹底的不瞭解,滿語也不會講。他在回憶錄《我的前半生》中說:對於滿文只能認識幾個字,滿語也只會說“叫”“起”和“跪安吧”等寥寥幾句了。

清朝滿漢兩族語言不通 皇帝是怎麼和漢臣交流的 第3張

參考書籍:

1.《清史稿》

2.《僞滿宮廷雜憶》

3.《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