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春秋飲食失禮引發的事件:鄭靈公因爲一碗湯被殺

春秋飲食失禮引發的事件:鄭靈公因爲一碗湯被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春秋時期雖然是一個“禮崩樂壞”的年代,但由於各諸侯國還在表面上擁戴周天子,這天下還算作是有一個“主兒”。尤其是在各諸侯國內部,君臣之禮還是要講究一些的。古代的禮範圍比較寬泛,其中飲食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就像後世皇帝賜給大臣食物,不管是這個大臣愛不愛吃這個食物,都必須吃,哪怕是一杯毒酒也得喝。春秋時期等級還比較嚴格,天子賜給大臣祚肉、諸侯賜宴請到大夫、大夫賞給下臣食物都是一種飲食禮儀,而這些禮儀是萬萬不能當兒戲的,否則,有可能就會引發嚴重事件。春秋時期,還真的發生過幾起這樣的嚴重事件。

華元分羊羹未及車伕遭報復

公元前607年,楚國讓鄭國討伐宋國。鄭國帶兵的將領是公子歸生,宋國帶兵的將領是華元。準備開戰的時候,華元殺羊犒賞兵士,他的車伕一個叫羊斟的人沒有吃到羊羹。兩軍在一個叫做大棘的地方開戰。戰鬥剛剛開始,羊斟就趕着車跑到了敵方鄭國軍中,並說:“前天的羊,是你做主;今天的車,是我做主。”由於是隻身進入鄭軍,華元成爲鄭國人的俘虜。宋軍沒有了主帥,被鄭國人打敗。副統帥樂呂戰死,二百多人當了俘虜,有一百多個戰死的人被割去了耳朵,宋國還損失了戰車四百六十輛。

宋國人用兵車一百輛、良馬四百匹打算從鄭國贖回華元,結果只送去了一半,華元就自己逃了回來。回到宋國以後,華元見到羊斟,說:“您的馬是因爲不受駕馭纔會跑到敵軍當中的吧?”羊斟回答說:“不是馬,是人。”說完就逃到魯國去了。

羊斟回答說“是人”,歷史上卻留下了“這不是個人”的罵名。因爲個人私怨,使國家蒙受損失,百姓受害,他還能是個人嗎?羊羹,羊斟,這難道僅僅是巧合嗎?會不會是這個叫做斟的人,因爲一杯羊羹被歷史“賜姓”爲羊了呢?!

春秋飲食失禮引發的事件:鄭靈公因爲一碗湯被殺

當然了,車御是個很重要的職務,羊斟能夠避難魯國,肯定具有相當的地位。華元分羹不及羊斟,也有一定的責任,假如真是肉少,也應該給羊斟說清楚。不知道羊羹不及羊斟,又不知道羊斟是個超級小人,可嘆哪!

晉靈公因爲熊掌殺人趙盾卻因爲施捨食物得救

晉靈公即位的時候年齡很小,主持國政的是大臣趙盾。公元前607年,靈公長大成人,由於從小就無比尊貴,又沒有受到過良好的教育,這傢伙就有點兒無狀。他建了一座高臺,拿着彈弓從高臺上彈人,以便看到人們躲避彈丸而取樂。晉靈公還喜怒無常,會因爲一件小事而殺人。廚師沒有把熊掌煮爛,靈公一怒之下就殺了這個廚師,還讓婦女擡着廚師的屍體,經過朝堂把他扔了出去。趙盾、隨會等大臣多次勸告他,結果是毫無作用。後來,趙盾又在宮中看見死人的手。趙盾又讓隨會去勸告他。因爲趙盾是執政大臣,說得多了,靈公是既煩又怕這個趙盾。

爲了能夠隨心所欲胡作非爲,晉靈公就派了一個武士去刺殺趙盾。這個武士到了趙盾的家,從敞開的內室門向裏看到,他的住處非常簡樸,還沒到上朝的時間,趙盾早早做好了上朝的準備。他認爲,這個趙盾是個一心爲了國事的忠臣,不應該殺了這樣的人。但是,違背君主的命令也是死罪,於是他選擇了自殺,撞樹而死。

晉靈公並沒有放棄殺死趙盾的念頭,一計不成,再用一計,他想用宴請的時機殺死趙盾。宴席開始了一會兒,晉靈公有個廚師叫示(qi)眯明,上前對趙盾說:“君主賜酒,臣子飲三杯就可以了。”他是想讓趙盾趕緊離開。趙盾離開了宴席,靈公的甲士還沒有集結完畢,就先放出一條大狗來追咬趙盾。這條狗屬於獒那一類,體型大,兇猛無比,咬死人不是多大件事。這個示眯明趕在了前面並替趙盾殺死了這條狗。趙盾並不知道示眯明在暗中保護他,直到靈公指揮着兵士趕來追殺趙盾,這才知道靈公是要對自己下狠手。示眯明反擊靈公的士兵,趙盾得以逃脫。趙盾問示眯明爲什麼要救自己,示眯明說了他和趙盾的一件往事。曾經有一回,趙盾到首山打獵,看到桑樹下有個快要餓死的人,趙盾給了他食物,這個人只吃了一半。趙盾問他爲什麼不吃完,他說,家中還有一個老母親,他願意留下這一半給母親。不過,他已經離家三年,不知道母親還在不在了。趙盾認爲他很孝敬,就又給了他一些食物,還給了他一些肉。後來這個示眯明做了靈公的廚師。不過,趙盾並不知道這件事情。直到這個時候,示眯明才告訴趙盾,他就是那個桑樹下的餓漢。

趙盾知道自己在國內呆不下去了,就打算逃亡。但是,他還沒有逃出國境,他的弟弟趙穿就把晉靈公給殺死了。

鄭靈公因爲一碗湯而被殺

公元前605年春天,楚國送來一隻黿(大鱉)給鄭國,鄭靈公就讓廚師給做了。子家和子公兩人準備朝拜靈公,子公的食指動了一下,於是對子家說:“我的食指動了,一定要吃珍異食物了。”等到兩人進宮,正趕上靈公進食黿湯。子公笑着說:“您看,是不是很靈啊?”靈公問子公爲什麼發笑,子公就把兩人路上說的告訴了靈公。靈公把子公叫了過去,卻沒有把湯給他們喝。子公非常生氣,伸出手指在湯裏蘸了一蘸,舔了舔指頭就走出宮去。靈公非常生氣,就想殺死子公。子公與子家商量,先下手,就在這年的夏季殺了鄭靈公。

國君不應該在進食時召見大臣,既然召見,就應該賜給食物,不這樣做,就是對大臣的不尊重;反過來,國君沒有賜給食物,大臣將手伸到碗裏,更是對國君的大不敬。所以,鄭靈公因爲一碗湯和子公反目,導致最終被殺,在位僅一年。

春秋飲食失禮引發的事件:鄭靈公因爲一碗湯被殺 第2張

衛獻公宴請大臣爽約被驅逐

公元前571年,衛獻公請大臣孫文子孫林父,甯惠子寧喜進宴,兩人按照指定的時間,提前到達等待。可是,一直等到天很晚了,衛獻公還是沒有召請他們,卻到園林去打獵射雁。兩人只好跟從獻公到了園林,而這個衛獻公未脫射箭的服裝就和他們談話,卻沒有再說宴請的話。沒有設宴、未脫射箭服就和大臣談話,這兩種都是失禮行爲,孫、寧兩人非常生氣,就離開園林到了別的地方。

孫文子的兒子多次陪侍衛獻公飲酒,這一次,衛獻公讓樂師曹唱《詩·小雅》中《巧言》篇的最後一章。五年前,衛獻公曾經讓樂師曹教宮中的妾彈琴,可是這個妾彈得太差了,樂師曹笞打了這個妾以示懲罰。這個妾正得到獻公寵愛,就在獻公面前說曹的壞話,衛獻公就笞打了曹三百下。樂師曹痛恨衛獻公曾經對他的笞打,於是就演唱了這一章。這是一首憂傷讒言誹謗的詩,樂師曹在孫文子兒子面前演唱,就是想依此激怒孫文子,以報復衛獻公。孫文子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大夫蘧伯玉,蘧伯玉卻說:“我什麼也不知道。”於是,孫文子就把衛獻公驅逐出衛國。衛獻公逃亡到了齊國。

講究禮節,既是一種自身修養的體現,也是對待他人的一種尊重。反之,不講究日常生活的禮節,不能給他人以最起碼的尊重,即便是貴爲國君,也有可能在這方面吃苦頭。只不過,國君掌握着他人的生殺大權,他所吃的苦頭,很可能是自己的身家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