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燕國一度很強大,爲何戰國後期那麼弱小呢?

燕國一度很強大,爲何戰國後期那麼弱小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

在《大秦賦》中,雖然秦國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但是,山東六國也有不同程度的戲份。並且,通過《大秦賦》,我們也能對山東六國的實力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在戰國後期,趙國、楚國依然比較強大,可以說是秦國一統六國的重要阻礙。與此相對應的是,燕國和韓國,則是比較弱小的兩個諸侯國。

比如趙悼襄王趙偃就曾派遣龐煖攻打燕國,如果不是秦國果斷插手,趙國完全有機會吞併燕國。在無法抵擋趙國大軍的背景下,燕太子丹更是被迫來到秦國,以此向秦始皇嬴政求援。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大秦賦》的歷史背景下,燕國確實弱小不堪。但是,縱觀整個戰國時期,燕國也曾擁有巔峯,只可惜燕國的巔峯可謂曇花一現!

具體來說,燕國(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時期的周王族諸侯國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長子召公,戰國七雄之一。周武王建立周朝後,將召公奭封在薊的,建立臣屬西周的諸侯國燕國。但召公奭沒有前往薊地就封,而是派他的長子克管理薊地,自己則留在都城鎬京(今陝西西安)繼續輔佐周王室。

公元前7世紀時,山戎先後南下攻伐鄭、燕、齊等國,燕桓侯時被迫遷都臨易(今河北容城)以躲避山戎的侵擾。在春秋戰國時期,燕國所在的疆域,無疑是人煙稀少之地,還要遭受北方遊牧民族的襲擾。而這,導致燕國在春秋戰國時期長期默默無聞。

燕國一度很強大,爲何戰國後期那麼弱小呢?

公元前323年(燕易王十年),燕國參加了公孫衍發起的韓、魏、趙、燕、中山“五國相王”活動,燕國在此年稱王。儘管在爵位上,燕國已經和其他諸侯國平起平坐了。不過,此時的燕國,依然可以說是戰國七雄中墊底的諸侯國。公元前314年,燕國爆發了子之之亂。

對此,燕國旁邊的齊國,沒有放過這一機會。齊宣王派匡章率兵十萬,從渤海進發,進攻燕國。燕國人都痛恨子之,紛紛開城迎接齊軍,五十日以內,直破燕都。齊軍攻佔燕國後,並無撤回之意。匡章不管束齊軍,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紛紛起來反抗,驅逐齊軍。匡章站不住腳,只好帶兵回到齊國。

雖然齊軍從燕國撤出了,但是,子之之亂和齊國的劫掠,還是讓燕國元氣大傷。當然,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跌入谷底的燕國,反而迎來了一位將改變燕國曆史的君主,這就是燕昭王。齊國從燕國退兵後,趙國擁立在韓爲人質的公子職,並以兵護送至燕國,燕國相國子之死後兩年,燕國人共同擁立公子職,是爲燕昭王。由此,對於燕昭王來說,和《大秦賦》中的秦莊襄王一樣,也有在其他諸侯國當人質的經歷。

燕昭王即位後,勵精圖治,招攬人才,意圖振興傷痕累累的燕國。燕昭王愛賢敬賢的名聲不脛而走,風傳天下,各國才士爭先恐後地奔赴燕國。其中不乏名士:如武將劇辛從趙國來,謀士鄒衍從齊國來,屈庸從衛國來,樂毅從魏國來等,真是人才濟濟。對此,燕昭王千金買骨的典故,無疑對之後的趙悼襄王趙偃形成了啓發。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嬴政一度下達了逐客令,所以趙偃千金買骨,想要吸納秦國的外客。但是,因爲郭開從中作梗,趙悼襄王最終沒能從秦國手中搶走人才。不過,燕昭王卻是成功吸引到樂毅等人才。

燕昭王在樂毅等人的輔助下,兢兢業業地奮鬥了28載,不僅燕國日漸殷富,積累了相當實力,而且培養了奮發圖強的風俗。燕國上下同仇敵愾,舉兵伐齊的條件一天天趨於成熟。曾經,齊國在燕國的土地上胡作非爲,這讓燕昭王痛恨不已。所以,他一直在等一個機會報復齊國。公元前286年,齊國吞併富庶的宋國,無疑將這樣的機會雙手奉上。對此,在筆者看來,吞併宋國後,雖然齊國的整體實力明顯增強。不過,這也引起了周邊諸侯國的猜忌,從而促成了五國伐齊之戰。

燕國一度很強大,爲何戰國後期那麼弱小呢? 第2張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樂毅爲上將軍,統兵出征。此時,楚軍已駐軍於淮南,準備奪取齊國淮北之地;秦與趙、韓、魏也各派一名大將軍率軍向齊國進發。齊國一開始並未料到燕國會聯合諸國攻齊,等到發現燕軍已攻入齊國時,才倉促應戰。齊國雖然調集二十萬大軍,渡過濟水,西進拒敵。但是,齊軍因連年征戰,士氣低落。

在此背景下,五國聯軍發起進攻,齊軍一觸即潰,連連敗北。齊軍主力被殲後,自然沒有能力抵擋接下來的進攻了。對此,燕國名將樂毅厚賞秦、韓兩國大軍後遣其歸國;然後命趙軍進攻河間,命魏軍轉向東南收取昔日宋國之地;而樂毅自己則率燕軍直搗齊都。燕軍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一鼓作氣攻佔了臨淄。

最後,燕軍僅用了半年時間,就接連攻奪齊國70餘城,僅剩下莒和即墨(今山東平度南)兩城未被攻下。在伐齊戰爭取得決定勝利的同時,燕昭王派燕將秦開襲破東胡,迫使東胡從燕國東北部後退千餘里,燕國領土向東北擴展到遼東一帶。燕還向南進軍,攻佔了中山國許多地方。

因此,非常明顯的是,樂毅伐齊之後,燕國迎來了自己的巔峯。彼時,燕國實際佔據的疆域,可以說是位列戰國七雄的第三名了,也即僅次於秦國和楚國。從這一角度來看,燕昭王時期的燕國,可以稱之爲戰國七雄中的強國。

但是,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因病去世,這讓燕國好不容易取得的巔峯,轉瞬即逝。燕昭王去世後,燕惠王即位。燕惠王對於功高震主的樂毅猜忌不已,最終派人取代了樂毅,這導致樂毅無奈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爲望諸君。樂毅離開燕國後,田單擊敗了燕軍,成功恢復了齊國,這意味着燕國好不容易攻佔的疆域,最終損失殆盡了,這也讓燕國跌出了強國的陣營。

在此之後,雖然齊國也走向了衰落,不過,強大的趙國卻是多次擊敗燕國,讓燕國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比如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廉頗、龐煖、李牧等趙國名將,都有擊敗燕軍的戰績。基於此,在整個戰國中後期,燕國和韓國一樣,都是最爲弱小的諸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