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楊業是怎麼死的?真的是潘美做的嗎?

楊業是怎麼死的?真的是潘美做的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潘美是北宋開國名將之一,潘美和趙匡胤兩個人走得很近,後來他成爲了擁護趙匡胤爲王的人。爲了建立北宋,他常年四處征戰,立下的功勞是數不勝數的。那麼,潘美爲何被世人冤枉幾百年?楊業之死到底是誰的責任?

楊業是怎麼死的?真的是潘美做的嗎?

中國歷史悠久,曾出現過衆多的歷史人物中,有爲人所熟知的,也有爲人所不知的,但是,他們都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存在過,或多或少都爲歷史的發展做出了一些貢獻。話說,“楊家將”故事發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葉就已迅速流傳於天下,它講述了北宋年間楊家名將楊業、楊延昭等人保家衛國的感人故事。在傳統的“楊家將”劇目中,有這樣一個大奸大惡之人,他殘害忠良,賣國求榮,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小人,他就是:潘美。那麼,潘美是誰呢?他爲什麼會是這樣一幅形象呢?難道這就是他的真實情況嗎?然而,歷史上真實的潘美,並非如此之人。

在傳統的劇目中,爲了突出楊家一門的忠烈,就設定了這樣一個反面角色。而潘美這個人物的設定,也只是一個奸臣的代表而已,但是,很不幸由於名字的相似,潘美背上了這個黑鍋。據史料記載,潘美生於925年,卒於991年,是宋朝的開國名將。行武出身的潘美,參與了擁立趙匡胤稱帝的陳橋兵變。之後,經歷了三個朝代,它既沒有做過宰相,也不是什麼奸臣小人。民間流傳的那些謠言,說:“潘美爲了獨佔勝利的果實,想除去楊業。”其實,這些事情壓根和潘美沒有任何關係。

潘美出生在一個武將世家,是河北大名府人,子繼父業,他成了後周世宗身邊的親衛。但是,潘美的志向很高,他不想永遠待在皇帝身邊保護皇帝的安危,他想去外面闖蕩一番,因此,他選擇了從軍。最終,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爲了將軍,掌管着西部的邊境軍事。

潘美和趙匡胤是同學,對趙匡胤是非常崇拜的,趙匡胤對他也是非常好的。趙匡胤在決定兵變的時候,不想引起太多的傷亡,就想派一個人去宗室那邊攤牌,想逼着對方主動放棄皇位。這可是一個掉腦袋的任務,所以,沒有人敢站出來,當然,除了潘美。

由此可見,潘美處理事情的獨到眼光,以及其做事的魄力,真是讓人是刮目相看。潘美在處理這件事的時候,非常的直截了當,就在皇帝召開朝會的時候,潘美就站出來說:“趙匡胤想坐這個皇帝位置。”結果,沒有一位大臣站出來反對,然後,這件事情就這麼簡單的做成了。

除了這一件事情,潘美還替趙匡胤擺平的另外一件事。當時,想做皇帝的不止趙匡胤一個人,在那個動盪時期,有點實力的人都在惦記着這個皇位,袁彥也躍躍欲試。於是,潘美又去見他了,而且,還是一個人。潘美勸他要認清形勢,袁彥居然也打消了這個念頭。可見,潘美的口才也是非常出色的,他說中了對方的一些想法,從而打動了對方,讓對方改變了主意。

雖然,潘美力挺趙匡胤坐上了皇位,但是,他並不是那種忘恩負義之人。後來,周世宗的兒子被找到了,按照常規的做法,是應該除去以免後患。但是,他卻懇求趙匡胤,想將這個小孩帶回去,認作自己的侄子。這個孩子就是潘惟吉,後來做到了刺史。潘美本來沒有兄弟,潘惟吉只稱潘美爲父親卻不說祖父。這個版本出自王鞏的記載,他聲稱聽說自潘惟吉的後裔。可以說,在大是大非面前,潘美並不是冷血之人。

楊業是怎麼死的?真的是潘美做的嗎? 第2張

那麼,歷史上的潘美和楊業之間到底有沒有交集呢?

答案是確定的,而且,他們之間配合的還非常愉快。在趙匡胤去世以後,潘美依舊被朝廷重視,當然,這與他自身的實力是分不開的。後來,宋朝派兵攻打北漢國都太原的時候,潘美認識了楊業,他們共同守護着邊境。不知後人爲什麼要編排潘美陷害楊業?恐怕,還是對歷史的曲解。

還原歷史真相,楊業的失敗和去世的確發生在北伐。本來軍隊在潘美的帶領下,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但是,這個時候事態發生了逆轉,曹彬被擊敗了,於是,潘美和楊業的軍隊成了孤軍。形勢頓時變得嚴峻起來,按照當時的境況,他們是必須要撤軍的。

然而,就在此時楊業卻提出了一個方案,不知爲何,被監軍王侁否定了。由於監軍王侁是皇帝的代表,誰反對監軍就等於是反對皇帝,因此,潘美也沒有提出什麼意見。可能,就是因爲此事,後人對潘美產生了這麼大的怨氣,纔會把他扭曲成了一個奸佞小人。

並且,王侁說:“楊將軍一直號稱‘無敵’,看到敵人卻猶豫不前,難道有別的心思嗎?”在這種情況下,楊業只能帶兵主動出擊,讓潘美和監軍王侁在谷口接應他們。本來一切都很順利,但是,監軍王侁看見遼兵兵敗撤退,就沒有執行他們先前的約定,下令士兵都撤了回來。此時,潘美也不能反駁監軍王侁的意見,這可是要掉腦袋的事情,他不得不帶兵走人。

就這樣,楊業沒有了接應,勢單力薄,就被對方給抓了,最終,他絕食三天而死。在潘美的心中,對於楊業的去世也是非常難過的,一起並肩作戰的將軍就這麼沒了,對他的打擊也是非常大的。並且,宋太宗聽說楊業殉國後,十分痛心,潘美還被削秩三級,責授爲檢校太保。第二年,潘美就病逝了,終年六十七歲。

楊業之死是誰的責任?

在當時的作戰局面中,表面上看上去潘美是主帥,卻對楊業見死不救,明知其有危險卻不設法援助而是自己回朝,但其背後的真相卻並不是這麼簡單。潘美想救楊業,卻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與宋朝的軍事制度有直接的關係。

宋朝的軍事制度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黃袍加身,搖身一變成爲了大宋皇帝。由於大唐末年藩鎮割據現場嚴重,直接導致了唐朝的滅亡,而五代十國中軍閥混戰朝代更迭的原因也是軍隊將領權勢過大引起,於是趙匡胤對於武將手中的權利深深忌憚。經過“杯酒釋兵權”之後,整個宋朝對於武將限制重重,重文輕武之風十分嚴重。

宋朝的軍事制度簡單來說主要由樞密院和三衙構成。樞密院是全國最高的軍政管理機構,掌管軍隊調動之權,卻沒有軍隊的指揮權。而三衙是宋朝最高的軍隊統領機構,對軍隊有指揮權,卻沒有調動的權利。而在實際作戰時,每支軍隊的將領都是皇帝臨時委派,並不對士兵長期指揮。

更爲嚴重的是,宋朝對每支軍隊都會派出監軍。所謂監軍其實就是皇帝指派的太監,相當於欽差大臣,沒有指揮權,卻有極大的監督權,能與統帥相庭抗禮,甚至還有權處死有不軌之心的統帥。可以說監軍的權力甚至超過了統帥。

楊業之死的真相

根據史料中的記載,潘美與楊業並不存在什麼直接的利益衝突。實際情況也應該是這樣,楊業是北漢降將,對於很早就跟隨趙匡胤南征北戰打下大宋江山的潘美根本夠不成任何威脅。因此,演義中的潘美心懷嫉妒蓄意殺害楊業之事純屬子虛烏有。而在那場戰役中,潘美其實和楊業的作戰理念是一樣的,只是監軍王侁的態度讓潘美深深忌憚。監軍王侁堅持讓楊業出戰,並且在其出征後因爲急着回朝爭功而提前撤兵,以致於楊業戰死當場。潘美對此即使再有異議卻也無法違抗,北宋歷史上統兵之帥被監軍太監逼死或陷害之死的事也常有發生。

因此,潘美對於楊業的戰死完全是無能爲力的。他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楊業去送死,卻毫無辦法。並且此事之後,潘美被趙光義降職調任,後鬱鬱而終,完全不是小人得志的故事,而是在宋朝的軍事制度下,武將們鬱郁不得志的真實寫照。因此,潘美是實打實的當了一回背鍋俠,他是替大宋的皇帝背的鍋,是替宋朝重文輕武的軍事制度背的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