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第二次泰法戰爭簡介 第二次泰法戰爭時間

第二次泰法戰爭簡介 第二次泰法戰爭時間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第二次泰法戰爭,是指1940年至1941年期間,泰國和維希法國之間因爲對法屬印度支那(French Indochina)的某些原屬泰國的地區的所有權發生爭持,從而爆發了小規模的戰爭。

戰爭背景

早在二戰爆發之前,兩國政府有爲邊界事務進行磋商,法國政府曾表示僅願意在邊界上作微小的調整。隨着法蘭西陷落,泰國首相鑾披汶·頌堪(Plaek Pibulsonggram)少將認爲這是出擊法國、奪取在朱拉隆功大帝時期陷落的領土的大好時機。

在另一面,法國本土的陷落造成殖民地政府的空前緊張局勢。法屬印度支那感到孤立無援。日本在1940年9月侵入,殖民地當局被迫容讓日本在當地建立軍事基地。這種綏靖行動更堅定了匹汶政府對法開戰的決心。

第二次泰法戰爭簡介 第二次泰法戰爭時間

軍力對比

法屬印支殖民軍大約有15000人,其中12000人是法國人。編制中包括了51個步兵營、兩個炮兵團和一個工程兵營。法軍嚴重缺乏坦克,他們僅能用20輛老舊的雷諾FT-17坦克對抗泰國的134輛坦克。

法國空軍(Armée de l'Air)在此地區擁有大約100架飛機(其中60架被認爲達到了一線作戰水平),其中包括30架伯特茲-25TOE,4架法曼-221,6架伯特茲-542,9架摩蘭-薩尼厄M.S.406,和8艘勞瑞-130飛艇。

泰國皇家陸軍是一支裝備相對不錯的部隊,總兵力60萬人。編制劃爲5個軍,其中最大的是擁有5個師的布拉法軍。有最高統帥部獨立指揮的部隊包括兩個機械化騎兵旅,一個炮兵營,一個通信營,一個工兵營和一個裝甲團。炮兵部隊裝備了一些老式克虜伯和較新式的博福斯榴彈炮以及野戰炮,裝甲部隊擁有60輛卡登—洛伊德和30輛維克斯6噸中型坦克。

泰國皇家海軍包括兩艘岸防衛艦,12艘魚雷艇以及四艘潛艇,實力不如法國殖民地海軍,但是如果在近海作戰中,泰國皇家空軍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超過了法國空軍。泰國皇家空軍一線力量包括24架三菱Ki-30輕型轟炸機、9架三菱Ki-21中型轟炸機,25架霍克75N殲擊機,6架馬丁B-10中型轟炸機以及70架O2U海盜輕型轟炸機。

戰事開始

當1940年末曼谷反法民族主義示威熱潮高漲時,湄公河邊境上小規模衝突不斷。泰國空軍持續對萬象、詩梳風(Sisophon)以及馬德望進行毫無阻攔的晝間轟炸。法軍的報復性轟炸所造成的破壞卻不大。泰軍的俯衝轟炸技術,在法國印支總督讓德句(Jean Deceaux)上將看來,完全是富有作戰經驗的飛行員所爲。

1941年1月初,泰國的布拉芭軍和依善軍向老撾和柬埔寨發動了反擊,法國人抵抗頑強,但是大部分法國軍隊被裝備更好的泰國軍隊橫掃。老撾被輕而易舉地拿下,但是進攻柬埔寨卻絕不是那麼簡單。1月16日,法軍在泰國控制的Yang Dang Khum以及Phum Preav兩個村落髮動了大規模反擊,將戰爭推向了高潮。但由於過分繁瑣的命令以及根本不存在的情報工作,法軍的反擊很快就被粉碎。法國人隨後撤退,但因爲泰軍前線裝甲部隊受到法國外籍兵團的榴彈炮火壓制而無法實施追擊。

法國陸上形勢嚴峻,讓德句上將命令艦隊出擊,進攻泰國灣。1月17日早晨,法國海軍在大象島(Koh Chang)附近截住了一支泰國海軍艦隊。法軍在戰鬥中擊沉了兩艘魚雷艇和一艘海防艦。

1月24日,泰國轟炸機轟炸了法國在暹粒(Siem Reap)附近的機場,這是這場戰爭中最後空軍戰鬥。最後的泰國軍事行動預計在1月28日由泰國空軍執行,計劃用50轟炸中隊的馬丁轟炸機轟炸詩梳風,60戰鬥機中隊的霍克75N提供掩護。日本安排了停戰事宜,總停火於1月28日10時正生效。在5月9日,雙方在東京簽訂和平協定。法國在日本的威脅下放棄了爭議領土。

戰爭結果

衝突的結局是泰國人民將這次戰爭看作鑾披汶的個人勝利。泰國第一次向西方國家要求割地——儘管是一個虛弱的西方國家。而對於法屬印支的人民來說,這是對他們在法國陷落之後的孤立的一次警告。當一個雄心勃勃的鄰國進攻時,法國殖民地卻因爲沒有支援而無法組織反抗。然而泰法戰爭真正的獲利者是日本,他們藉此機會增強了自己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

日本人從幾個祕密協定中得到了泰國政府將對日軍入侵緬甸和馬來亞的支持,然而鑾披汶本人卻是多變的。他尋求英美的保護,以防日本入侵。

1941年12月8日,日軍在入侵馬來亞的同時入侵泰國。戰爭結束後的1946年10月,法國臨時政府以反對泰國在聯合國的成員地位相威脅,索回了西柬埔寨以及兩個老撾的被包圍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