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歷史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歷史百科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歷史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德國哲學家,外文名德語: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縮寫爲G. W. F. Hegel,生卒時間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主要成就建立了世界哲學史上最爲龐大的客觀唯心體系,極大地豐富了辯證法。

在黑格爾去世以後,特別是經過新黑格爾主義以後,西方哲學界對黑格爾有一個反叛,在很長時期內不看重黑格爾哲學體系,認爲那是一個已經死了的體系。黑格爾的法哲學也是這樣,少有人理解它,也很少有人研究它。黑格爾的法哲學究竟講了些什麼?幾乎一個多世紀以來都沒人認真對待。最近這些年,西方又開始關注起黑格爾來,不僅是歐洲大陸,也包括英語世界,都開始普遍關注黑格爾。比如說法國哲學就是這樣,例如存在主義、解釋學、後現代等,更不用說政治哲學了。通過考察這些思潮,我們發現,它們都有黑格爾的根基,比如海德格爾、德里達等,他們的著作、思想裏面都可以找到非常深的黑格爾的傳統。在英美,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法哲學也開始引起了哲學家和政治學家的重視。至於歐洲大陸學術界,他們在哲學史的領域內對黑格爾歷來都很重視,大學裏的康德、黑格爾哲學作爲傳統經典課程,是每學期都要開的。黑格爾是公認的西方思想兩千年發展中少數的幾位偉大哲學家之一,他把康德創立的德國古典唯心論哲學發展到了最高點。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歷史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歷史百科

  黑格爾

德國古典哲學,也就是德國“經典哲學”,在西方哲學界的“經典”意義,是指它有一種定型的模式,其思路、傳承都是主流的。但正因爲如此,所以它達到頂峯以後必然走向衰落。黑格爾是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而費爾巴哈標誌着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黑格爾的地位經常被人們比作亞里士多德。反過來,當人們推崇亞里士多德時,就把他稱爲“古代世界的黑格爾”。康德更多地被比作柏拉圖,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關係就有點類似於康德與黑格爾的關係。從思想的層面來說,黑格爾可以說是最後一位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也是百科全書式的,他畢生所有的著作,包括他自己寫的和學生整理的,據說有400 多部,也有人說有1000 多部,當然有的並不是他自己寫的,但歸於他名下。總而言之,黑格爾像亞里士多德一樣,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他的代表作就是《哲學百科全書》,包括三部分——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歷史、社會、自然界,人類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無所不包。就連自然哲學,黑格爾雖然在這方面沒有什麼新的發現,不像康德提出過星雲假說,但是黑格爾也是站在當時時代的最高峯,他的眼界是可以概括當時各個學科領域的。黑格爾以後就再也沒有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了。因爲現代的知識爆炸,一個人的腦袋裏不可能容納下這麼多的東西。但是黑格爾可以擔當得起。儘管你可以指責他的理論,嘲笑他的錯誤——他的自然哲學裏面就有很多謬誤,比如在顏色理論上,你可以證明他是錯的,牛頓纔是對的——但是他畢竟在那個時代,熟悉瞭解那些尖端的理論、科學問題,這很了不起。他對後世頂尖級的哲學家都有很深刻的影響。

雖然我這次重點是講黑格爾的法哲學,但在這之前,我想把黑格爾哲學的思維特點和體系做一個整體的概括。我先從總體上概述一下,前面幾次課先大致上全面介紹一下黑格爾哲學體系,後面兩次課提綱挈領地談談《法哲學原理》的內容,然後再做一些評論。

黑格爾哲學的三大特點

首先,從宏觀上來看,黑格爾的哲學有三個主要特點,體現出他與其他哲學家,包括與他以後的哲學家的重要不同之處。

第一個特點是他的能動的辯證法思想,這是它最突出的特點。黑格爾的辯證法思想主要是一種能動性思想,也就是他在《精神現象學》導言裏講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實體理解爲主體。實體就是我們通常講的一個實在的東西,主體就是我們通常講的這個東西的能動性。在黑格爾看來,如果一個東西真的是實體的話,那麼它就是主體,實體只不過是主體的能動性的一種表現而已。宇宙的實體是能動的,萬物都是能動的,從這個角度看待宇宙、萬物和世界,就產生出一種能動的辯證法思想。這種辯證法強調“自己運動”的能動性,不要用靜態的永恆不變的眼光看待萬物,當你用這種眼光去看它時,它就會表現出一種自己運動的能動性,它就會使你失望或大吃一驚。自己運動的能動性體現出對自由意志的強調,特別是對人的自由意志的強調。當然在黑格爾那裏,自由意志不一定採取個人的自由意志的形式,也可能採取上帝的自由意志或者萬物潛在的自由意志的形式,採取概念的能動性這樣一種表現方式。所以它是一種自由的哲學,也是一種自我否定的哲學。真正的自由就是一種自我否定,自我否定的意思就是說不願意停留在原來的地方或狀態,要改變自己,用黑格爾的話說就是“永恆的不安息”。他經常用的比喻是“火”,這可以說是一種“火的哲學”。西方哲學都有這個傳統,喜歡用火、光明、太陽來做比喻。火的哲學體現了一種自我燃燒、自由的自我否定,同時燒向外部世界,靈魂的自由像燃燒的火焰。這就是能動性的特點,黑格爾哲學主要就是突出能動性的作用。

第二個特點就是徹底的理性主義和邏輯主義。西方自古以來強調能動性的哲學家不少,喜歡用火來打比方的也不少,但黑格爾所說的能動性與其他哲學家都不同。他強調的是把它納入純粹理性的概念中,把能動性邏輯化。這種能動性不是一種神祕的、不可把握的、偶然的衝動,而是一種邏輯化的、可以學習、可以掌握的力量。神祕主義的最高哲學是不可教的,它講究悟性、慧根,訴之於非理性的意志或啓示,或神祕直觀,這就是神祕主義。黑格爾最主要的貢獻就是把這些非理性的、不可傳授的東西邏輯化,變成可以傳授、可以用語言表達、也可以通過嚴格的理性推出來的東西,使一個沒有悟性、沒有慧根的人也可以學習它。理性是每個人都有的,理性不是慧根,天才纔是慧根,靈感纔是慧根。但是最平庸的人都有理性,都懂得邏輯思維,不會的都可以學會。所以這不是少數人祕傳的,而是一切人都可以學習、可以教的,是有普遍性的。黑格爾的邏輯學講的也是神祕的東西,但是它是可以傳授的;你當然要“悟”,因爲它包含了非理性的因素,但是他講的東西有一條路指導你去“悟”。所以它蘊涵了非理性的因素,但不是歸結爲非理性,而是把它看作一種“規律”。所以它又被看作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而不只是主觀內心的妙悟。黑格爾的哲學不是單純地去感悟,它有一個固定的對象,你可以不斷去考察它、琢磨它。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歷史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歷史百科 第2張

  黑格爾墓

第三個特點建立在前兩個特點之上,那就是邏輯、認識論和本體論“三統一”,在他那裏這三者被歸結爲一個東西。邏輯就是理性,通常講的是形式邏輯,但是黑格爾的邏輯不是形式邏輯,它是認識論。所謂認識論就是它給你一個方法,一個認識結構,一條線索,你按照這條線索進行認識,才能把握真理。形式邏輯不講認識論,它只要邏輯上是正確的,至於對象如何它是不管的。而黑格爾的邏輯不是單純的形式邏輯,但與形式邏輯有關,它本身是辯證邏輯。辯證邏輯的特點是:它既是邏輯又是認識論。你循着這條邏輯線索不僅是邏輯上正確,而且是與對象相符合或對象與你的思想相符合,是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以往的形式邏輯都只是講思維與思維的關係、觀念與觀念的關係,但是黑格爾的邏輯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主體和客體的關係。再一個,它又是本體論,他的邏輯又是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他的邏輯就是本體論,就是客觀世界的結構。但它不是表面的客觀世界,而是客觀世界的本質和內在規律。客觀世界有很多現象,千變萬化,由各種直觀、感性的東西表現出來,在這底下有一個邏輯的本質在支配着它,這就是真正的客觀世界。

這個“三統一”的觀點是獨一無二的,在西方哲學史上除了黑格爾,再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重視這個東西,但他們也是從黑格爾那裏來的。由此可以引申出來,黑格爾的哲學有一種歷史主義的傾向。客觀世界不是一種表面現象,而是一種規律、本質,它既是邏輯的又是歷史的,邏輯和歷史是一致的。因爲邏輯不僅僅是主觀的一套思維方式,邏輯也體現在客觀的歷史中,歷史本身有邏輯層次,歷史按照邏輯的階段發展。這就是“三統一”原則引申出來的重要原則,它爲馬克思主義所繼承。後來的人就沒有這個思想,如海德格爾也主張歷史主義,但他把邏輯去掉了,認爲歷史中不存在什麼邏輯規律。真正的黑格爾傳統中的歷史主義是有邏輯的,從低到高有一個邏輯的層次,歷史的發展與邏輯結構是同步的。這是很重要的思想,馬克思、恩格斯是非常重視的,恩格斯甚至說黑格爾的“歷史與邏輯相一致”,是一個“不亞於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思想”。馬克思的唯物主義觀點繼承自費爾巴哈,而辯證法觀點就是從黑格爾那裏改造吸收過來的,其精髓就是歷史和邏輯一致的觀點。通常講辯證法的人不太強調這個方面,但實際上這正是辯證法的一種最根本的表現方式,辯證法的本質就是在歷史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能動的上升過程,這種上升過程是由歷史中的人的自由意志所推動的,歷史的邏輯規律實質上是人自由的能動活動的產物,是這個自由活動的層次的不斷提高的軌跡。所以在黑格爾的辯證法中,歷史、邏輯、自由、實踐這些東西都是結合在一起的,這就是它的一個重要特點。

黑格爾:最後一個形而上學家

黑格爾由此建立了一個無所不包的體系,因此他被稱爲最後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形而上學家。西方人現在經常在爭論到底誰是最後一個形而上學家,每個哲學家都想擺脫這頂帽子。但其實西方的形而上學是擺脫不了的,這是西方哲學的命運。“形而上學”現在一般被當成貶義受到批判,但是批判它的那些人自己也免不了陷入其中,因爲你只有用形而上學才能批判形而上學,你一批判,你就陷入另一種形而上學,你也就成了一個形而上學家。除非你置之不理,但是你不理它,它也可以不理你,你還是批不倒它。這個形而上學是西方兩千多年的哲學傳統,有它擺脫不了的必然性。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歷史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歷史百科 第3張

  黑格爾半身雕像

黑格爾的這個形而上學的整體結構,按他自己的觀點,是在他的《哲學百科全書》(又譯作《哲學全書》)中反映出來的,包括三部分: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實際上都是屬於邏輯學的展開,黑格爾把它們稱爲“應用邏輯學”。自然哲學講自然,精神哲學講人和人類社會,自然和人都是邏輯學在這兩個領域的“外化”而形成的哲學,所以它們都屬於應用邏輯學。其中,精神哲學比較複雜,自然哲學比較簡單。自然哲學無非就是物理學、化學和生物學。精神哲學分爲主觀精神、客觀精神和絕對精神。主觀精神又分成人類學、精神現象學和心理學;客觀精神包含法哲學和歷史哲學,歷史哲學其實也是法哲學的一個結尾部分;絕對精神是一個純粹精神領域,它既是主觀的又是客觀的,那就是藝術哲學、宗教哲學和哲學史。

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黑格爾認爲自己的哲學就標誌着絕對精神的結束。黑格爾是很狂妄的,他認爲整個自然界、人類精神和社會的發展,包括人類的全部藝術、宗教和哲學這些精神生活,都是爲了產生出他的哲學所做的準備,他的哲學一出來,就把一切都終結了,他把握到了絕對真理。他就是上帝的自我意識,上帝在他身上意識到了自身,他把自己當作上帝本人,或上帝的代言人。黑格爾的這種態度理所當然地引起了所有的人的反感,他等於是不讓別人說話了。一切真理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那別人還活不活了?所以後來的反黑格爾思潮帶有一種合理的情緒化,是可以理解的。但也不要因此就把他當成“死狗”。現在很多人不看他的書,或者只隨隨便便地看一眼,甚至道聽途說地知道幾句話,就開始罵他。這種人雲亦云同樣不可取,與那些盲目追隨黑格爾的人一樣,都是思想上的懶漢。我們儘管可以不贊成他,還是應該仔細讀他的書,不但看他錯在哪裏,而且還要看他說的有沒有一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