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伊利亞·米哈伊洛維奇·弗蘭克歷史 伊利亞·米哈伊洛維奇·弗蘭克歷史百科

伊利亞·米哈伊洛維奇·弗蘭克歷史 伊利亞·米哈伊洛維奇·弗蘭克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伊利亞·米哈伊洛維奇·弗蘭克,蘇聯物理學家,外文名俄語Илья́ Миха́йлович Франк,生卒時間1908年10月23日-1990年6月22日,主要成就195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伊利亞·米哈伊洛維奇·弗蘭克歷史 伊利亞·米哈伊洛維奇·弗蘭克歷史百科

人物生平

伊利亞·米哈伊洛維奇·弗蘭克(俄語:Илья́ Миха́йлович Франк,1908年10月23日-1990年6月22日),蘇聯物理學家,195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08年10月23日出生於蘇聯列寧格勒。1930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物理系。1930年至1934年在列寧格勒光學研究所特勒涅寧教授的實驗室工作,1935年獲得博士學位。1934年以後在蘇聯科學院萊比得佛研究所領導核物理研究室。1944年起到莫斯科大學擔任物理學教授兼杜布納中子實驗室主任。1957年以後任莫斯科大學物理實驗室主任。1946年成爲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1968年當選爲蘇聯科學院院士。

弗朗克同切倫科夫、伊戈爾·葉夫根尼耶維奇·塔姆協作進行了許多研究工作。他們進行了電子輻射方面的研究,因此,他們於1946年共同獲得了斯大林獎金。他本人還專門研究過γ射線、中子束、折射媒質中的多普勒效應和躍遷輻射等問題,同時發表了不少論文和專著。

1937年他和塔姆教授一起,對“切倫科夫效應”作出了理論上的解釋。他們認爲切倫科夫效應並不是由γ射線產生的,而是由於電子在介質中以大於光在介質中的速度運動時產生的。由於這一貢獻,他同切倫科夫和塔姆三人共同獲得了1958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金。此外,弗朗克還獲得了列寧勳章、勞動紅旗勳章和十月革命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