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吉安·洛倫佐·貝尼尼歷史 吉安·洛倫佐·貝尼尼歷史百科

吉安·洛倫佐·貝尼尼歷史 吉安·洛倫佐·貝尼尼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吉安·洛倫佐·貝尼尼,意大利雕塑家,建築家,意大利語叫做Gian Lorenzo Bernini,生卒時間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

在王權或者神權統治的國家,爲了維護國家的安定,除了法律之外,統治者還會制定一些禮法來約束人的天性、規範人的行爲,藝術作爲統治的輔助手段自然也是被限制的對象。然而,無論從人類發展史還是藝術發展史來看,違揹人性的教化藝術總會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具有蓬勃生命力的藝術形式。在17世紀的歐洲,經過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洗禮,藝術發展到達了新的巔峯。文藝復興的巨匠們創造的莊重、宏偉、均衡和唯美的範式成爲新的藝術創作及審美的準則。但那些服務於宗教的雕塑,在世俗化的同時保留了莊嚴的神性,也讓大理石的質感——光滑、堅硬、冰冷成爲古典主義雕像的特質。

吉安·洛倫佐·貝尼尼歷史 吉安·洛倫佐·貝尼尼歷史百科

  貝尼尼的自畫像

和文藝復興的產生是歷史的必然一樣,宗教改革運動的發展、資產階級的壯大,以及對宇宙的新發現催生了新的藝術潮流——巴洛克藝術。它擺脫了古典主義的嚴肅和嚴謹,崇尚豪華和氣派,把那些帶有世俗氣息的甜蜜、浪漫、憂傷、驚恐和憤怒以熱烈而張揚的手法呈現出來。時勢造英雄,在卡拉瓦喬把《聖經》故事畫成街頭場景的時候,另一位天才——喬凡尼·洛倫佐·貝尼尼橫空出世,將巴洛克藝術的激情演繹到了極致。

喬凡尼·洛倫佐·貝尼尼1598年出生於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他的父親是一位來自佛羅倫薩的雕塑家,在他7歲那年帶着全家遷到了羅馬。貝尼尼的父親不算是才華特別出衆的雕塑家,他的作品時好時壞,但是他從兒子身上看到了自己沒有的潛質。貝尼尼沒有讓父親失望,他8歲時就展現出非凡的天賦,主教甚至預言他就是下一個米開朗琪羅。19歲時,貝尼尼就創作了成名作《聖勞倫斯受難》。

按照書中記載,聖勞倫斯因爲信奉基督教被送上了烤架,他用恐怖的語氣對行刑的人說:“兄弟,請幫我翻個面,這面已經烤好了。”少年天才貝尼尼雕刻的聖勞倫斯,身體有些慵懶地斜躺在烤架上,用一隻手臂撐起上半身,面容平靜從容,看不到一絲痛苦。因爲按照神話中的描述,當火烤到他的時候,神蹟出現了,烤焦的皮肉散發出奇異的香氣。紅衣主教斯皮奧涅·波爾蓋茲對他的創作才能極爲讚賞,當即將他收入麾下,還將自己的別墅交由他裝飾。

吉安·洛倫佐·貝尼尼歷史 吉安·洛倫佐·貝尼尼歷史百科 第2張

  主教像

年少成名的貝尼尼,擁有上流社會欣賞的一切品格——才華、守信、自律。大人物們的青睞、貴族們的推崇,使貝尼尼成爲真正的天之驕子。羅馬教皇烏爾班八世曾對貝尼尼說:“你爲羅馬而生,羅馬亦爲你而生。”這不是權貴對藝術家附庸風雅的讚美,而是對貝尼尼的真實評價。彼時的羅馬,道路是他規劃的,噴泉和廣場是他設計的,教堂是他裝飾改造的,路邊的綠化和雕像是他製作的,劇院是他建造的,戲劇的佈景是他畫的,甚至連劇本和音樂都是他寫的,他似乎獨得了上帝所有的恩寵。

然而,被溺愛的孩子難免會有致命的弱點,貝尼尼也不例外。被萬衆仰望的他極其自負,在改造聖保羅大教堂的時候,他張揚的個性讓他忽略了建築學上最基本的問題——在一個鬆軟的底座上建了3層高的塔樓。這個錯誤幾乎毀掉了整個教堂,也讓貝尼尼走下了神壇,聲名狼藉,直到他爲柯羅納小禮拜堂雕刻了《聖特雷薩的沉迷》。

這件作品描述的是修女特雷薩在夢中見到上帝的故事。特雷薩飄浮在雲上,半夢半醒,身姿輕盈。衣袂彷彿失去了重量,帶着人物一起飛昇。小天使的金箭正要再次穿透她的胸膛,她的疼痛和歡愉交織在一起,渴望自己的靈魂與上帝完美地融合。特雷薩原本是16世紀西班牙的一個修女,年少時因爲癲癇病經常出現幻覺,教會爲了宣揚宗教思想將她封爲聖女。一位德高望重的主教在貝尼尼失勢的時候把這件作品交給他來完成,讓年逾五十的貝尼尼重回巔峯。雖然這件作品與羅馬教會宣揚的禁慾主義相悖,但誰也不能否認它如歌如詩的優美韻律,光和影將人們帶入特雷薩的夢幻世界,真切地感受到她內心的獨白:“我感到了無限的痛苦與甜蜜……”

  聖勞倫斯受難

在貝尼尼的雕塑作品中,宗教人物的神性消失殆盡,柔軟有彈性的肌膚,舞蹈般的誇張動勢,戲劇性的情節衝突,展現了宗教外衣下凡間的歡樂與幸福。他作品中的激烈、張揚和華麗是巴洛克藝術的特點,其中對人性的讚美則是他獨有的藝術特色。他是17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