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女子美容:益母草制美容品 夜晚塗營養型妝粉

古代女子美容:益母草制美容品 夜晚塗營養型妝粉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早晚盥洗的時候,取出少許益母草灰,投入麪湯或者清水之中,兌和成灰漿,再將灰漿塗在臉上、手上,反覆擦揉,一如今天女性使用潔面乳、潔膚乳的方式。這就是古代女子的護膚場景。

宮中祕傳的美容品

宮女打開金花盒,把盒內雪潔的細粉倒入一小盂米湯裏,仔細攪勻。然後,這隻金盂被捧到武則天面前,女皇帝伸手從盂內舀起一捧濃稠的粉漿,塗到臉上,輕輕揉搓着,仔細地清理皮膚。“近效則天大聖皇后煉益母草留顏方”這個頗有吸引力的配方名稱,所暗示的正是如此的場景。

“近效則天大聖皇后煉益母草留顏方”收錄在唐代醫典《外臺祕要》中,此部中醫經典成書於天寶十一年(752),距離女皇帝生活的年代並不遙遠, 這也就意味着,在武周時期,這一美容方法應該已經在流傳了。據方中的說法,益母草灰不僅有美白的效果,還能消除老年人皮膚的皺紋,所以對於中年以上的女性具有返老還童的神效。另外,它還能侵蝕掉皮膚上衰老粗糙的角質層,讓死皮脫落。至於本品的去死皮功能有多強大?你用它之後,面上的皮膚碎屑會撲簌簌地隨手向下落!皮膚既無黑斑,又清除了老舊角質,自然會色澤光潤,“紅豔光澤”。據方子的預告,如果長期堅持用益母草灰洗臉,能讓50歲的女人看去像15歲的青春玉女!配方一再強調針對中老年女性的美容效果,也許,登上帝位之後的武則天真的用過這一款製品吧。另外,《外臺祕要》問世之時,也正是楊貴妃最風光的年頭,因此,這位著名的胖美人曾經以該方來修護皮膚,倒確實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古代美容品的原理

在傳統生活中,草木灰由於含有鹼性,能夠去除油污、膩垢,因此一直是人們洗滌衣物、清潔身體的重要手段之一。顯然,益母草灰正是一種草木灰鹼, 說起來,“近效則天大聖皇后煉益母草留顏方”其實無非是在利用益母草灰中的鹼性,來爲面部、雙手清潔皮膚表層的死皮、毛孔中的油垢。不過,古人相信,益母草灰還有更多的功效,如去除皮膚中的黑色素沉澱,潤血、去皺,乃至療瘡、除粉刺等。

古代女子美容:益母草制美容品 夜晚塗營養型妝粉

《外臺祕要》中的記載並不孤立,在敦煌藏經洞發現的唐代民間傳抄的醫書中,也同樣錄有燒煉益母草灰以消除面上黑斑、粉刺、癬瘡等“面上一切疾” 的方子,並且非止一例。可見,這一美容方法在唐代廣爲流傳,並不是宮廷貴婦們獨享的專利,而是廣大普通女性也都熟悉的一項生活常識。到了南宋末年的生活百科全書《事林廣記》中,益母草灰更是發展爲一種配有多種中草藥成分的複合型製品,人們用茯苓、天門冬、香附子、甘草、杏仁、皁角、大豆等與益母草搭配,用於“洗面,去瘢瘡”。 進一步,益母草灰還被製成了鹼皁。固體皁在唐代初見雛形,不過,是宋人發明了用肥皂角與中藥調合而成的固體清潔皁。從此,各種皁角製成的固體皁成爲中國人的主要美容洗潔用品。於是,到了明代的美容專書《香奩潤色》中,便出現了一款以益母草和肥皂製作的“治美人面上粉刺方”。

在唐《簪花仕女圖》畫中,透過唐代女性身上那層半透明的薄薄輕紗,可見她白嫩瑩潤的肌膚。這樣的膚質,要靠極其精細的呵護。這位美麗仕女的身上可否擦了粉瑩“肉色”的“玉女桃花粉”?北宋末年官修醫典《聖濟總錄》中,有一款“益母草塗方”治“面黑”:“(益母草灰)以醋和爲團,以炭火煅七度後, 入乳鉢中研細。用蜜和勻,入盒中,每至臨臥時,先漿水洗面,後塗之,大妙。”

古代女子晚上也要美容

在往昔生活中,女性在夜晚就寢前所做的美容保養功課是一點也不馬虎的。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女性,在臨睡前都是要上一層薄妝,然後就帶着這妝容過夜,而夜晚的薄妝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就是向面上、身上擦塗營養型妝粉。《宮女談往錄》一書記載晚清宮女對宮中生活的回憶,就道是:“我們白天臉上只是輕輕地敷一層粉,爲了保養皮膚。但是晚上臨睡覺前,要大量的擦粉,不僅僅是臉,而且脖子、前胸、手和臂要儘量多擦,爲了培養皮膚的白嫩細膩。”經過一夜休息, 臨睡前所上的“薄妝”,到天明起牀的時候,就成了“殘妝”,塗在臉上的白粉難以保全,掉落不少。在唐代詩人王建《宮詞》中就曾出現這樣的形象:“宿妝殘粉未明天,總立昭陽花樹邊。”

對於古代人使用的化妝品,人們可能更熟悉鉛粉。其實很奇特的,自漢至宋,廣泛流行的美容習慣,是僅僅在白天化妝時使用鉛粉,夜間的營養粉則使用各種其他材料。或許在明代以前鉛粉生產技術水平有限,這種重要化妝品的生產規模小,生產能力低,因此價格昂貴;另外,鉛粉含有輕微的鉛毒,長期使用對人體有害,會讓膚色發黑:“揸婦人頰,能使本色轉青。”(《天工開物》)人們認識到這一點,於是,便在自然界中尋找各種不需成本、同時又具有營養或治療功效的原料,製成鉛粉的替代品,用於夜間的皮膚修護與保養。益母草灰正是被開發出來的這樣一種營養妝粉,宋人還爲之起了一個特別詩意的名字——“玉女粉”,顯然是相信此種粉能讓女性容光煥發,玉顏長駐。據明代的《普濟方》記載,用益母草反覆煅燒而成的“玉女粉”,其潔白細膩的程度足以與鉛粉相比,其角色便是“夜臥時,如粉塗之”。在元人編纂的生活百科全書《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中,“玉女粉”更是被髮展爲成分豐富的“夜容膏”:將白茯苓、白牽牛、黑牽牛、白芷、白丁香、白蘞、白芨、蜜陀僧、白檀、鷹條的細末與益母草灰拌合在一起,用雞蛋清調成丸,在陰涼處晾乾。上夜妝的時候,則是把“夜容膏”丸用唾液調溼,據說, 對於美容具有“神功”。

古代女子美容:益母草制美容品 夜晚塗營養型妝粉 第2張

古人最愛益母草作美容品

古人喜歡用花卉或野生植物來製成天然美容品。夏季開花的益母草生長在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山野草地,是古代婦女非常喜愛的美容藥草。現代藥典也認定益母草含有多種微量元素,確有抗氧化、防衰老甚至抗癌之功效。對古人來說,益母草最可愛之處在於,它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野草,在田間野外處處生長,因此, 當人們需要的時候,只要走出城鎮,就能很容易地找到這種美容原料,可以大量地採摘收集。醫人、商家固然把多種中草藥與益母草相配,製成複雜、高檔的美容用品,但是,普通的家庭主婦、民間少女也可以採來這種野草,自己動手製作“玉女粉”。《事林廣記》一書的預設服務對象是富裕平民階層,在書中,就推出一款“面藥益母散”方,無疑是介紹給宋代大衆的“近效則天大聖皇后煉益母草留顏方”平民版:只要採來益母草,燒成灰,再加入米粥中煮一過,然後連粥捏成團,到炭火中煅燒一番,隨後取出,待涼後研成細粉,就大功告成了,任何一個平民婦女憑藉自家的火爐或燒飯竈都可以順利地DIY。

每年的端午前後,是益母草生長最茂旺、花開得最盛之時,按中醫的說法,採摘、制粉的工作在此時完成最有效果。古人的生活總是隨着四季的輪轉而循序進行,在不同的時節,根據大自然的安排,而從事特定的人生內容。今人提起端午節的傳統風俗,往往想到賽龍舟、吃糉子、浴蘭湯等等。其實,對於唐宋時代的人來說,“重五”這個日子還標誌着一項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到野外去採摘大量的鮮益母草,然後精心製作各種美容用品。在節日前後,晨露未乾的碧綠田野上,總是會出現勤勞、聰慧的女性的身影,手攜着竹籃,在百草中靈巧地擷摘着紫花盈盈的益母草,也許,還會伴有婉轉的民歌聲隨風飄過那些翠叢成蔭的日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