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東西教會大分裂歷史 東西教會大分裂歷史百科

東西教會大分裂歷史 東西教會大分裂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西教會大分裂,又稱色路拉里烏分裂,指的是基督教東派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正式分裂,發生時間是在1054年,原因是因爲羅馬帝國分裂後造成的差異

東西教會大分裂歷史 東西教會大分裂歷史百科

東西教會大分裂(East–West Schism、Great Schism、Schism of 1054)又稱大分裂、1054年教會分裂等。指1054年君士坦丁堡牧首賽魯拉留斯 (Michael Cerularius, ?-1058)與羅馬教宗利奧九世的決裂。標誌基督教東西方兩派教會的徹底分裂。事後分出了希臘正教(東方正教會)以及羅馬天主教(羅馬普世公教會)兩大宗。

自2世紀以後,以羅馬爲首的西方教會和以君士坦丁堡爲首的東方教會,因各自不同的教會、政治、社會、文化等原因,在神學,以及教會的組織、紀律等各方面的分歧逐漸擴大,彼此爭論不休,最終導致了1054年的東西方教會大分裂即賽魯拉留斯分裂(Schism of Cerularius)。

君士坦丁堡牧首長期與羅馬教宗爭奪普世基督教會的最高領導權,爭奪勢力範圍和世俗利益,教義上也有一些分歧,關係幾經破裂。11世紀中葉,又借禮儀問題爭奪意大利南部教會的控制權發生爭執。

1054年7月16日,羅馬教宗利奧九世派以紅衣主教宏伯特(Humbert)爲首的使團赴君士坦丁堡就所謂君士坦丁堡教會存在異端等問題進行談判。君士坦丁堡牧首賽魯拉留斯拒絕就指控的問題進行會談。

宏伯特遭受冷遇,惱羞成怒,徑直闖入君士坦丁堡索菲亞大教堂,在大庭廣衆之下,把一份關於詛咒東方教會、革除牧首教職的“訓諭”放在聖餐桌上拂袖而去。此訓諭指責東方教會裏充滿各種異端,如阿里烏派、瓦列齊派、多納圖派、尼古拉派、買賣聖職者等。訓諭還宣佈絕罰牧首賽魯拉留斯。

這大大激怒了賽魯拉留斯,在東羅馬皇帝的支持下,賽魯拉留斯對羅馬教宗採取了以牙還牙的態度,召開宗教會議,譴責羅馬教宗的使節爲“瀆神的人”,宣佈革除羅馬教宗及其使節的教籍,自稱爲東部教會之首。從此,東西方教會斷絕往來,正式分裂爲東正教和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