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號子”最初指科舉考試“號房” 後成監獄牢房代稱

“號子”最初指科舉考試“號房” 後成監獄牢房代稱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人的日常口語把監獄裏的牢房俗稱爲“號子”,比如說誰誰誰進了“號子”,也就是進了監獄牢房的意思。甚至一些文學著作和新聞媒體也常常使用這一稱謂。監獄就是監獄,牢房就是牢房,跟“號子”有什麼關係呢?

原來,這一俗稱出自古代的科舉考試。據《明史·選舉志》載:“試士之所,謂之貢院;諸生席舍,謂之號房;人一軍守之,謂之號軍。”科舉考試都在貢院進行,爲便於管理,貢院裏考生的每一個房間都要編號,但這個編號的依據可不是現在的一二三四或者ABCD,而是《千字文》。《千字文》每四字一句,共二百五十句,一千個字,故稱“千字文”。第一句是“天地玄黃”,也就是說“天”這個字是《千字文》的第一個字,貢院裏所有房間的編號就是用《千字文》裏的每一個字來編號的,“天”因爲是第一個字,因此第一排的第一間房就是“天字”房,也就是“天字第一號”。這就是“天字第一號”這句俗語的來源。

“號子”最初指科舉考試“號房” 後成監獄牢房代稱

包括“天字第一號”在內的所有編好號的房間統稱爲“號房”。明雜劇中屢屢出現這一稱謂。王衡所作《鬱輪袍》第四折:“諸生各歸號房,出個早朝即事題,作律詩來者。”葉憲祖所作《鸞鎞(bī)記》第二十二出:“如今就以馬爲題,諸士各進號房去聽題。”然後“天字號”、“地字號”、“玄字號”、“黃字號”生員一一領題。

《儒林外史》第二回《王孝廉村學識同科周蒙師暮年登上第》中有一段話描寫了一位屢試不中的周進參觀貢院號房的場景:“到了龍門下,行主人指道:‘周客人,這是相公們進的門了。’進去兩塊號房門,行主人指道:‘這是天字號了。你自進去看看。’周進進了號,見兩塊號板擺得齊齊整整,不覺眼睛裏一陣酸酸的,長嘆一聲,一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屢試不中,不管是貢院哪一號,都成了舉子的終生夢魘。

到了清代,民間亦俗稱“號房”爲“號子”。吳趼人所著小說《糊塗世界》卷十一:“忽聽見號子東頭哭聲震耳,岑其身急急問號軍道:‘什麼事?’號軍道;‘鬧鬼。’岑其身道:‘我時常聽說號子裏鬧鬼,我第一場就遇到這事,我不可不去看看。’”

到了二十世紀上半葉,“號子”開始用於監獄牢房的俗稱。這是因爲監獄裏的牢房不僅也編號,而且其狹窄程度和限制自由的程度,與考生們的“號房”極爲相似。科舉雖已廢除,但“號子”的稱謂卻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與其相似的監獄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