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揭祕魏延謀反一案的歷史真相

揭祕魏延謀反一案的歷史真相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1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延是蜀漢歷史上著名的將領之一,可以說繼關張馬黃趙之後,他是當之無愧的蜀漢第一猛將,以其智勇雙全,爲蜀漢的伐魏大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他的死卻成爲蜀漢乃至三國曆史上最大的冤案,沒有之一。按照小說《三國演義》的說法,魏延頭後生有反骨,諸葛亮預料自己死後魏延必反,所以諸葛亮在五丈原瀕死之時,就提前安排好了魏延的滅亡之路,魏延因造反而死的說法因爲《三國演義》而深入人心。然而,歷史上魏延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要弄清楚魏延之死的真相,首先必須要解決一個最爲核心的問題,那就是魏延到底有沒有造反?或者說魏延有沒有過謀反之心?我個人的觀點是,魏延根本沒有謀反之心,更何談造反之事!我說魏延沒有謀反,主要是基於以下五點原因。

首先,劉備十分信任和器重魏延,魏延在蜀漢也一直官路亨通,步步高昇,沒有造反的必要。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魏延是作爲劉備的部曲隨劉備第一批入蜀的將領。部曲是什麼?部曲就是嫡系和親信,就相當於蔣介石的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而魏延就是劉備的黃埔一期學員。入蜀之後,劉備立即封魏延爲牙門將軍,和趙雲一個檔次。

揭祕魏延謀反一案的歷史真相

    等到劉備做了漢中王,要派一個信得過又有威望的將軍去鎮守漢川,北拒曹魏。選誰去呢?當時朝廷上下都議論紛紛,說是非張飛莫屬,張飛自己心裏也是這麼認爲的,可是結果卻是讓所有人爲之驚訝。劉備最後讓魏延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相當於漢川地區的軍政一把手。漢中是個什麼地方?古人有個十分恰當的比喻,“無襄陽荊州不足以用武,無漢中巴蜀不足以存險,無關中河南不能以豫居”,一語道破漢中對於蜀漢的關鍵所在。漢中的地形易守難攻,四周高山,在當時是北魏進攻蜀漢最方便快捷的唯一通道,即使是在今天入川大多還是要從漢中經過,說漢中是蜀漢的咽喉與門戶,絲毫不爲過。劉備登基以後,又升魏延做了鎮北將軍,如此種種,說明劉備是相當信任和器重魏延的。即使是在劉備死後,魏延也同樣是順風順水。建興元年,封都亭侯。建興五年,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使。

    建興八年,遷爲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可以說魏延在蜀漢政權中是相當有地位的,古人講究知遇之恩,甚至有”仕爲知己者死“的說法,熟悉三國曆史的人都知道魏延雖然脾氣很怪,但卻是個忠義之人。所以,這是我認爲魏延不會謀反的第一個原因,因爲沒必要嘛!

其次,魏延對蜀漢赤膽忠心,更是一個堅定的抗曹分子。爲什麼這樣說?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在劉備策封魏延爲督漢中鎮遠將軍之後的一次大會羣臣的宴會上,就問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魏延的回答很乾脆也很忠誠,他是這麼說的”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爲大王拒之;若曹操舉十萬之衆至,請爲大王吞之。“這是要誓死保衛蜀漢,欲與曹魏抗爭到底的赤膽忠心啊。另據《魏略》記載,諸葛亮最後一次伐魏,魏延主動提出願領五千精兵出子午谷奇襲長安,一舉收復中原,諸葛亮出於謹慎考慮,沒有同意這個冒險的計劃。試想如若不是魏延的赤膽忠心使然,他怎麼可能會主動提出這個讓自己身陷險境的計劃,換做別人,大多數都是要找藉口推脫的,因爲實在是風險太大。

    此外,諸葛亮剛死,司馬費褘去告訴魏延準備撤軍的消息時,魏延的回答更鐵腕“云何以一人之死而廢天下事邪?”這個時候,蜀漢所有的將領,包括長史楊儀、司馬費褘、護軍姜維,都認爲應該撤軍了,而魏延不,他要留下來繼續抗曹。我想在劉備和關張馬黃趙死後,諸葛亮的抗曹決心都未必有魏延堅定,魏延此時在蜀漢陣營中是最堅定的抗曹分子。所以說這是魏延不會反的第二個原因。

揭祕魏延謀反一案的歷史真相 第2張

再次,魏延此時並不具備造反的實力。那麼,讓我們來看看此時魏延手中大概有多少兵力。據《三國志·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亮制而不許。”子午谷一計,魏延只要精兵五千,諸葛亮都不肯給。而且諸葛亮臨死安排撤軍計劃時,說了這樣一句話,“令延斷後,姜維次之;或延不從命,軍便自發”,說明諸葛亮已經做好了放棄魏延的打算,如果魏延手中兵力很多,足以威脅到蜀漢安危,諸葛亮不會也不敢放棄魏延,他很清楚魏延的脾氣。因此我推斷魏延手中的兵力肯定是很少的,最多不過一萬,甚至不足五千。而此時蜀漢有多少兵力在前線呢?《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是舉傾國之兵。這時蜀漢全國的兵力大概有十三萬,除去蜀漢各地的駐軍、運輸糧草的兵力、老弱病殘和屯田的兵力,前線能夠打仗的兵力統共大約在6——8萬人左右。魏延連一萬人都沒有,拿什麼跟蜀漢的數萬兵力抗衡?所以魏延此時根本沒有實力與蜀漢抗衡,他自己不可能不清楚這一點。所謂識時務者爲俊傑,魏延不會不知趣到以卵擊石的地步,所以這是他不會謀反的第三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