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恐怖的日本:500年前就已有了攻佔中國的計劃!

恐怖的日本:500年前就已有了攻佔中國的計劃!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分之二以上的日本戰國大名被第六天魔王制服,剩下的也被打得只有招架的力氣了。當時,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認爲織田信長將終結百年亂世,重新建立武士的中央政府。他自己也是這麼想的,對即將到來的新時代做了一番規劃。1582年夏天,織田信長派出手下的得力干將羽柴秀吉(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個泥腿子副官木下藤吉郎),去攻打日本西部實力最強的大名毛利輝元。毛利家把全部老本都拿出來了,和羽柴秀吉的大軍死拼。得到信息的信長決定親自上陣。6月21日(這是按公曆算出來的日期,那天是日本農曆的六月初二),只帶100多個隨從的織田信長住進了京都城內的一座和尚廟——本能寺,準備第二天就趕往前線指揮作戰。到夜裏,他手下的另一干將明智光秀突然帶領幾千人馬圍攻本能寺。信長打不過,又跑不掉,只好自殺(死時年僅49歲,他的大兒子織田信忠也死在了這場叛亂中)。

第六天魔王就這樣魂歸天界了。不知道他臨死前在想什麼,是不甘心(自己的大業即將完成)還是怨恨(他待明智光秀不薄)?真相恐怕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不過,我寧願相信他走得很鎮定。織田信長的一生稱得上是豪氣沖天加英雄蓋世,做了很多大事,給日本注入了不少新鮮血液。直到今天,他的陰魂還在日本的天空中飄蕩,大家根本沒有忘記他。作爲一代豪傑,他是一個我行我素又極端自信的人,並不指望得到多數人的理解(所以他行事往往不可思議,包括幹了一些很殘忍的壞事)。魔王就是魔王,重要的是輝煌燦爛的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結局。在生命即將結束之時,信長所想的也許是:我此生已無怨無悔(《北斗神拳》中,拳王拉奧的最後一句臺詞)。第六天魔王雖然離去,但他已經爲日本打開了一條通往新時代的路,後來的人沿着走就行了。

關於明智光秀爲什麼要造反,學者們提出了多種說法(我看到的就不下6種,連桃色新聞都有)。其實,真相也許很簡單:一個有野心的將領想找機會幹掉自己的首領,並取而代之。這種事在日本的戰國時代多得很(以下犯上本來就是當時的主旋律),沒什麼新鮮的。明智光秀本人也沒有來得及解釋原因,十來天后,他就被殺了,而一隻“猴子”卻跳到大樹上,摘到了桃子。

恐怖的日本:500年前就已有了攻佔中國的計劃!

本能寺事件過去才3天,正在前線苦戰的羽柴秀吉就得到了織田信長已死的驚天消息。極爲聰明的他立刻意識到:誰能在第一時間幹掉明智光秀,替第六天魔王報仇,誰就最有資格成爲下一個總盟主(信長雖是大英雄,但子孫們比他實在差太多)。秀吉馬上與毛利輝元談判停戰,撤出了戰場。經過5天的急行軍,他帶着數萬人馬趕到京都,打垮了叛軍。明智光秀在逃跑途中被殺,而羽柴秀吉以平叛第一功臣的身份接管了織田信長手下的大部分軍隊。

這位羽柴先生和信長是老鄉,都在尾張國出生,但家庭條件差了十萬八千里(一個是窮N代,一個是大少爺)。關於秀吉當兵前的經歷,現在已經很難搞清楚了(日本史書中的相關記載非常少)。大概能知道的是:他原來叫木下藤吉郎(當時只有武士和貴族有姓,木下不是什麼正經的姓,多半是自己瞎編的),而老爸是一個窮苦農民(可能當過兵)。藤吉郎小時候就沒了爹,後來離家出走到處瞎混。他幹過傭人、會計等工作(應該也要過飯),做過小買賣(賣針線),吃了很多苦頭,但還是艱難地生存了下來。這個人後來成爲日本的最高老大,留下了一些畫像:個子矮(有沒有一米六都很難說),臉長得特別像猴(可能是小時候營養不良造成的)。所以身邊的人給他起了一個外號——猴子(後來他發達了,但很多部下仍然偷偷地在背後這麼叫他)。藤吉郎夢想混入武士的隊伍,好出人頭地。大約17歲那年,他加入織田信長的軍隊,當了小兵。但運氣很不錯,不是上戰場送死的那種小兵,而是在第六天魔王身邊打雜的勤務兵(工作之一是給人家提鞋)。木下小兵很會來事,曾經把信長的鞋放到懷裏,暖好後再給主子穿。不過,織田信長可不是凡人,光憑拍馬屁的技術,你很難得到他的重用(聰明的領導喜歡能幹事的人)。

      好在,藤吉郎也的確是個大才。上一章講過一個段子:如果家裏養的鳥從不叫喚,那怎麼辦?織田信長的做法是砍了,那麼藤吉郎呢?他會想盡一切辦法來逗這隻鳥,讓它叫(比如,學鳥叫或者拿好吃的東西引誘)。這是一個喜歡動腦筋來解決問題的人,所以他的脾氣比較好(相比信長而言)。信長很喜歡這個小個子,不斷提拔他,甚至給他武士的身份(戰國時代的很多武士都是農民出身),當上了帶兵的將領。藤吉郎的工作表現絕對是超級優秀,無論打仗還是治理地方,他都是一把好手,立下很多功勞。1573年,織田信長將一大塊土地封給藤吉郎,使這個農民的兒子變成了稱霸一方的戰國大名(信長手下的大將幾乎都是手裏有地有兵的大名,而他只是這些人的盟主)。成了大老爺,就必須取個正經又好聽的名字。從此,日本多了一個叫羽柴秀吉的諸侯。

連土財主都不是,竟然能當上大名(戰國大名多是土豪和小武士),在非常看重家庭背景的日本政治圈中,這絕對稱得上是個傳奇。羽柴秀吉很幸運,碰到了做事隨心所欲又極有眼光的織田信長。身在人間的第六天魔王其實非常孤獨,在大多數部下的眼裏,他的不少做法很“古怪”(因爲前人沒做過),甚至自己也被看作怪物,而秀吉卻總能很好地領會織田信長的想法,對這位總盟主的各種改革和新政策,不但堅決擁護和執行,而且辦得相當漂亮。信長把他看作是難得的“知己”(作爲上下級,他們成不了真正的朋友),非常信任和器重他。因此,羽柴秀吉在織田信長這個集團內的威望相當高,甚至蓋過了織田家的那些少爺(信長的兒子不少,但大多不成器)。現在魔王離開了,又是秀吉爲他報的仇,那麼總盟主的位子也就不會再有第二人選了。古代的武士們不講無條件的服從和忠誠,特別在戰國時代,能力、威信和實力纔是王道。

當然,很多大名還是不服(泥腿子竟然敢當全國武士的盟主),包括另一位牛人德川家康。大爺們又打了8年的仗。到1590年,日本所有的地方勢力都向羽柴秀吉獻上了“降伏書狀”(古代日本的一種政治合同,上面白紙黑字地寫着願意歸順老大,並交糧繳稅,但老大不能隨便插手屬下內部的事情,這是古代中國人沒法想象的玩意兒)。戰國時代的句號終於開始畫了(十幾年後,這個句號才由德川家康最終畫完),大名和其他任何勢力一律不許再打仗,大家之間的重要矛盾都要由“總裁判”羽柴秀吉來解決。不過,有意思的是,羽柴先生沒有建立新的幕府,而是當上了朝廷的最高文官——關白(當然也是由天皇任命的,相當於中國的丞相)。後面會講到其中的原因,還要說說天皇和貴族們的情況(好像已經很久沒提到這些人了,沒辦法,他們早就失去了發言權)。日本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而重建社會秩序的大整頓也已經開始。

首先就是一個大狠招。羽柴秀吉下令測量全日本的土地,調查這些地的產量(包括糧食、蔬菜、牲口等所有能吃能用的東西,連養的魚蝦都要算進去),並做了一套很詳細的賬(織田信長等戰國大名最早開始搞這種試驗,如今在全國正式鋪開)。所有的產量都要用大米來計算。比如,如果一塊菜地每年產的蔬菜可以換1石大米(石是古代的一種容量單位,1石大概有10鬥),那麼這塊地的年產量就是1石。這是日本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土地大普查。不光是關白大人直接控制的地盤,大名、武士、貴族、大小地主和農民們的土地統統跑不了。就這樣,總盟主掌握了全國的經濟情報(控制力更強),再按每個人的土地收入來徵稅(稅倒比以前公平了很多)。統計土地的同時,秀吉還把所有種地的農民也做了登記,並下達了這樣的命令:一個農民如果丟掉自己原來種的地(不管是農民私人的,還是從別人那裏租來的),待在家裏,或者跑到村子外面去打工、做買賣,那就會受到嚴厲的整治(打板子或坐牢),連村裏的其他農民也要跟着倒黴(一般是罰款)。這等於是把農民們綁到了土地上(這個做法對以後的日本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然後,羽柴秀吉要求全日本必須把社會等級分清楚。他命令:除武士和貴族外,全國的草民必須把手裏的所有武器統統交給政府,私藏兵器的一律殺頭(留頭不留刀)。同時,軍隊裏的士兵都被授予了武士的身份(包括各個大名的人馬,這些人大多是農民出身),可以讓兒子接班(和貴族一樣),但只能幹打仗的工作,不得去種地或做買賣(否則要受罰)。從此之後,草民不能拿槍當兵(明治維新後,他們又參軍了),更不許冒充武士(戰國大名多是冒牌貨)。就這樣,織田信長髮明的“兵農分離”制度被推廣到全日本。後來還規定:所有武士必須住在城裏,不許在鄉下安家;商人老闆和做手藝的工人也要如此,不許換職業。

讀者們應該會奇怪:羽柴秀吉不就是農民出身嗎,憑啥不許農民繼續參軍?人家現在可是正兒八經的高層武士,還當了一把手,連名字都改了。天皇給了他一個更響亮的姓——豐臣(天皇賜姓是天大的面子,等於承認你家是豪門大戶)。“豐臣秀吉”終於出現了,成爲中國人民心中最熟悉的一個日本人士(參考學校的歷史教科書)。他以“關白”的身份號令全國,把所有人分爲“士農工商”四個等級(人數非常少的皇室和貴族不在裏面),不許混在一起。“農工商”三種人是草民,必須認認真真、好好勞動。說白了,豐臣秀吉的想法是:武士的後代永遠是武士,而農民的子孫要老老實實去種地,工人和老闆們各自幹好活,大家都不要瞎想別的。在他看來,日本之所以會出現戰國的亂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不安分:草民們非要舞刀弄槍,甚至還搞自治,而大名和其他大武士團靠拉攏這些非法組織來稱霸一方(看得倒很明白),現在,必須要讓農民們安分守己,也不能讓武士們待在鄉下,最好把他們徹底分開,不要親密接觸;另外,農民要是可以隨便改行,那麼種地的事就可能受影響,對政府的稅收不利,所以要把打工和做買賣變成“下等職業”。就這樣,日本從上到下有了一套嚴格的等級,各階層之間不能相互流動。

恐怖的日本:500年前就已有了攻佔中國的計劃! 第2張

大名們對這位總盟主的改革很擁護,希望下面能安分(他們的上面只有一個人),把手下的武士集中到城裏也方便控制。中小武士們也不覺得吃虧(他們還是人上人)。農民和城裏人的自治組織早就被織田信長取消了,沒有辦法反對。只有商人老闆們不甘心,利用各種手段繼續壯大自己的實力(以後再講),等待着將來可以領導國家的那一天。不過,這套體制也不是沒有漏洞。比如,武士不能下鄉,那麼誰來管理不能自治的農村呢?豐臣秀吉規定:由上面在村民中指定村幹部(在大名們的地盤上,要由他們來任命各村的管理人),負責收稅和收租子(每個農民都要向秀吉繳稅。大名地盤上的農民還要給地方諸侯再繳一份。武士私人的土地也由農民來種,定期交租)。因此,雖然農村的自治被取消了,但上面對農村的控制並沒有加強太多,農民們在村裏還是蠻自由的(相比古代中國的同行)。另外,後來的事證明:不許武士去幹草民的職業,這是給自己挖了個大坑。

可以看到,豐臣秀吉的做法有第六天魔王的影子。但他畢竟不是織田信長,對商業和基督教的態度就不怎麼樣。秀吉修改了國家的法律,把老闆們貶爲最下等的良民(地位比賤民和奴隸高,但在衙門打官司時會受歧視)。不過,做買賣畢竟能賺大錢,所以他重用了很多大商人來幫政府經營商業和工場,並管理國庫的錢財,在制定經濟政策時也要聽取這些顧問的意見(和錢有關的事上,商人最在行,猴子心裏明白這一點)。和以前一樣,大名們和老闆們仍然打得火熱,日本商人的法律地位雖然低了,但影響力卻在不斷擴大,比起清朝的同行,他們的處境已經很好了。

一幅比較可信的豐臣秀吉畫像。外貌不怎麼樣的他還有一個“禿鼠”的外號。一種說法認爲,秀吉從來就沒有過“猴子”這個外號,那是後人編造的。

豐臣秀吉不喜歡洋人,擔心大名通過與洋人做生意來增強實力(海外生意能賺大錢),會對自己不利,所以開始限制日本的海外貿易。想去國外做生意,那必須有他發的許可證。日本的主要港口也被他的親信牢牢地控制着。同時,秀吉覺得基督教很不順眼。對他建立的新體制來說,人數達到幾十萬的各種教會組織是一種潛在的巨大威脅。教會宣傳的平等、博愛和貞操等思想讓他很不舒服(他曾經找來幾個女教徒陪他睡覺,結果被當面拒絕)。1587年夏天,豐臣秀吉宣佈基督教是邪教,命令所有的西方傳教士馬上滾出日本,還沒收了教會的土地。1596年,他殺害了一大批不肯離開的傳教士。但是,基督教已經在日本紮下了根,沒那麼容易拔掉。教會變成了地下組織,在日本人中繼續傳教,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更加恐怖血腥的鎮壓還在後頭呢)。

作爲武士階層的最高老大,豐臣秀吉卻沒有“徵夷大將軍”的名號,但他以關白的身份領導着一個由武士組成的中央政府(而天皇和朝廷還是空架子),只是沒有幕府的牌子罷了。其實,秀吉很想公開建立幕府,可自己的家庭出身不允許。他祖上幾代都是窮農民,當時的人們都知道這一點。豐臣大人想編個謊都不行(織田信長的前三代都是有名的武士,可以把自己那些當土地主的八輩祖宗說成武士或貴族)。徵夷大將軍是日本第一武將,和皇室有親戚關係的大爺纔有資格得到這個職位,這是幾百年前就留下來的規矩(不是明文規定,但大家都這麼想)。論出身,別說與源賴朝、足利義滿相比,就連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這些摻假的武士也比秀吉強多了。因此,他自卑感很強,千方百計地討好天皇來讓自己“轉正”。

在戰國時代之前,天皇和朝廷就是空架子,靠幕府養活。進入亂世後,足利幕府已經自身難保,也收不上來稅,所以天皇和貴族們的日子更難過了。他們手裏的土地本來就沒剩多少,又被戰國的各路人馬搶去大半。此時的天皇辦個酒會,都需要從牙齒縫裏省錢,搞登基大典還要向大名們化緣。朝廷裏的貴族更是窮得要死,一些三品官把過冬的棉衣都送進了當鋪。豐臣秀吉上臺後,給了皇室和貴族們一些土地和房子,並公開宣佈保護天皇和朝廷,他們在京都城裏過夠了苦日子,現在總算又有了像樣的生活,對那個農民的兒子當然很感激,所以答應給豐臣秀吉一個貴族的姓和朝廷的最高官職,但徵夷大將軍就免談了(他們對幕府很反感)。秀吉的底氣本來就不足,現在也不想爭那個虛名了(關白就關白,還是一品大員)。在古代日本人心中,天皇是神的後代,是日本的象徵(靠這個理由,皇室才存在到今天,參見第一章),豐臣秀吉這個土包子要給自己的地位找 “合理性”,就必須借天皇來給證明。

恐怖的日本:500年前就已有了攻佔中國的計劃! 第3張

1592年,豐臣秀吉派大軍進攻朝鮮半島。他有一個龐大的征服計劃:先取朝鮮,再攻中國,甚至還要佔領印度。現在來看,這完全是腦殘的想法,狂得無邊無際(以當時的日本國力,根本做不到)。明朝的萬曆皇帝派出大量軍隊“抗日援朝”(這位荒唐了一輩子的中國帝王沒幹過幾件有意義的事)。打了6年多仗,幾乎所有的日本大名都派兵參加了這場大戰(聰明的德川家康沒出兵),但沒能把朝鮮拿下來。雙方的損失都非常慘重(戰爭對中日朝三國的歷史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改變了朝鮮歷史的方向)。到1598年秋天,豐臣秀吉死掉了,大家也不想再繼續打,各自撤兵了事。結果是死了一堆人,花了無數的錢,卻沒有撈到多少好處。當然,這場戰爭使豐臣秀吉的大名進入中國、朝鮮和韓國的歷史教科書,大大提高了他的國際知名度。

建立新秩序的“猴子”要去陪伴老主人織田信長了。但是,他對自己的後事非常不放心:繼承人豐臣秀賴才5歲(這是他56歲時纔得到的三兒子,前面的兩個沒活過4歲就死了)。豐臣秀吉知道自己一死,那些不服氣的傢伙們就會有動靜。他想了很多辦法來防止出現最壞的結果,一場“託孤”的好戲也就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