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日軍夢魘的新幾內亞戰役,20萬人只剩下1萬多人,死亡率高達95%。

日軍夢魘的新幾內亞戰役,20萬人只剩下1萬多人,死亡率高達95%。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二戰時期,受過日本迫害的國家不在少數,中國的損失更是舉世罕見,但要說最痛恨日本、戰後最記仇的國家,恐怕還要數澳大利亞。

儘管二戰期間澳大利亞本土並未遭到大規模軍事襲擊,但是在戰後的審判時,澳大利亞提交的日本甲級戰犯名單卻足足有100人,要知道,美國提交的名單隻有30人,就是受害最深的中國,也只提交了32個人。

日軍夢魘的新幾內亞戰役,20萬人只剩下1萬多人,死亡率高達95%。

而且,澳大利亞人還自行審判並處死了超過140多個日軍高官,可謂是大快人心。

通過上述簡單的介紹,足見澳大利亞人對待侵略日軍的態度,建立在這一基礎上,我們接下來要介紹的堪稱日軍夢魘的新幾內亞戰役,也就不足爲奇了。

日本和澳大利亞的過節還要追溯到1941年12月,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也發動了對菲律賓以及馬來西亞的進攻,而作戰不力的英軍總司令白思華,很快就選擇了投降。請注意,這裏雖然說是英國部隊,但其實是英軍、印軍以及澳軍的混合,結果被俘虜的15000多名澳大利亞人慘遭日軍屠殺。這是第一筆賬。

到了1942年2月,日軍又發動了對澳大利亞達爾文港的空襲,造成了數千人的傷亡。要知道,在澳大利亞的歷史上,這是第一次也是僅有的一次被敵人襲擊本土。這是第二筆賬。

澳大利亞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早就瞄着機會想要收拾一下日本人,新賬舊賬一起算。

到了1943年3月,這個機會來了!

日軍夢魘的新幾內亞戰役,20萬人只剩下1萬多人,死亡率高達95%。 第2張

爲了爭奪太平洋第一大島新幾內亞島的佔領權,日澳雙方在島上投入了大量兵力,展開了拉鋸戰。日軍前後派出了20萬兵力,而澳大利亞也幾乎是傾全國兵力,跟對手死磕。

當時,澳大利亞很明顯佔據着優勢,比如下面這兩點:

首先,雖然澳大利亞自身的實力不咋地,但是他們有美國這個老大哥給撐腰,戰役期間,美軍不光向澳大利亞支援了大量武器彈藥,還發動了對日軍的炮火襲擊,讓本來就舉步維艱的日軍處境更加困難。

其次,澳大利亞人屬於本土作戰,天時地利人和可謂一應俱全,而日本人則是千里迢迢跑來打仗,物資本來就匱乏,再加上麥克阿瑟的“蛙跳戰術”,僅有的物資供給線也被割斷了。所以打着打着,日軍就陷入了斷糧的困境。

有了這兩點優勢,澳大利亞人即便是不出擊,光圍困就能把日軍困得半死。不過,澳大利亞人顯然不滿足於這樣的結果,爲了給日軍造成最大的打擊,他們採用了鋪天蓋地的轟炸模式,只要有日軍的地方,統統是炮彈伺候。

日軍夢魘的新幾內亞戰役,20萬人只剩下1萬多人,死亡率高達95%。 第3張

除此以外,澳大利亞還採用了“佔地戰術”,就是把能佔領的地方都給佔領,不斷地壓縮日軍的陣地,然後再用炮彈轟炸。簡單粗暴,卻也效果顯著。

很快,被炸得無處躲藏的日軍,只能龜縮在地下的防彈洞裏不出來。但是我們都知道,澳大利亞屬於熱帶亞熱帶氣候,溼熱的防彈洞裏除了蚊蟲和細菌以外,就只剩下黑暗了,所以大多數日軍都患上了嚴重的疾病。

這還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還要數斷糧的問題。困守其中的日軍爲了支撐下去,竟然開始食用戰友的屍體。據說爲了遏制這一情況,日軍第十八軍司令部還特意下發過“禁止食用戰友屍體,違者嚴懲”的命令,可見其慘烈程度。

當然,這期間也是有不少日軍選擇投降的,但澳大利亞人可不跟你講什麼人道主義,畢竟你先不仁我纔不義的嘛。根據戰後的統計,新幾內亞戰役期間,共有數萬日軍俘虜被屠殺。

戰役結束後,日軍投入戰場的20萬兵力,最後活着回到日本的僅剩一萬餘人,死亡率高達95%。即使是活着回去,這些日軍也終生都活在噩夢裏,始終都拒絕回憶當時的事情,以至於日本史學界對這場戰役的資料都非常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