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陪都設置的原因: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有影響

陪都設置的原因: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有影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設立陪都的原因很多,從西周開始確立的陪都制度主要有政治、經濟、軍事等原因。

西周都城在關中的鎬京,周武王爲了加強對東方諸地的控制和防止商朝殘餘的復辟,因而在洛陽首建陪都。此後,歷代的大小王朝等,無不模仿周朝的兩京制度,且許多王朝或政權不只兩京。

歷代陪都的設置,大體情況如下:

政治原因

作爲首都的職能補充:首都不在全國的地理中心而偏於邊地,不利於統治者管轄全境,故有必要在位置適中的地方設置陪都,加強對全國的控制。如西周的雒邑、明朝初年的北京開封府。周武王克殷商以後,爲了鎮撫東方,並便於統治全國,於是決定親自選址,擬在伊洛之間,經營新都,武王去世後,周公攝政,發生了武庚勾結管、蔡反叛西周的事情,經過了三年的征戰,方纔平息,周公爲了強化對殷商殘餘勢力的控制,把他們集中遷到洛邑,嚴加管制,並駐守重兵於此,以資防範,成王即位以後,“使召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從而完成洛邑的建設。

政權興起於邊疆,原先建都也在邊疆,後來政權強大,入主中原,爲了便於控制全境而遷都內地,同時將原來的首都改爲陪都。這種情況以非漢族政權居多,如金朝的上京會寧府、清朝的盛京奉天府。 上京會寧府初爲會寧州,金太宗以建都於此而升爲府。府治上京城(今哈爾濱市阿城區市區南2公里白城)。《大金國志》載,“國初無城郭,星散而居,呼曰皇帝寨、國相寨、太子莊。後升皇帝寨曰會寧府,建爲上京”。城近“按出虎水”(今阿什河)。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國號“大金”,年號“收國”,定都於此。南宋紹興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完顏亮宣佈燕京爲首都,命名爲中都大興府。金朝的都城從會寧府遷至燕京。會寧府作爲金的都城,歷時三十八年(1115年--1153年),完成了首都的職能,此後成爲金朝的陪都。

陪都設置的原因: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都有影響

興起之地(或出生地、祖籍):常被稱爲“龍興之地”,爲了突出其地位以顯示與其他地區不同因而設置陪都。如武周和唐朝的北都幷州、明朝的中都鳳陽府。

隋朝末年,李淵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後被召爲殿內少監,遷衛尉少卿。大業十一年(615),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當時,隋末農民起義遍佈全國。李淵便與次子李世民在大業十三年五月趁勢起兵造反,,並從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召回長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並於七月率師南下,李淵乘隙進取關中並稱帝建立唐朝,唐朝建立後,以龍興之地太原爲北都,李白:“天王三京,北都其一”。

在近代的國外陪都中,因爲政治原因設置多都的情況比較常見,最常見的,是將行政和立法、或法定首都和政府所在地拆分,前者如荷蘭(政府在海牙,王室在阿姆斯特丹)、智利(行政機關在聖地亞哥,國會在瓦爾帕萊索)、玻利維亞(法定首都在蘇克雷,政府和議會在拉巴斯)、貝寧(法定首都在波多諾伏,政府和議會在科托努)、馬來西亞(法定首都和國會在吉隆坡,政府和法院在布城)、尼日利亞(阿布賈爲行政首都,拉各斯爲司法首都)、斯威士蘭(姆巴巴內爲行政首都,洛班巴爲王宮和議會所在地)等。

經濟原因

經濟文化中心的轉移:都城別爲全國政治軍事的中心,但隨着經濟文化中心的轉移,在接近經濟文化中心且交通便利的地方營建陪都,如隋唐朝洛陽便是由於當時經濟文化中心的轉移 。

隋唐時期的洛陽原本是“山東”的經濟中心,水陸交通頗爲便利,是全國重要的經濟都會之一,隋煬帝大業年間初步營建東都,同時又大力營建大運河,溝通全國當時的經濟重心之江南,以便利商賈往來,貨物的集散和漕運,這更增強了洛陽在經濟上的重要性,故東都不僅是當時的陪都,而且還是關東的經濟中心城市,唐繼承隋朝,又有了新的發展,當時首都長安的糧食依賴於從洛陽的漕運,這也是洛陽作爲隋唐東都的重要原因。

近代國外將政治/行政和經濟功能拆分的情況也頗爲常見,如拉各斯、阿比讓、達累斯薩拉姆都有“經濟首都”的稱號,繼續行使全國經濟、金融中心職能。

軍事原因

皇帝或政府因巡幸或躲避戰亂臨時住過的地方。 統治者因巡幸或躲避戰亂臨時住過或長期因戰爭遷駐辦公的地方,爲了紀念而建陪都,這種情況下的陪都往往就是臨時首都或實際首都。如唐朝的南京成都、南宋的杭州(臨安府)、“中華民國”的陪都重慶等。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攻陷京師長安,唐玄宗西幸成都,至德二年(757年)設置的南京,根據《新唐書》志32記載,“成都府蜀郡,赤。至德二載曰南京,爲府,上元元年罷京”。

宋室南遷,於公元1138年定都杭州,改稱臨安。臨安原爲地方政權吳越國(907~978年)的都城,由於其經濟基礎好,被選定爲南宋都城,此後便擴建原有吳越宮殿,增建禮制壇廟,疏浚河湖,增闢道路,改善交通,發展商業、手工業,使之成爲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直至公元1276年南宋滅亡,前後共計一百三十八年。南宋之臨安,雖然在政治地位上仍然是陪都或者行在,但是實際上由於南宋偏安一方,收復北方無望,所以,臨安實際上充當了南宋首都的職能,成爲南宋實際上的首都。

 特殊情況

有些”多首都”有其實而無其名,如沙特的塔伊士、吉達實際行使外交和夏季行政中心職能,卻並無正式“名分”,波黑政府和國會所在地都在巴尼亞盧卡,但這個國家的法定首都卻是薩拉熱窩;也有些“多首都”則正相反,有名無實,如貝寧的波多諾伏由於和經濟首都科托努緊挨着,實際上幾乎成了同一座城市,政府、國會、司法機關所在地和使領館駐地,如今都已搬到了科托努,波多諾伏這一“行政首都”已徒具其名。還有極個別“多首都”是特殊情況造成的,如以色列實際上首都在耶路撒冷,但由於國際社會不承認以色列對整個耶路撒冷的統治權,因此大多數外交使團都留在特拉維夫,且只承認特拉維夫爲以色列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