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蜀中爲何無大將?原因竟然是……

蜀中爲何無大將?原因竟然是……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博古通今,堪稱曠世奇才。然而,與曹操中人才如雲,孫權手下帥纔不斷相比,諸葛亮在人才培養方面實在是遜色至極,最終造成一個“蜀中無大將,廖化充先鋒”的可悲局面。綜觀諸葛亮用人,其失敗的教訓大體可以歸納爲以下幾點。

一、在人才的使用與培養上重使用輕培養。

蜀中爲何無大將?原因竟然是……

蜀國鼎盛之時,一度也不乏“可用之人”,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自不必說,便是馬岱、魏延、鄧芝也絕非等閒之輩。然而,諸葛亮在排兵佈陣之時,壓根兒就沒從培養人、鍛鍊人的角度出發。只是一味的使用,以奪取一時的勝利爲最終目的。每每臨戰,必喚某某單獨入賬,耳提名面一番,然後大家各幹各的。更有甚者,對於長時間執行任務的將領,諸葛亮還要獨授所謂的“錦囊妙計”,並嚴格規定拆閱時間限和程序,像“吳國太佛寺看新郎,劉皇叔洞房續佳偶”一節,循規蹈矩的趙雲依囑行事,自己根本不動腦子,依靠三個人錦囊勝利完成任務。最終,大家都驚呼“軍師真神人也”,但僅此而已,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誰也沒有從一次次勝利中學到點什麼,成了一個個機械、盲從的戰爭工具。

二、在個人能力與團隊精神上重個人輕團隊。

蜀中爲何無大將?原因竟然是…… 第2張

恃才自負的孔明先生獨斷專行,事必躬親,遇事從不肯召開“商討會”,這與曹操、孫權等廣泛徵求意見,甚至逼着謀略之士談高見的做法截然不同,從初出茅廬到死而後已,諸葛亮肯垂詢下問的人少之又少,馬謖算一個,姜維勉強算一個。但此二人,一個事之若父,一個甘當學生,察言觀色,尤恐不及,又哪敢出口與領導相左之言?就連主公劉備時常都是雲裏霧裏,不知諸葛亮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像劉備江南迎娶吳侯之妹時,諸葛亮大包大攬,極力攛掇,劉備雖“懷疑不敢往”,無奈還是稀裏糊塗地去了。只有一個魏延不識天高地厚,曾諫言諸葛亮不必過於謹慎,可出奇兵直襲長安,不僅被諸葛亮斥爲弄險,慘遭喝退不算,還加深了與領導的矛盾,成了“腦後有反骨”的進一步印證。事實證明,魏延並不是一個沒有頭腦的將領,非但魏延不是,就連猛張飛“給點陽光也會燦爛”,像其義釋嚴顏,搶先入川便是很好的證明,但諸葛亮只是一句不管疼癢的“張將軍能用謀,皆主公之洪福”予以了結,並未加以指點引導與發揚廣大,缺乏暢所欲言、羣策羣力的協作氛圍和團隊精神,不僅侷限了自己的視野,更限制了屬下的發展。

三、在安撫鼓勵與警告誡勉上重安撫輕誡勉。

蜀中爲何無大將?原因竟然是…… 第3張

激勵與約束相結合,這是古往今來智士仁人總結出的用人之道。然而,由於諸葛亮不注重人才的培養與儲備,一切以其使用之便爲出發點,對屬下之間的矛盾不調解,對屬下的缺點不指正,重安撫輕誡勉,最終導致許多優秀人才走向沒落。像關羽,諸葛亮早在赤壁之戰時就看透了其自恃勇武,踞傲自滿的稟性,諸葛亮不加誡勉,甚至在誥封五虎上將時,關羽因不屑與黃忠老卒爲伍,大放厥詞,諸葛亮還讓費詩專程趕去拍關羽的馬屁,令關羽更加驕橫,爲失荊州埋下禍根。像馬謖,劉備臨死前一再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不僅不在日常中對馬謖加以斧鑿,反而委以駐守街亭的重任,最終導致馬謖違約領死。像魏延,作爲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知其“有反骨”不予嚴誡,反而任其發展,甚至利用其與楊儀之間的矛盾,予以牽制,並於臨死前安排馬岱作殺手,最終置其於死地。凡此種種,安有人才脫穎而出、茁壯成長的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