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真實的李建成是個怎麼樣的人?

歷史上真實的李建成是個怎麼樣的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本站小編帶您走進李建成的故事。

歷來史書所記載的李建成,陰險狡詐,好色貪功,讓位於襟懷磊落、英明神武的李世民實屬應該,否則中國就不可能有大唐盛世。然而,透過歷史的重重濃霧,我們隱約看到,李建成與上述形象是有很大距離的。

首先要說的是李建成的能力。前面我們已經提到,在李家起兵之前,李建成與李世民兄弟並肩作戰,所起的作用不相上下。李淵晉陽起兵之後,李建成西渡黃河,攻克隋都長安。隨後李世民攻下王世充佔領的洛陽。當時,長安的戰略地位並不亞於洛陽,甚至猶有過之。李建成在戰爭初期即佔據長安,頓時使唐軍成爲最有希望問鼎中原的一支割據力量。此後,蜀地的勢力不得不下決心依附於唐,西秦霸王薛舉被切斷在西北成爲孤軍,王世充佔據的洛陽以西也成了死路,當時蠢蠢欲動的突厥更是不得不顧忌強大的唐軍,以及堅固的長安城而按兵不動。隨後,李建成又與夏王竇建德相持,將當時氣勢正盛的夏軍擋在太原之外,軍功與李世民相比毫不遜色。雖說李世民更善於用奇兵,並且有虎牢一戰的經典戰例,但是並不能就此認定李建成的軍事能力比李世民差很多。

歷史上真實的李建成是個怎麼樣的人?

李世民的軍功高於李建成,很大一部分原因還在於李建成是太子,後來只鎮守長安,沒有太多上戰場的機會。這樣的人物歷史上比比皆是,諸如隋煬帝的哥哥楊勇、康熙兩立兩廢的太子胤礽,等等。

再看李建成的人品。史書上最不堪的記載大概就是其與父親的妃子通姦。有史書說李世民於武德九年(即玄武門之變當年)密奏高祖,說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後宮,但李淵沒有采取過激的行爲。這一點看起來似乎不太可能,就算李淵脾氣再好,也不會窩囊到讓此事不了了之,並且到對當事人繼續寵幸的地步。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就含糊道“宮禁深祕,莫能明也”,或許這條罪名本就是莫須有的。

無論是在正史中,還是在稗史小說中,李建成搞內鬥的智慧並不高明。雖然他一直以陰謀家的身份出現,但其陰謀卻屢屢失敗,而弟弟則一舉成功。這一點讓人不能不認爲,李建成根本不擅長窩裏鬥。事實上,李建成不斷排擠李世民,起初確實不完全是他的本意,其三弟李元吉在背後點了不少邪火。後來感受到了威脅,纔開始主動地排擠這個弟弟。

反過來再看李世民。正史中,李世民對於李建成和李元吉可謂一忍再忍,直至忍無可忍,是忠義孝悌的道德典範。那麼,在玄武門之變之前,李世民究竟是否真的一直在被動地忍讓呢?似乎不是,相反,根據史書的記載,李世民確有代替李建成的想法。

根據史書記載,武德四年,李世民攻打洛陽前帶房玄齡拜訪了遠知道士,遠知預言:“你將作太平天子,願自惜。”李世民對此話非常重視,當年攻下洛陽後,他招賢納士,設天策府、文學館,儼然君王氣派。大概此時他已堅定了奪位於建成的決心。

當時大臣封德彝便注意到,李世民自恃功勳卓著,不太甘心居於太子之下。可見,在與李建成、李元吉的鬥爭中,李世民於情於理都處在主動出擊的位置。只是,李建成得到了弟弟李元吉以及後宮、朝中多數高官,甚至父親的支持,李世民不可避免地處於弱勢地位。形勢要求李世民必須不斷示弱退讓,保存實力,營造環境,以求一擊必殺。

史書中有一件事讓人生疑。突厥退兵後,李淵命兄弟三人進行騎馬射箭比賽,一分勝負,李建成將一匹劣馬給了李世民,結果劣馬失蹄三次,李世民都適時跳離馬背,免於遭殃。此事疑點重重,更像是李世民設的陷阱,理由有三:第一,李世民與李建成明爭暗鬥多時,如何會讓李建成爲自己挑馬?第二,李建成明知李世民久歷沙場,騎術高超,不可能不識蹶弓劣馬,卻在父親和衆目睽睽之下使出這等拙劣手段,他的智商會如此之低嗎?第三,李世民即便礙於情面騎上劣馬,一蹶即當換騎,如何三蹶?只能理解爲,李世民故意放大事態,讓父皇和大臣看到李建成是有意加害於他。

玄武門之變前兩三天的一件事,也是決定性的事件,疑點更大。當天,李建成、李元吉招李世民入宮宴飲,給他喝了毒酒,結果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數鬥”,卻大難不死。更不可思議的是,“吐血數升”的李世民,竟然在幾天後就生龍活虎地出現在玄武門前,力挽強弓射殺了長兄李建成。用現在話說,這真是把讀者當白癡了。

歷史上真實的李建成是個怎麼樣的人? 第2張

由上可以判定,我們從史書中看到的李世民是被施以重彩的,費心費力爲他上妝的,應該就是他手下主管編修《國史》《實錄》的房玄齡等人。

當然,李建成也主動出擊過。面對日益增加的秦王勢力,太子李建成無疑比任何人都要焦慮。他的對策就是分化、瓦解秦王府的文武將佐,企圖孤立李世民,再一舉消滅他。然而,李世民的策略要高出一籌,他將計就計,讓手下假裝離開長安再偷偷潛回天策府。之後他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收買了許多東宮勢力下的要人,其中兩人在玄武門之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王晊,他在玄武門之變前一兩天向李世民密奏說“李建成、李元吉正在密謀害秦王”,結果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召集部下策劃政變;另一個更爲重要的人物是玄武門總領常何。正是由於常何的合作,李世民才能夠伏兵玄武門,襲殺李建成、李元吉。而這個常何早在洛陽之戰時便追隨李世民,後雖曾跟隨李建成征討河北,但入長安卻是奉李世民之令。由此,不由得讓人懷疑,常何是李世民處心積慮埋在建成身邊的一顆棋子。

關於玄武門之變的資料,僅見於房玄齡等人刪改的《國史》、編修的《實錄》,後來的新舊《唐書》等正史均取材於此。在稗史中竟然找不到其他有價值的資料,不能不歎服李世民與其史官心思之縝密。只可惜,事實再怎麼掩蓋,總會露出些端倪,一點一滴留之後世,真相也就這樣一點點重新見光。

李世民篡改歷史對後世的治史產生了極爲惡劣的影響。自此,歷代正史收歸官修,像太史公一樣的個人修史,在原則上不被允許,稱爲“稗史”,相關文簡不受國家的保護。而官修史書的最大弊病是顯而易見的,因爲一切以當局的利益爲重,統一思想,刪益由人。

中國的史書自從收爲官修之後,除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外,再未有散發生命力的作品。而之前,秦始皇焚書坑儒也未曾掩蓋歷史,司馬遷則是千古史筆千古文章,班固、范曄雖然稍遜也是直道而爲,陳壽雖有私於魏也還未曾昧心刪改。自唐太宗開始,史家之風開始敗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