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公孫瓚爲何不將趙雲掌握在手中,反而讓他去跟劉備?

公孫瓚爲何不將趙雲掌握在手中,反而讓他去跟劉備?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公孫瓚明知趙雲很能打,爲何願意讓他跟劉備走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趙雲的強悍其實不用過多贅述,在大多數人眼中,三國名將的排名就是一呂二趙三典韋,甚至許多人都認爲趙雲要比關羽張飛厲害,可見大家心目中的趙雲是多麼的強悍!這裏我們暫時不討論關羽、張飛、趙雲究竟誰更厲害,只是想說,趙雲這個人,在三國時期確實是非常勇猛的,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對於趙雲的描述,都是勇武異常!

趙雲,是大家公認的猛將,勇武善戰,非常能打,那爲啥公孫瓚不好好把趙雲掌握在手中,反而願意讓他去跟劉備走呢?

事實上,公孫瓚之所以會做出這種異於常人的決斷,主要是因爲下面這三個原因!

一、趙雲這個人比較直爽,不會阿諛奉承

趙雲性格直爽,不會阿諛奉承的性格特點,大家應該是非常瞭解的。關羽身死,荊州被奪,劉備非常憤怒,在登基稱帝后,立馬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劉備的這個決定其實非常好理解,畢竟關羽是他兄弟,荊州對蜀漢又非常重用,若是不打東吳,不拿回荊州,那麼整個蜀漢基本是沒什麼大前途的。別看後面的諸葛亮和姜維北伐打得熱火朝天,但說實話,這都是沒啥大作用的,沒有了荊州的蜀漢,根本不可能北伐成功,不可能擊敗曹魏!

劉備拍板,要出兵進攻東吳,奪回荊州,然而趙雲卻站出來反對,說蜀漢的國號爲“漢”,國賊乃是曹操,應該首先滅亡曹魏,然後再去攻打東吳!

《雲別傳》:孫權襲荊州,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衆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

公孫瓚爲何不將趙雲掌握在手中,反而讓他去跟劉備?

攻打東吳其實是當時蜀漢的人心所向,且是劉備親自拍板,原本作爲劉備親信的趙雲應該全力支持的,結果他卻站出來反對,這令劉備非常反感,誰都可以去勸劉備,但你趙雲不合適!即便要勸,也不能用這麼直的方式,而應該用更加委婉的方式!說白了,趙雲這個人太直爽了,容易遭到上面的嫉恨!劉備也正是看不慣趙雲的這種耿直,忤逆了他的意思,所以伐吳時期並沒有帶着趙雲一同出征,只是讓趙雲留守江州,管管糧食後勤什麼的。

趙雲太過直爽,不懂得阿諛奉承,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公孫瓚其實也是不怎麼喜歡趙雲的!

當時趙雲帶着手下去投靠公孫瓚,公孫瓚一看竟然有人來投靠他,於是問了這麼一個問題。

《雲別傳》:雲身長八尺,姿顏雄偉,爲本郡所舉,將義從吏兵詣公孫瓚。時袁紹稱冀州牧,瓚深憂州人之從紹也,善雲來附,嘲雲曰:“聞貴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獨迴心,迷而能反乎?”

當時的公孫瓚和袁紹二人在爭奪冀州,結果冀州百姓都投靠了袁紹,這讓公孫瓚非常不爽。於是當趙雲帶人來投靠公孫瓚時,公孫瓚直接挖苦道:“冀州人不是都投靠了袁紹嗎?你爲啥會來投靠我呢?”說實話,就公孫瓚說的這番話,他也不是什麼好東西,這明顯是話裏有話,在嘲諷人家趙雲啊!人家趙雲都帶隊主動來投靠你了,你竟然還說這種話,簡直是讓人寒心!不過沒辦法嘛,趙雲來都來了,只能順着公孫瓚的話回覆嘛,於是趙雲回了這麼一句!

《雲別傳》:雲答曰:“天下訩訩,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爲忽袁公私明將軍也。”遂與瓚征討。

公孫瓚爲何不將趙雲掌握在手中,反而讓他去跟劉備? 第2張

趙雲回答說:“天下大亂,百姓們都很擔憂,我們常山人經過討論,決定應該追隨能夠實施仁政的地方,並不是因爲我們要疏遠袁紹而偏向於將軍您。”這話一出,頓時讓公孫瓚不爽了,爲何呢?我們仔細來分析一下趙雲這話的意思!

公孫瓚見趙雲主動來投,爲何會說挖苦的話?就是因爲他對冀州人投靠袁紹之事不爽!想要趙雲說幾句好話,比如袁紹愚笨,袁紹不行,公孫瓚大牛,公孫瓚是好人的話語,以此來長自己的面子。要是趙雲會阿諛奉承,把袁紹貶得一無是處,把公孫瓚誇得英明神武,說自己是有感於公孫瓚的英明,所以棄暗投明了,公孫瓚肯定會覺得趙雲會做人,立馬給他升官加薪。然而這不是趙雲的風格啊,趙雲是一個辦實事的人,他是個耿直的人,不懂阿諛奉承,所以說了一句大實話!

趙雲那話的意思是,天下大亂,我們常山人想要過太平日子,而公孫瓚你這邊似乎在施行仁政,我們覺得你這邊的條件好一點,所以就來投靠你了。這句話所體現出的意思其實大家都懂,我投靠你,不就是因爲有好處嗎?沒有好處,誰會來跟你啊!可公孫瓚要的不是這句話啊,公孫瓚要的是趙雲誇他,奉承他!趙雲第一句話沒答到點子上,接着他又補了一句,直接把公孫瓚給氣慘了!趙雲說我們並不是疏遠袁紹,親近你,我們只不過是來施行仁政的地方!

公孫瓚爲何不將趙雲掌握在手中,反而讓他去跟劉備? 第3張

此話一出,但凡是個正常領導,估計都會對趙雲會非常不滿!試想一下,你是領導,有人前來投靠你,你問他:“小夥子爲啥來投靠我啊?”這個小夥子直接回復說:“你這兒待遇好,所以我來投靠你。”聽了這話,你肯定會覺得這個小夥子不怎麼會來事啊,太直了。但接下來小夥子又說了一句:“我不是因爲你有魅力纔來投靠的啊,我只是覺得你們公司的待遇挺不錯的!”這一下,你什麼感覺?這小夥子不僅不會來事,還挺會挑事啊?你說你來投靠是因爲待遇好,這很正常,你爲啥還要加上最後一句呢,不是因我而來,你強調這個幹啥?你是專門來懟我的?

公孫瓚說話帶刺,趙雲說話也帶刺,兩人針鋒相對,此次對話,誰也沒撈到好處。但公孫瓚畢竟是領導嘛,他是有決定權的,他覺得趙雲這人太直,不能予以重用,留在身邊盡給自己找不好受,所以將趙雲打發給劉備,也就合情合理了嘛,誰願意留一個喜歡懟領導的人在身邊啊?

二、劉備乃是公孫瓚的好友兼下屬

劉備和公孫瓚算是好朋友,互相之前的關係還是不錯的,所以把趙雲打發給劉備,其實公孫瓚還是比較放心的,至少趙雲不會因此就跑了。除此之外,當時的劉備,其實也是公孫瓚的下屬。

《三國志》: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也。本屬公孫瓚,瓚遣先主爲田楷拒袁紹,雲遂隨從,爲先主主騎。

趙雲被公孫瓚打發給劉備後,其實並不是說公孫瓚就把趙雲讓給劉備了,而是讓趙雲去配合劉備作戰。我們注意看三國志的記載,趙雲到了劉備那邊後,是幫劉備掌管騎兵的,極有可能這支軍隊就是公孫瓚派給劉備的,讓他們一起去對抗袁紹!

公孫瓚爲何不將趙雲掌握在手中,反而讓他去跟劉備? 第4張

三、公孫瓚用人策略有問題

公孫瓚這個人,雖然英勇善戰,軍事能力不錯,實力也一度非常強大,但是他這個人的用人策略有很大的問題,也正是因爲他用人不當,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

原文:瓚統內外,衣冠子弟有材秀者,必抑使困在窮苦之地。或問其故,答曰:“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貴之,皆自以爲職當得之,不謝人善也。”

看看公孫瓚的用人標準,他這人喜歡用窮苦百姓家長大的孩子,不喜歡用富貴人家長大的孩子,這在不少人眼中,這似乎沒啥問題,因爲大家都覺得窮苦能磨鍊人的心智,使得小孩子長大以後更爲強大。但是無論在任何時代,富貴人家長大的孩子,成才比例絕對會大於窮苦人家的孩子!(注意,我們這裏說的是比例問題,不說個體)因爲富貴人家能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提供更好的學習環境,更豐富的人生經驗,在孩子做選擇時,也能提供更全面的指導意見!

公孫瓚喜歡用窮苦家庭的孩子,這種策略本質上是有問題的,比如窮苦家庭孩子成才比率是50%,你公孫瓚一定要用80%的窮苦家庭孩子,這就會使得他的人才體系中,有30%的人有問題,是無能之人,這便是公孫瓚最終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當年趙雲投靠公孫瓚,是帶着一堆人來的,這就說明,趙雲絕非普通百姓出身,他家在常山絕對算是一個大家族,而這種身份背景並不是公孫瓚所喜歡的,所以說,公孫瓚是很願意讓趙雲跟劉備走的,因爲他本來就不看重趙雲,不會對趙雲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