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十六國時期長達上百年的大混戰,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十六國時期長達上百年的大混戰,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六國(304年—439年),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上真實的十六國混戰,簡單來說,就是從西晉末年到南北朝初期,北方多個政權相互混戰的歷史。

在這段長達一百多年的混戰過程當中,北方涌現出來的割據政權,其實不止十六個。但對於有些存在時間過短的政權,後世史學家就沒有統計。而那些存在時間比較長,對歷史影響也比較大的政權,總共有十六個,所以後世就將這段歷史時期,稱之爲十六國時代。

因爲當時南方還有一個東晉政權,長時間存在着。所以這段歷史,往往也被稱之爲東晉十六國時代。

而這一百多年的亂戰歷史當中,大致可以分爲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漢趙政權崛起,繼而滅亡西晉;第二個階段,漢趙政權內鬥,北方徹底分裂,陷入徹底的混戰狀態,最終前秦大致統一了北方。第三個階段,前秦在淝水之戰當中戰敗,北方再次陷入混戰,最後北魏統一了北方,和南方的劉宋政權相互對峙,徹底開啓了南北朝時代。

十六國時期長達上百年的大混戰,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當然,這場長達上百年的大混戰,真實的情況其實極爲複雜。想要說清楚這場混戰,我們還得從西晉中期開始說起。

西晉中期,經過晉武帝司馬炎的治理,剛剛經歷過東漢末年混戰的中原地區,已經開始逐漸恢復。歷史上對於司馬炎在位的這段時間,稱之爲太康之治。此時的西晉,不但徹底統一了全國,而且國力也越來越強,儼然一副即將重現盛世的模樣。

但可惜的是,所有的這一切,隨着司馬炎本人的去世,瞬間戛然而止了。

司馬炎去世後,他的兒子司馬衷即位。但是這個新即位的司馬衷,本人卻有很大的智力缺陷。所以,在這之後,司馬家的幾個王爺,再加上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就開始進行混戰。這場混戰,直接導致西晉好不容易恢復的國力,再次折損大半。

如果放在其他時代,這種中原內鬥,倒也不是沒發生過,或許也不會產生太過嚴重的後果。但問題是,此時的中原文明,剛剛經歷了一個三國時代,內部隱患已經極爲嚴重。

從東漢中期到後面的三國時代,中原文明爲了徹底擊敗和同化周邊的胡人,每次打贏之後,就選擇將這些胡人進行內遷,希望中原文明能夠將其徹底同化。但如此一來,隨着胡人大量被內遷,中原內部的衰落,也被這些胡人勢力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當西晉經歷了一場八王之亂,國力暴跌之後,這些胡人勢力,就開始紛紛起兵,反抗西晉的統治。

第一個反抗西晉的,是蜀地的成漢政權。八王之亂初期,因爲四川地區內亂,導致居住在當地的氐族,迅速強大了起來,繼而開始發動叛亂。此後,西晉委任的益州刺史,先是擊敗了氐族首領李特,希望以此來平定叛亂。但李特戰敗被殺之後,他的兒子李雄卻再次捲土重來,最後徹底清理掉西晉在四川地區的所有力量,繼而建立了政權。

李雄稱王之後,因爲自稱是‘成都王’,國號爲成,後來又改稱爲漢。所以後世便把這個政權,稱之爲成漢政權。

十六國時期長達上百年的大混戰,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2張

就在成漢政權建立的同時,北方的匈奴族首領劉淵,也趁勢起兵。先是依附司馬家的王爺,參加司馬家的內鬥。此後自身壯大之後,又徹底獨立建立政權,國號爲漢。因爲這個政權後來又改國號爲趙,所以歷史上便稱之爲前趙或者漢趙政權。

作爲漢趙政權的建立者,劉淵雖然是匈奴族的首領,但卻一直以漢朝的正統繼承人自居。這主要是因爲,劉淵年輕時曾經在洛陽生活過一段時間,深受中原文化薰陶。而且當年漢朝和匈奴和親,劉淵的先祖便是漢朝的和親公主,所以劉淵身上確實有漢朝皇族的血脈。至於劉姓,則是因爲在東漢的時候,那些歸附的匈奴部落,首領可以被賜姓爲劉。劉淵的這個劉,就是這麼來的,但要從漢朝公主的血脈來說,這個劉姓倒也不算空穴來風。

總之,劉淵起兵之後,並不是打着匈奴部落的旗號,而是打着復興漢朝的旗號。爲了讓自己的名號更好聽一些,劉淵甚至還尊蜀漢政權的劉禪,作爲自己的皇兄,宣稱是兄終弟及。

因爲當時中原內部,經過一場八王之亂,已經對司馬家喪失了信心。所以很多百姓得知劉淵要復興漢朝之後,對劉淵的支持度也比較高。

再加上劉淵起兵之後,司馬家依然沒有停止內鬥,這就給了劉淵各個擊破的機會。僅僅數年之後,劉淵便佔領了大片地盤,直接威脅到西晉的統治核心。

如果劉淵能夠長壽一些,可以多撐二十年的話,那接下來,漢趙政權絕對有機會徹底滅掉整個西晉,繼而取而代之。要是那樣的話,中國歷史也將徹底改寫。不但後面再也沒有十六國和南北朝,漢朝這個稱號,也極有可能會成爲一個固定的稱號。

但可惜的是,就在漢趙政權剛剛崛起後不久,劉淵就病死了。

劉淵死後,此長子劉和即位,但很快又被劉淵的弟弟劉聰篡位。劉聰即位後,繼續帶領漢趙政權進攻西晉,最終在公元313年攻破洛陽,俘虜了晉懷帝。晉懷帝被俘之後,殘存的司馬家宗室,又在長安擁立了晉愍帝。但到了三年之後,公元316年,劉聰又進一步攻破了長安,俘虜了晉愍帝。

隨着晉愍帝被俘,西晉徹底滅亡。殘存的司馬家皇族,在南方擁立了司馬睿做新皇帝,東晉就此開國。而東晉開國之後,雖然也曾出現過祖逖這樣的牛人,率軍進行北伐,打算收復北伐。但因爲當時東晉內部權力紛爭極爲嚴重,根本無法團結一致,所以祖逖的北伐也只能以失敗告終,東晉偏安南方的局面徹底形成。

隨着西晉滅亡,十六國時代正式開啓。整個十六國混戰,也開始進入了第二個階段:漢趙分裂到前秦大致統一。

十六國時期長達上百年的大混戰,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3張

在東晉開國的同時,北方的混戰則是更加嚴重。漢趙政權先後攻破長安和洛陽之後,儼然已經成了北方最強大的割據政權,隨時都有徹底統一北方的可能。但是,就在漢趙大軍攻城略地的同時,北方鮮卑族的幾個大部落,以及北方的地方軍閥,也紛紛南下建立割據政權。

公元313年,也就是漢趙大軍攻破洛陽那一年,涼州刺史張軌,逐漸控制了涼州地區,逐漸獨立割據起來。雖然張軌這一代沒有稱帝,但他的後代一直割據涼州自立,而且後來也確實正式稱帝了。所以張軌建立的這個割據勢力,就被後世稱之爲前涼政權。而前涼政權,從公元313年張軌割據涼州開始,就已經實際開國了。

公元315年,鮮卑族拓跋部落,在北方建立代國。

公元337年,鮮卑族慕容部落,在遼東建立了燕國。

雖然北方的割據勢力,越來越多,但對於當時的前趙來說,其實還並不算太過麻煩。因爲此時的前趙,在先後攻破長安和洛陽之後,地盤已經達到了鼎盛時期。如果此時前趙能夠團結一致,掃平北方諸多割據勢力,絕對不算困難。

但就在這個時候,漢趙的皇帝劉聰死了。劉聰死後,漢趙內部開始迅速分裂,最後以劉曜和石勒兩人爲首的兩大集團,乾脆徹底瓜分了漢趙政權。此後,劉曜繼承的這個漢趙,繼續被稱之爲前趙,而石勒建立的政權,則是被稱之爲後趙。

隨着漢趙分裂,北方其他小型割據政權,便有了更大的生存空間,開始進一步擴張。漢趙政權剛剛分裂的時候,前趙的實力其實要比後趙更強。但接下來,後趙的開國皇帝石勒,勵精圖治,重用漢人謀士張賓,拉攏各地世家,很快就把後趙的國力提升上去了,可以和前趙相互抗衡。

但同時,漢趙政權的分裂,以及其他遊牧割據勢力的出現,也帶來了一個巨大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胡漢矛盾的問題。

當時在北方地區,胡人雖然處於統治地位,但卻依然處於少數派,整體數量遠不如漢人那麼多。而漢人世家又往往極爲抱團,可以在某一個地方非常團結,以宗族的方式割據一方,甚至建造塢堡,正面抵抗大規模軍隊的進攻。所以如此一來,胡人和漢人之間的矛盾,就開始逐漸變得無法調和。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石勒當時採取了很多措施,但大致方向主要還是胡漢分治。這種方法,顯然是治標不治本,或者說根本一點用都沒有。

十六國時期長達上百年的大混戰,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4張

所以,石勒在世的時候,雖然做出了很多努力,並且最終逆風翻盤,幹翻了前趙,成了北方最大的割據政權。但就在前趙滅亡之後不久,石勒就死了。石勒死後,後趙政權圍繞着皇位開始瘋狂內鬥。石勒當年好不容易攢下的家底,很快就被後輩兒孫給糟蹋乾淨了。

非但如此,接下來的二十多年裏,隨着後趙政權內部出現問題,原本胡漢分治的政策徹底崩潰,整個中原北方,逐漸進入了一個人間地獄的狀態。當時很多胡人,甚至直接以人爲食,稱之爲‘兩腳羊’,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歷史。

而在這段最黑暗的歷史當中,因爲後趙政權內部,圍繞着皇位開始混戰。在這個過程當中,石勒的一個養孫,脫穎而出,這個養孫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閔。

冉閔在後趙混戰當中,逐漸擊敗了其他石家後裔,徹底自立一方,這就是冉魏政權。此後,冉閔爲了得到那些北方中原世家的支持,同時也是出於很多感情因素,直接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頒佈了所謂的‘殺胡令’。而冉閔頒佈這項‘殺胡令’之後,很多中原北方的漢族百姓,開始瘋狂報復胡人,對胡人進行瘋狂殺戮。

這種極端政策,顯然進一步激化了胡漢矛盾,同時更引來了很多胡人勢力的仇恨。這就爲接下來冉魏政權的滅亡,埋下了禍根。

在後趙政權內部進行混戰的這段時間裏,很多胡人部落,開始紛紛建立政權,並且逐漸壯大。

公元351年,石勒昔日的麾下將領之子苻健,在關中地區建立了政權,以‘秦’爲國號,後世史稱前秦。於此同時,北方鮮卑族慕容部落建立的前燕政權,也逐漸在北方壯大崛起。

公元352年,前秦和冉魏政權,進行了一場大戰。最終,前秦將領慕容恪,率領五千精銳包圍了冉閔。冉閔雖然驍勇過人,以一己之力斬殺了三百多名前燕士兵,但最後還是寡不敵衆被俘,最後被前燕政權殺害。

隨着冉閔被殺,冉魏政權徹底被周圍的幾個割據政權瓜分,前秦、代國、前燕等政權,藉着冉魏政權倒塌的機會,開始迅速擴張。另外,冉閔戰死之後,昔日漢趙政權最後的一點延續,也徹底消失。從這時開始,接下來在北方逐鹿天下的,基本上都是胡人部落建立的政權了。

十六國時期長達上百年的大混戰,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5張

而冉魏政權倒塌之後,接下來中原北方的歷史,幾乎可以說就是前秦和前燕的對決了。

在冉魏政權倒塌的盛宴當中,前秦和前燕兩大政權,無疑是分到了最大的一塊蛋糕,成了北方最強大的兩個勢力。但是還沒等前秦和前燕進行決戰,南方的東晉就開始摻和進來了。

在之前幾十年的亂戰當中,偏安南方的東晉政權,一直都沒怎麼插手北方的爭鬥。這主要是因爲,東晉從建立的那天開始,司馬家皇族的權力就不是特別大,而那些南方大族,更是相對獨立,東晉皇帝根本就指揮不動。

直到冉魏政權倒塌之後,東晉當時出了一個著名的權臣,叫做桓溫。桓溫在東晉歷史上,其實不是一個正面角色,而是一個典型的權臣型人物。

但正是因爲桓溫的出現,導致東晉內部的大部分力量被團結起來,而且桓溫爲了能夠篡取皇位,也不得不主動向對外發動戰爭,以此來樹立自己的威望。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桓溫北伐。

桓溫進行北伐的時候,前秦和前燕都曾經被他進攻過。但相對來說,打前秦的時候戰果有限,打前燕的時候則是戰果斐然,甚至直接攻下了洛陽。另外,桓溫還直接滅了成漢政權。這個在西晉末年,第一個獨立割據在四川地區立足已久的成漢政權,最後就是被桓溫給滅掉了。

而桓溫的北伐,也直接影響了北方兩大割據政權的命運走向。因爲桓溫給前燕造成了足夠大的打擊,而前秦則是擋住了桓溫的進攻。這直接導致,前秦國力開始逐漸超過前燕。而且,就在這個關鍵時候,前秦出了一個特別重要的人物,這個人就是苻堅。

前秦的開國皇帝名叫苻健,而苻堅則是苻健的侄子。照理來說,侄子原本是沒機會登上皇位的。但問題是,苻健死後,他的兒子是一個出了名的暴君,內政搞得一塌糊塗,而且還失去了大臣們的支持。相反,同樣作爲宗室的苻堅,名聲極好,被很多大臣看好。所以最後,苻堅乾脆直接發動政變,幹掉了自己的堂哥,自己登基做了前秦的第三個皇帝。

對於苻堅這個名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那場著名的淝水之戰。在那場戰爭當中,苻堅展現出來的是一個狂傲無知的統治者形象,所以很多人誤以爲他並不是什麼正面角色。

但實際上,歷史上真實的苻堅,其實堪稱一代明君。

十六國時期長達上百年的大混戰,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6張

苻堅登基之初,前秦所統治的關中地區,其實正處於極度混亂的狀態。一方面,當時胡漢矛盾問題極爲嚴重,胡人和漢人相互仇殺,導致各地私鬥不斷,根本無法禁止。另一方面,之前在位的前秦第二位皇帝苻生,是一個出了名的暴君。苻生在位期間,也給前秦的統治造成了很大的破壞。

但是,苻堅上位,卻一掃之前的頹唐。對內推動胡漢融合,推行漢化改革,強化中央集權,打壓豪強,廣施仁政……在那個混亂的十六國時代,苻堅幾乎可以說是北方上百年曆史當中,唯一一個能夠稱得上是明君的統治者。

除此之外,苻堅還重用以王猛爲首的一大批漢族官員。因爲十六國這段歷史,對於後世很多人來說屬於歷史盲區,所以王猛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也不太清楚。簡單來說,王猛就是中國歷史上最頂級的謀士和內政人才。和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相比,王猛有可能差一絲,但絕不會差一個大臺階。

總之,在苻堅統治下,加上王猛等一衆漢族官員的努力,前秦政權開始飛速強大起來。與此同時,前燕則是因爲被桓溫擊敗,國力損失極大。此消彼長之下,原本實力相差不多的兩個政權,此時就有了極大的差別。

公元357年,苻堅通過政變登基。公元前370年,前秦滅前燕。公元373年,入侵東晉,拿下了四川地區。公元376年,前秦滅前涼,也就是之前東晉刺史張軌建立的那個政權。同年又滅了鮮卑族拓跋部落建立的代國。公元382年,前秦更是將勢力範圍,向西域方向擴張,

從苻堅登基時前秦政權的百廢待興,一直到前秦政權統一北方,甚至還拿下了四川。這期間僅僅只過了25年而已。

如果單從戰績來看,苻堅的戰績,恐怕比三國時期的曹操還要更嚇人。曹操打了半輩子的仗,在他臨死之前,魏國也就僅僅只佔領了北方。相比之下,前秦還多拿下了西域以及四川地區。

所以,打通西域之後的前秦,整體地盤基本上等同於巔峯時期的魏國加蜀國,這個戰績,顯然是非常恐怖的。當然,這也和當時缺乏名將明君有很大關係。畢竟在三國時期,曹操的對手都是真正的牛人,而苻堅的對手則相對弱勢。

不管怎麼說,能用二十多年,徹底統一北方,已經非常了不起了。此時的前秦,只要再拿下東晉,就徹底統一天下了。但有趣的是,就在前秦距離統一天下只差半步之遙的時候,前秦內部卻出現了很多反對聲音,反對苻堅南下。

這其中,反對聲音最大的,就是前秦的頭號功臣王猛。

十六國時期長達上百年的大混戰,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7張

王猛反對滅東晉,也不是因爲他是東晉間諜之類的原因,而是因爲王猛很清楚,此時的前秦,看起來很強大,但只要前秦進攻東晉,自身鐵定會徹底崩潰。因爲前秦在擴張的過程當中,苻堅只重征服,而不進行清洗,導致當時前秦內部的很多將領,根本就是過去很多割據政權的大將。

也就是說,只要苻堅在前線遇到阻力,後方很多舊勢力,肯定會揭竿而起。到那個時候,前秦腹背受敵,自然會土崩瓦解了。

對於王猛提出的這個問題,苻堅其實也心知肚明。不過苻堅是一個很好的理想主義者,還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對這些投降勢力進行感化。爲了讓前秦內部更加穩定,苻堅甚至把其他投降的勢力,內遷到了關中。而將那些忠於他的氐族軍隊,調到邊境去守護國家的安全。

苻堅的這個佈置,無疑是爲接下來前秦的崩潰,埋下了一個大雷。

在王猛活着的時候,苻堅一直比較聽勸,始終沒有南下。而等到王猛死後,尤其是前秦打通西域之後,前秦已經到了沒地方擴張的地步。唯一一個能夠擴張的方向,就只有南方的東晉。再加上苻堅此時年歲以後,也想着能夠在生前滅掉東晉,徹底統一天下,所以就開始正式準備討伐東晉。

因爲之前王猛提到的那些問題,前秦此時依然沒能解決。所以苻堅就想出了一個別出心裁的辦法,那就是把全國的軍隊,都調到前線去,一鼓作氣滅了東晉。如此一來,前秦滅掉東晉的把握更大,而那些心懷叵測的勢力,也沒有軍隊造反。

苻堅的這個辦法,已經考慮了很多東西。但他唯獨忘了,當時前秦內部,沒有任何一個將軍,有能力去指揮上百萬人進行作戰。據後世史學家估計,這場戰爭前秦一共調動了一百二十多萬軍隊。光是抵達淝水前線的,就有八十多萬。

除此之外,還有從幽州和涼州調動的軍隊,當時沒趕上淝水之戰,正在趕來的路上。而四川那邊,前秦也部署了十多萬精銳。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就比較清楚了。雖然前秦兵力很多,但卻很難進行指揮。所以開戰之後,當東晉正式進行衝擊,前秦的前線軍隊遇到壓力之後,後方就誤以爲前線已經戰敗了,開始瘋狂逃亡。

十六國時期長達上百年的大混戰,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8張

就是因爲這個原因,最後,苻堅指揮的前秦軍隊,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潰敗。而隨着前線軍隊潰敗,很多北方的舊勢力,也紛紛開始復國,苻堅本人最後也被部將所殺。好不容易統一的北方,再次變得四分五裂。

在這場前秦倒塌的盛宴當中,前燕的復國者建立了後燕和西燕,代國的復國者建立了北魏,前秦的羌族將領建立了後秦政權。前秦鎮守在甘肅的將軍,建立了西秦政權。四川地區的大族譙家,建立了譙蜀政權。而在涼州地區,此後又陸續出現了後涼、西涼、南涼、北涼等多個政權。

總之,在苻堅被殺之後的幾年裏,整個北方一時間八國林立,期間又有東晉趁機進行北伐。整個十六國時代的混戰,進行到了最混亂的階段。

但同時,隨着前秦分裂,這場十六國之間的混戰,也進入了最後一個階段。

早在前秦統一北方之前,北方曾經有一個鮮卑族拓跋部落建立的代國。這個代國後來雖然被前秦所滅,但前秦滅亡之後,代國也再次復國。不過這一次,復國之後的代國,改了個名字,叫做魏國,歷史上則是稱之爲北魏。

北魏復國之後,逐漸擊敗了北方最強大的後燕,地盤越來越大,逐漸成了北方新的最強政權。與此同時,南方的東晉政權,因爲開國時間越來越長,土地兼併問題越來越嚴重,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而爲了鎮壓這場農民起義,東晉不得不給予地方將領更大的實權。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個叫劉裕的底層將領,逐漸身居高位,後來靠着平定桓家的叛亂,徹底掌握了東晉的大權。而劉裕掌權之後,爲了強化個人威勢,也開始進行北伐。

在劉裕的打擊下,很快,東晉的勢力範圍開始迅速向北擴張,甚至一度拿下了長安。而黃河以北的地區,則是由北魏逐漸統一。到了這個時候,由劉裕領銜的劉宋政權,顯然更佔優勢,隨時有可能徹底掃平北方,重新統一天下。

但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劉裕身後最重要的後勤管理人員劉穆之,忽然去世了。劉穆之去世後,導致劉裕無法再專心進行北伐,只能先回去篡位。所以在這之後,北魏趁機滅了北方最後一個割據政權的北涼,統一了整個華北地區,真正擁有了和劉裕領銜的東晉,正面抗衡的資格。

十六國時期長達上百年的大混戰,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 第9張

再之後,劉裕篡取了東晉的皇位,建立了劉宋政權。而北方的北魏,則是已經建立了牢固的防線,再也不是劉宋政權能夠輕易拿下的了。就這樣,從這時開始,東晉十六國時代徹底結束。取而代之的,是歷史上著名的南北朝時期。

縱觀整個十六國混戰,我們不難發現,這場混戰其實有好幾個關鍵節點,是可以重新統一天下的。比如漢趙政權崛起的時候,劉淵如果晚死二十年,漢趙完全有機會取代西晉。比如淝水之戰的時候,如果苻堅手下,有一個能夠指揮百萬大軍作戰的名將,歷史也會徹底改寫。

再比如,劉裕北伐的時候,劉穆之可以晚死幾年,歷史上可能就沒有南北朝了,而是由劉裕直接統一天下。

但是,正是因爲這些可能,最後都沒存在,這場十六國混戰,才持續了上百年的時間。而且這場混戰之後,中原也沒有徹底統一,反倒是進入了一個常年對峙割據的南北朝時代。

不得不說,歷史的發展,有時候真的是很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