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李炎爲什麼要提高宰相的權勢?有哪些利弊呢?

李炎爲什麼要提高宰相的權勢?有哪些利弊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炎爲什麼要提高宰相的權勢?有哪些利弊呢?今天本站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李炎爲什麼要提高宰相的權勢?有哪些利弊呢?

皇甫湜在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就曾上書直諫,指出時政敗壞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宰相之進見亦有數,侍從之臣皆失其職,……股肱不得而接,爪牙不足以衛,其危甚矣”,也就是說,宰相及侍從官的失職與不得實權,乃是朝政日墮的原因。他建議憲宗應該“日延宰相與論義理”,即經常同宰相商議國事,保證他們能真正擁有輔弼的實權。

而在唐朝中後期,相權隨而漸遭削弱。特別是“甘露之變”以後,“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文宗開成時期的宰相更是近乎宦官專權的附屬品。因此,會昌時期李德裕加強相權的做法,對於抑制宦官權力擴張,提高朝官的聲威,保證政令統一出自宰相府,就有很明顯的積極作用。

李炎爲什麼要提高宰相的權勢?有哪些利弊呢? 第2張

開成五年(840年)九月,李德裕入相不久,即向李炎進言爲政之要,其中很重要的兩點就同相權有關。他認爲應該政歸中書,保證宰相確有輔弼之權,但同時他又建議限制宰相的任期,宰相在位時間不宜過長。他說,“政去宰相則不治矣。在德宗最甚,晚節宰相惟奉行詔書,所與國事者,李齊運、裴延齡、韋渠牟等,迄今謂之亂政。夫輔相有欺罔不忠,當亟免,忠而材者屬任之。政無它門,天下安有不治?先帝任人始皆回容,積纖微以至誅貶。誠使小過必知而改之,君臣無猜,則讒邪不幹其間矣。……開元初,輔相率三考輒去,雖姚崇、宋璟不能逾。至李林甫權乃十九年,遂及禍敗。是知亟進罷宰相,使政在中書,誠治本也。”通過這種既切實保證相權,又加以一定限制的做法,就可以使宰相很好地行使自己的參政大權,幹好統率百官的工作。

加強相權的另一重要舉措是,恢復了中書舍人參與臺閣常務的權力,“會昌末,宰相李德裕建議:臺閣常務,州縣奏請復以舍人平處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