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察舉製爲什麼直到漢武帝登基之後才被相對完善?

察舉製爲什麼直到漢武帝登基之後才被相對完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共歷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也有認爲漢始於公元前206年一說),史書又稱爲“前漢”“先漢”,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爲什麼直到漢武帝時,漢朝才建立了相對完善的人才選拔制度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衆所周知,對於古今中外的任何朝代或者政權來說,人才選拔制度都是最重要的制度。但有意思的是,作爲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西漢卻直到漢武帝登基之後才相對完善的人才選拔制度,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察舉制”。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察舉製爲什麼直到漢武帝登基之後才被相對完善?

漢高祖劉邦登基後“漢承秦制”,而秦朝的人才選拔制度則是商鞅變法時制定的“軍功爵制”。西漢初年的官員選拔權基本上被功臣集團把持,特別是丞相幾乎是被功臣集團壟斷,形成了“非功侯不得爲丞相”的慣例。大才子賈誼也是因爲功臣集團的排擠才抑鬱而死的。

戰國時期的戰爭數量與頻率極高,這爲“軍功爵制”的維持提供了基礎。但是西漢建立之後,隨着天下統一和實行休養生息,戰爭的數量和頻率都大幅下降,憑藉軍功封爵當官的人數自然也是大幅下降。可是天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又使得西漢所需官員的數量遠超過戰國時期。

除“軍功爵制”外,西漢初的另一種人才選拔制度是“郎官制”。“郎官”是西漢皇帝身邊的侍從官員,主要負責皇帝的保衛、文書、顧問等工作。因爲與皇帝的距離比較近,所以郎官很容易受到皇帝的信用而出任更高級的官員,西漢初的名臣賈誼、晁錯都是郎官出身。

察舉製爲什麼直到漢武帝登基之後才被相對完善? 第2張

但“郎官制”也有兩個嚴重的問題:一,被選爲郎官的法定標準是任子(憑藉父兄功勞)和貲選(憑藉家族財產),這導致郎官的選拔基本上被功臣和地方利益集團壟斷;二,郎官所提供年的候選官員數量太少,不足以支持龐大國家機器的運轉。

雖然“軍功爵制”和“郎官制”都存在很多問題,不過因爲西漢剛建立時,打天下的開國功臣數量很多,所以一時還沒有什麼問題。在“無爲之治”的治國思想影響下,漢高祖、呂后、漢文帝也都沒有建立相對完善人才選拔制度的計劃。漢景帝登基後倒是想做,但被“七國之亂”和儲君之爭給耽誤了。

正因如此,爲漢朝建立相對完善人才選拔制度的歷史任務就落到了漢武帝的身上。經過多番努力,漢武帝在元光元年(前134年)正式建立了“察舉制”。“察舉制”是中國人才選拔制度發展史的里程碑,不僅一直使用到三國初年,也影響“科舉制”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