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啓邀請周亞夫吃飯卻遭到拒絕,是因爲什麼?

劉啓邀請周亞夫吃飯卻遭到拒絕,是因爲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啓邀請周亞夫吃飯卻遭到拒絕,是因爲什麼?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在古代,皇帝和太子之間,往往有一種微妙的關係。所有人都知道,只要皇帝死了,皇位順理成章是太子的。正是因爲這種特殊的關係,有些疑心病重的皇帝就會認爲,太子是盼望自己早點死的。

所以在古代皇家,太子這個位置,往往都是如履薄冰的。歷史上甚至還有一個著名的‘太子詛咒’,基本上所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們的嫡長子或者所立的太子,最後都無法順利即位。

劉啓邀請周亞夫吃飯卻遭到拒絕,是因爲什麼?

因爲太子的特殊性,皇帝允許太子參政議政,但是一般不允許太子和朝臣們交往過密,培養自己的黨羽,因爲太子的在朝臣們中的擁護者多,很容易就會左右朝政,從而威脅到皇帝的權利。

衛綰當時就是因爲明白這些道理,所以纔不接受太子的邀約。衛綰認爲只要自己忠於職守,盡了自己的本分就好,誰當了皇帝,我一樣好好工作就是了,沒必要提前效忠,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不得不說衛綰是一個直臣,也是一個心思細膩小心謹慎的人。

但是當時作爲太子的劉啓,卻不是這麼認爲的,劉啓那時候爲了儘快的熟悉朝政,正在極力的想和朝臣打好關係,希望以此得到大臣和漢文帝的認可。

那次宴會就像是一條路,路上來往的都是同路人,而衛綰的拒絕就像一個大寫的不認可,刺激了初出茅廬的劉啓,所以劉啓對這件事一直耿耿於懷。

後來,直到劉啓繼位之後,都沒把這件事忘了。

那麼,劉啓作爲一個堂堂的太子,爲什麼要這麼在意衛綰呢?

當時劉啓不過是一個剛剛成年的男孩,初涉朝政,根本就不認識衛綰。他當時之所以在意衛綰,主要是因爲向劉啓推薦衛綰的人,是漢文帝劉恆

衆所周知,劉恆幾乎是漢朝歷史上最完美的君主了,劉恆在剛登基時,就妥善解決了開國功臣黨的問題,重視農業發展,關注民生,帶頭去民間勞作,規定皇家用度一切從簡。

劉恆在位期間母慈子孝,夫妻和睦,沒發生過外戚亂政事件,對內休兵安民,對外積極外交,去世的時候還吩咐,無需守三年國喪,只需要弔喪三日即可。劉恆的一生,無論是做兒子,做夫君,做父親,還是做領導幾乎都挑不出什麼毛病,堪稱完美。

這樣的父親推薦的人,劉啓自然不敢不重視,可是頭一回打交道,就吃了閉門羹,這也讓劉啓感到很懊惱。

至於漢文帝爲什麼要推薦衛綰,原因其實也很簡單。這主要是因爲經過多年的觀察之後,漢文帝認爲衛綰確實是個人才。

衛綰最開始被劉恆看上,就是因爲車技好,車技在古代是君子必修六種功課中的“御”,簡單來說,衛綰最開始是劉恆的司機。

別看不起司機啊,漢朝的時候,用人是不論身份地位的,只要有才能,一律都可以出來做官。例如,開國功臣夏侯嬰最早就是劉邦的司機,後來跟劉邦打仗,一躍成爲開國功臣,也算是司機中的傳奇人物了,而夏侯嬰最後做到了九卿之一的太僕,榮耀庇廕了好幾代後人。

而衛綰作爲漢文帝的車伕,後來更是從車伕一路做到了丞相的位置,將司機變成了一個潛力型職業。

不同的是,夏侯嬰給劉邦趕了幾十年的車,所以才逐漸上位。而衛綰則是投其所好,正中漢文帝劉恆的心意。

漢文帝劉恆非常愛飆車,換到現代簡直就是炸街小王子,根據《史記.袁盎晁錯列傳》中的記載,漢文帝在巡視霸陵的時候,想要從高處陡坡上面急馳下去,被騎馬的袁盎攔住了,袁盎擔心車毀人亡,勸住文帝,阻止了漢文帝的飆車行爲,不然文帝一定是會飆下去的。

而漢武帝登基之後,衛綰就做了一個郎官。郎官這個職位,類似於清朝御前帶刀侍衛,能夠親近皇帝,一般皇帝想要重用誰之前,都會先封爲一個小官,就近觀察其人的品行能力。

漢文帝是一個仁慈的君主,一生守成,他認爲衛綰是一個小心謹慎,而且很少犯錯的臣子。所以漢文帝認爲以當前的局勢,一定能夠用得上衛綰。所以他還在臨終前囑咐劉啓,一定要好好對待衛綰。

劉啓邀請周亞夫吃飯卻遭到拒絕,是因爲什麼? 第2張

後來劉啓繼位,因爲記着之前的事,並沒有任用衛綰。換做旁人可能會討好新君,免得被穿小鞋,但是衛綰依然在原來的職位上兢兢業業,並沒有一絲討好。

知道劉啓登基一年之後,劉啓漸漸地能夠面對這件事了,這纔將衛綰叫來給自己趕車,創造一個機會和衛綰共處。

在趕車的過程當中,劉啓就問衛綰:你知道我爲什麼叫你趕車麼?

衛綰當時回答說:不知道。

劉啓又問:我之前叫你參加我的宴會爲什麼不來?

衛綰回答:我病了。

劉啓接着又說:那我送你一把劍吧?衛綰則是堅決推辭說,家裏還有先帝贈的六把劍,您這把劍我就不要了。

這段對話,簡直老實的可愛,讓劉啓都嘆了一口氣,算了,拿什麼理由跟人家計較呢,於是在這之後,劉啓就開始任用衛綰。

劉啓重用衛綰之後,發現衛綰這個人,做事非常謹慎,極少出錯,而且寬宏大量,經常包容屬下的過失,從來不爭功,簡直是一朵不染塵埃的小白花。於是漢景帝就更加信任衛綰了,後來將衛綰封爲河間王太傅。

注意,這個職位是這麼唸的,河間王的太傅,就是朝廷的輔佐大臣,也是帝王之師。這個職位,只有深得帝王信任和有能力的人才能去做。

後來七國之亂爆發,劉啓派大將軍周亞夫平定七王之亂,衛綰輔助招募士兵,周亞夫當時就跟衛綰說,有個城池久攻不下怎麼辦?

衛綰給周亞夫出主意,不如先斷了敵軍的糧草,以此來威脅他們。此後,周亞夫聽取了衛綰的意見,果然拿下城池。

七國之亂被平定之後,衛綰就憑藉輔佐平叛的功勞,升任爲河間中尉,一下子從文官變成了武官,因爲衛綰在每個職位上都做得很出色,所以後來又被漢景帝封爲建陵侯,任太子太傅,御史大夫,又做回了文官。

衛綰雖然沒有上戰場打過仗,但是也算是文官武官都做過了。

再之後,太子劉榮因爲其母慄姬言行惡劣而被廢,衛綰這個太子太傅也受牽連,隨即被罷官回家了。其實太子劉榮被廢,純粹是因爲他母親的問題,太子本身並沒有犯什麼錯,所以也就不算衛綰這個老實人的責任了。

但是朝廷中有一個立場問題,認爲衛綰是廢太子的人,如果繼續任用,想必不會盡心盡力的輔佐新太子,所以就貶黜了衛綰。

簡單的來說,哪怕你沒有錯,爲了能夠感激涕零的效忠新君,也要由舊主子不分青紅皁白的將你發落,再由新主子將你找回來,如此臣子纔會戰戰兢兢,不敢再有二心。

如果換成別人,這招對人心的拿捏確實有用,但是對於衛綰,一個從文帝時候就兢兢業業的打工者,連當年做太子的劉啓,都可以不給面子,怎麼會有二心呢。

所以,劉啓的這番折騰,確實有點多此一舉。

在劉徹被立爲太子後,劉啓又打着新太子的旗號,將衛綰召回,重新做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換人,太子老師不換人。

這次劉啓還是將衛綰封爲御史大夫,掌管刑獄,因爲御史大夫做的好,監獄管的好,五年後,衛綰又被任命爲丞相。

至此,衛綰的高光時刻終於到來了。

衛綰這個人,敦厚謹慎,所以一生順風順水,最終得以身居高位,雖然沒有什麼豐功偉績,但是他做事勤勉負責,能夠做到不出錯,也算是相當不容易了。

但是要說衛綰沒有能力,那也是不可能的。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做到圓滿周到。衛綰的能力,完完全全是在文帝和景帝的時候被歷練出來的,這絕對是身經百戰的能力。

劉啓邀請周亞夫吃飯卻遭到拒絕,是因爲什麼? 第3張

一般擁有豐功偉績的臣子,一定是在國家面臨巨大改變的情況下才能產生,只有出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正所謂大破大立。

而衛綰做經歷的時代,是漢朝倡導休養生息的兩代帝王在位時期,所能做的只有穩重求進。

後來景帝去世,武帝繼位,衆所周知,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最能折騰的主,穩中求進已經不能滿足他的野心了。於是在漢武帝繼位一年之後,漢武帝認爲衛綰與自己政見不和,就找了個獄中含冤者未能平反冤情的罪名,將衛綰罷官。

從此,衛綰只享受侯爵的封賞,再也沒什麼實權了。

雖然衛綰自此之後被罷免,但這其實也是一件好事,要知道,漢武帝這一朝,多少重臣都不得善終,能夠平安,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有人說,衛綰並不是一個優秀的臣子,這一點我們保留爭議。什麼是優秀的臣子呢?陳平曾經說過,丞相的職責包括,輔佐君主做出正確的處理政務,領導羣臣各司其職,安撫四方諸侯和各族,使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這幾條,衛綰身爲丞相全都做到了。要按照這個標準來說,他一定算是優秀的臣子。真正的天縱英才是很少的,大多數人正是衛綰這樣的普通人,出身普通,資質也普通,通過兢兢業業的歷練,才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走出一條明晃晃的逆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