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請周亞夫吃飯卻不給他筷子,漢景帝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請周亞夫吃飯卻不給他筷子,漢景帝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景帝劉啓西漢第六位皇帝,這是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句古話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周亞夫曾是漢代兩朝元老,戰功赫赫,不論是治理軍隊,還是官至宰相,都是一位講原則、講規矩之人。但恰恰就是因爲他的原則性,纔出現了漢景帝請周亞夫吃飯,又不給人家筷子這個歷史事件。漢景帝用意明顯——吃我皇家的、用我皇家的,必須聽我皇家的。

一、 講原則,他從不含糊

孔子有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要求別人做到的事情,咱自己必須首先做到。周亞夫在漢代是很有名氣的軍事將領。此人向來以講原則、講規矩著稱。周亞夫是西漢著名的軍事家,一度官至宰相。

周亞夫是典型的官二代,其父親是名將絳侯周勃。周亞夫歷經漢文帝、漢景帝,是兩朝元老。他的一生不是靠站在父親的肩頭起來的,而是靠自己的打拼換來的。

公元前174年,周亞夫駐軍細柳,抵禦匈奴大軍侵犯,後獲大勝。漢文帝得到捷報後,欲前往細柳,去慰問犒賞三軍。但我們知道,漢朝自古就有“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制度,什麼意思呢,就是在軍中一切必須聽命於將軍的,你天子在部隊說話不好使。待周亞夫慌忙來接駕時,漢文帝還對周亞夫表揚一番,說他治軍有方,紀律嚴明,講原則,有法度。

漢文帝:“嗟乎!此真將軍矣!”

還有一件事也體現出周亞夫的將帥之才。時值樑王受到叛軍圍攻,要求周亞夫出兵解困。周亞夫心想,從中央調集精兵10萬,與叛軍15萬大軍相抗衡,必將是一場持久戰,且死傷無數是毋庸置疑的。他就制定了另外一套作戰計劃,即讓樑王頂住,斷敵人的糧道,然後以“示弱”之計誘敵深入。就這樣,吳楚七國之亂,周亞夫出馬仨月就給平定了。

請周亞夫吃飯卻不給他筷子,漢景帝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二、 請吃飯,我是東道主

學習中國古代史我們知道,當朝廷重臣功高蓋主的時候,或者君王的“無限風光盡被佔”的時候,臣子的命運也許就要被改寫。自古以來,皇室是權力的最高機關,但凡觸及到他們的利益,終究不會得到善終,哪怕你多麼優秀、多麼戰功赫赫。周亞夫身爲人臣也是一樣。他在朝廷、在軍隊的成績雖然很出類拔萃,可他卻在無形中又將君王之威置於何處呢?

由於周亞夫的“直男”性格和諸事講原則,不但得罪了一些文武羣臣,甚至得罪了帝王還不以爲然。雖然漢文帝對周亞夫大加讚賞,可漢景帝卻把周亞夫“升”爲宰相(實爲削兵權)。在古代,將軍大臣都把兵權看成掌控、扭轉乾坤的必要武器,手握兵權就有絕對的話語權。漢景帝就是怕周亞夫擁兵自重,這才藉口給他擢升宰相而奪了他的兵權。

按理說,兵權被奪,周亞夫老老實實做你的宰相不也妥妥的嗎。可如果這樣,就不是他周亞夫了。他依然“剛愎自用”、自我陶醉,時時處處講軍紀、講原則、講規矩,還是將帥做派,還是將軍行爲。例如,漢景帝想廢除太子劉榮,他搬出規矩來反對;竇太后想封兄長王信爲侯,他按規矩堅決反對;漢景帝想拉攏分化匈奴,封投降過來的五人爲侯,他又按所謂的規矩堅決反對。一來二去,君臣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最終君王就是君王、臣子就是臣子,漢景帝將周亞夫宰相一職罷免。

雖然周亞夫已被革職,但漢景帝仍然對功高蓋主的他有所芥蒂。後來纔想到了一條計策,即宴請周亞夫。就是題主所描述的情景,漢景帝請周亞夫吃飯,可是沒有放置筷子。周亞夫哪裏知道,這分明是漢景帝的一條計謀。

通過這件事,漢景帝想要周亞夫明白一個道理:你所有的一切難道還不滿足嗎?你吃的、用的、穿的,你的權利和地位都是我皇家的,所以你得無條件聽命於皇家。這一整塊肉,就是皇家讓你用手抓着吃的,難道還不明白嗎,你得照皇家的“規則”來辦事。

請周亞夫吃飯卻不給他筷子,漢景帝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第2張

周亞夫也許沒有明白這個中意思,只是覺得漢景帝在羞辱他,一個叩頭拜謝之後,就轉身離開了。可週亞夫萬萬沒想到,就是這個舉動,徹底激怒了漢景帝,終遭免職。

漢景帝對年僅14歲的劉徹說:“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三、 是與非,皆由您來說

周亞夫漸行漸遠的背影,讓漢景帝頗爲觸動。此等人竟然不能明白我的用意,不能輔佐少主,還處處跟我唱反調,留有何用呢。後來,漢景帝利用周陽(周亞夫之子)購買500套甲冑(實爲陪葬之用)之名,誣告周亞夫謀反,將周亞夫打進天牢。一代名將,不堪各種屈辱,後來絕食五天而亡。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