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抗金名將劉錡的故事 劉錡的趣聞軼事有哪些

抗金名將劉錡的故事 劉錡的趣聞軼事有哪些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錡(1098年―1162年2月25日),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靜寧)人。瀘川軍節度使劉仲武之子,南宋抗金名將。劉錡驍勇善戰,在伐夏抗金的過程中屢立功勳,於順昌之戰中大破金兀朮軍,官至太尉、威武軍節度使。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劉錡去世,贈開府儀同三司,賜諡武穆(一說諡武忠)。宋孝宗時追封爲吳王,加太子太保。死後被尊爲神。著有《清溪詩集》,已佚。《全宋詩》中錄其詩七首。

其後,朝廷命召劉錡回朝,命他提舉萬壽觀,劉錡借建康都亭驛居住。金朝議和使者將要到來,留守湯思退清理驛館等待金使,派人勸劉錡移居別試院,劉錡認爲庭院會灑掃以待,且朝廷另有安排,到院後卻發現“糞壤堆積”,致使其憂憤交加,病情加劇,吐血數升而死,時爲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二月初十(2月25日)。獲贈開府儀同三司,朝廷賜其家屬銀三百兩、帛三百匹。後獲諡“武穆”。宋孝宗追封爲吳王,加太子太保。

抗金名將劉錡的故事 劉錡的趣聞軼事有哪些

  劉錡的趣聞軼事有哪些

蟲王

蟲王是中國農村驅滅害蟲呵護莊家的保護神,也稱蟲神。 這個保護神是鳥,還是人,若干年來質疑頗多,大體有兩種說法,一爲鳥說,一爲人說。

1、鳥說

鳥名叫鶖(qiu),是水鳥,頭和頸都沒毛。古書上的一種水鳥,頭部和頸上都沒有長毛,據《夷堅支志》的記載,某地發生巨大的蝗災,蝗蟲遮天蔽日,莊稼危殆,人們都束手無策,突然水鳥飛來,成千上萬,勇狀空前,所向無前,紛紛啄蟲,不到幾天,蝗無孑遺,歲以大熟,這樣消滅了蝗蟲,人們得到了大豐收,鶖鳥立下了汗馬功勞,朝廷聞之,敕封鶖鳥爲護國大將軍,人們紛紛尊稱其爲蟲王。人們把鶖鳥當成保護神,說明了人類對自然的敬畏,洋溢出人類對自然的感恩之心和感激之情。

2、人說

有的說蟲王是人,他是劉猛將軍,此說法出自清代著名學者袁枚,他說:蟲魚皆是八蜡神所管理,只需向劉猛將軍處燒香求禱,便可無恙,這裏的八蜡神中的蠟讀音爲(zha),爲古代一種年終祭祀,也指農曆十二月舉行的祭祀活動,劉錡,傳說中滅蝗保穡之神。特指宋代劉錡。宋景定四年,旱蝗,上敕劉錡爲揚威侯天曹猛將之神。敕雲“飛蝗入境,漸食嘉禾,賴爾神靈,剪滅無餘。”蝗遂殄滅。見羅振玉《俗說》引朱坤《靈泉筆記》。

劉錡是南宋抗金名將,他率兵打敗了金兀朮的金兵,取得豐碩戰果,但卻遭到秦檜的打擊,排擠到地方做官,在任上,適逢百年不遇蝗災,他千方百計滅蝗,取得成績,《恰庵雜錄》記載道:淮南、淮東、浙西制置使劉錡驅蝗有功,宋理宗敕封他“揚威侯暨天曹猛將之神”。劉錡將軍廟有一對聯道:“臥虎保巖疆,狂寇不教匹馬還。驅蝗成稔(ren)歲,將軍合號百蟲來。”

相傳農曆正月十三日爲劉錡(劉猛將軍)壽誕,這一天,官府正式祭祀,百姓還要舉行迎神活動,屆時,各鄉民肩擡劉猛將軍像遊街,稱“待猛將”。人們將這一天搞得相當熱鬧,用來虔誠的表達對劉錡本人的紀念和對來年大豐收的期盼。

鷓鴣天

劉錡在聲名最盛的時候,掛印歸隱後寫的一首詞《鷓鴣天》。相傳,劉錡歸隱後,寄居湖南湘潭,由於其不愛財,歸隱後家道貧寒,時常到村中小店吃酒,店中人不識劉錡,屢屢對他呵四唣五的。劉錡嘆道:“百萬番人,只如等閒。如今卻被他們誣罔。”於是便作了《鷓鴣天》一詞:竹引牽牛花滿街。 疏籬茅舍月光篩。 琉璃盞內茅柴酒,白玉盤中簇豆梅。 休懊惱,且開懷。 平生贏得笑顏開。 三千里地無知己,十萬軍中掛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