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是不是錯誤決定呢?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是不是錯誤決定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221年,在東吳偷襲荊州,擒殺關羽之後,劉備不顧諸葛亮趙雲的勸諫,出兵東吳。這一戰史稱“夷陵之戰”,劉備所率領的五萬蜀漢在此戰中損失殆盡,蜀漢國力打傷,劉備本人也在戰後不久,因病去世。

那麼,夷陵之戰導致瞭如此嚴重的後果,劉備是否應該發動夷陵之戰呢?

我們先看看失去荊州之後,三國的局勢。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是不是錯誤決定呢?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失去荊州的劉備,已經完全被困死。北邊,被曹魏壓制,想要出漢中,攻打長安,難度非常。實際上,後來諸葛亮和姜維兩人十多次攻魏,均以失敗告終。而在東邊,三峽的出口已經被孫權佔領,劉備想要出去,同樣是十分困難。

蜀漢想要跳出四川盆地,實現光復漢室的政治理想。只有兩條路可以走。劉備選擇的是東出攻吳,諸葛亮選擇的是北伐攻魏。

若從二者之間的難度來看,攻吳肯定難度會更小。

這裏有兩點:

一是,東吳的實力是遠遜於曹魏的,孫吳雖然佔據了荊州,但與曹魏的實力還是有距離的。在夷陵之戰中,劉備率軍五萬,孫吳也是五萬,二者之間在軍力對比上,相差不大。

二是,在後勤補給上,東出三峽更便利。因爲長江的存在,劉備的後勤物資可以順江而下,在交通上是十分便利的。而後來諸葛亮在北伐的過程中,因爲秦嶺的叢山峻嶺,交通極爲不便,屢屢爲糧食不足所困擾。諸葛亮在最終在打到渭水邊時,乾脆選擇進行屯田,意圖持久戰,但最終因爲去世而失敗。

綜合這兩點,攻打東吳,難度會更小。但是難度更小,並不等於一定就要去打,我們還要從三國的形勢去判斷,是否應該去打。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是不是錯誤決定呢? 第2張

劉備的志向是恢復漢室,目的自然是佔領洛陽,攻下全國。根據諸葛亮的隆中對,是兩路伐魏,一路由蜀中北上,一路從荊州出發,兩路形成鉗形攻勢,最終實現了戰略目標。現在荊州一路實際上已經消失了,僅憑藉從四川盆地,經漢中伐魏,實際上已經不可能。這後來也是被事實所證明,諸葛亮和姜維十多次北伐,連長安城都沒有摸到,更別說洛陽了。

所以,劉備伐吳,在戰略上並沒有太大的錯誤,只有佔據荊州,纔可能實現恢復漢室的大業,至少也需要佔領江陵,纔有北伐的戰略支撐。

可惜的是,劉備在伐吳的過程中,在雙方實力大致相同的情況下,居然敗給了陸遜。可以說,劉備的這一敗,斷送了蜀漢恢復漢室的希望,讓蜀漢徹底變成了一個割據政權

都說大明亡於萬曆,同理,蜀漢也亡於劉備,在夷陵之戰結束的時候,蜀漢政權就已經進入了生命的倒計時。即便是諸葛亮這樣世所罕見的人才,終其一生也不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