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李亨已是太子,爲何在國家危急存亡之際選擇造反呢?

李亨已是太子,爲何在國家危急存亡之際選擇造反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亨,即唐肅宗,他在開元二十六年被立爲太子,在安史之亂國家危急存亡之際,在靈武兵變奪位,他爲什麼要這麼做呢?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身兼范陽、平盧、河東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叛軍於次年攻破潼關,危急情況下唐玄宗率領隊伍匆忙出逃長安,然而當逃難的隊伍行至馬嵬驛時,太子李亨不僅與龍武衛大將軍陳玄禮卻聯手發動兵變,之後更是北上靈武自立爲帝。那麼,國家危急存亡之際,太子李亨爲何還要選擇造反呢?

李亨已是太子,爲何在國家危急存亡之際選擇造反呢?

由於太子之位屢受衝擊,李亨與楊國忠積怨已久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爲了扶立壽王李琩(武惠之子),在武惠妃和李林的合謀下,原太子李瑛被廢殺。雖然之後不久武惠妃便去世,但時任宰相的李林甫卻依舊極力推薦李琩爲新太子,但唐玄宗卻屬意“年長,且仁孝恭謹,又好學”的忠王李亨,爲此猶豫一年有餘,後在高力士“推長而立,誰敢復爭”的提醒下,這才立李亨爲太子。

由於儲君之爭,李亨與李林甫關係極爲緊張,因此自李亨被立爲太子時起,宰相李林甫以及後來的楊國忠,便始終是李亨太子之位的最大威脅。由於擔心未來遭到清算,無論是李林甫還是楊國忠,都不願看到李亨羽翼豐滿、勢力擴張,因此他們始終在輪番衝擊李亨的太子之位,意圖促使唐玄宗廢掉李亨。

雖然唐玄宗對於太子李亨極爲放心,但由於唐玄宗後期怠於朝政,再加上對楊貴妃的寵愛,以及對李林甫、楊國忠的寵信,導致李林甫和楊國忠對太子李亨的衝擊幾乎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李亨已是太子,爲何在國家危急存亡之際選擇造反呢? 第2張

在歷次衝擊之中,尤以天寶五年(746年)最爲嚴重,李亨爲求自保,甚至兩度被迫離婚。先是皇甫惟明事件,由於與太子李亨交好,時任隴右節度使的皇甫惟明入京時,難免會與太子李亨、御史中丞韋堅(李亨原配韋妃兄弟)有所走動,送上一些禮物,替太子痛斥兩句李林甫,結果卻被李林甫以“欲共立太子”的名義上報唐玄宗。

唐玄宗雖然相信李亨,但也不願太子與外臣來往過密,因此只是對韋堅和皇甫惟明予以了懲處。李隆基本不想將太子牽扯進來,誰知卻遇到了豬隊友,韋堅被貶之後,其弟韋蘭和韋芝上疏替兄長鳴冤,甚至還拉來太子作證,結果惹得李隆基大怒,李亨爲求自保,不得不以“情義不睦”爲由與韋妃離婚。

同年末,李亨杜良娣之父杜有鄰又被女婿告發,稱其“妄稱圖讖,交構東宮,指斥乘輿”,該案本是女婿與岳父不和導致的誣陷,但卻被李林甫揪住不放,甚至授意柳勣誣告,故意擴大案情,大有藉機廢掉太子之勢。結果,杜有鄰、柳勣最終被杖斃,而太子李亨也被迫與杜良娣離婚。

在李林甫不斷攻訐李亨時,楊國忠便是李林甫的忠實黨羽,曾積極參與陷害太子李亨的活動。雖然後期李林甫與楊國忠不合,但楊國忠也不願看到太子李亨的勢力發揮在那,因此當楊國忠接替李林甫出任宰相後,在清算李林甫黨羽的同時,同樣將李亨視爲死對頭。

李亨已是太子,爲何在國家危急存亡之際選擇造反呢? 第3張

在李林甫和楊國忠的衝擊下,李亨這個太子不得不小心翼翼,畢竟太子這個身份太過尷尬了,勢力太大會引起皇帝忌憚,有違法之事又隨時會有被廢的危險,面對衝擊他也只能被動小心應付。然而,“安史之亂”的爆發,唐玄宗的出逃,無疑給了他清算楊國忠的機會。

戰亂出逃給了李亨機會,殺死楊國忠後已無法回頭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爲名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次年六月,潼關告破,京師長安門戶大開,唐玄宗眼見長安已經無險可守,連忙帶着楊貴妃等後宮嬪妃、皇室成員、宦官是從和官員逃離長安,一路逃往蜀地。

由於時值戰亂,又是慌忙出逃,唐玄宗的扈從軍隊本就不多,而光是殿後的太子李亨所率領的後隊人馬,便已經多達兩千,其中還包括了飛龍禁軍,而李亨的兩個兒子廣平王李俶和建寧王李倓,則擔任着出逃隊伍中的“典親兵扈從”。

此外,禁軍將士對於楊國忠的怨言也是由來已久,《冊府元龜》中便有““楊國忠專宰朝政,祿山反以誅國忠爲名,盛言國忠、虢國夫人罪惡,六軍將士皆願切齒除其黨以解國難”,早在叛軍攻打潼關時,雙方的矛盾便已經難以調和,以致楊國忠“聚族而哭,入而號訴於貴妃”。如今逃亡途中,在飢餓疲勞的刺激之下,禁軍譁變更可以說是一觸即發。

李亨已是太子,爲何在國家危急存亡之際選擇造反呢? 第4張

更爲重要的是,蜀地乃是楊國忠的勢力範圍,他不僅遙領過劍南節度使,而且無論是前任節度使鮮于仲通,還是時任節度使(副使)崔圓都是楊國忠的嫡系。對於李亨來說,一旦進入蜀地,自己非但沒有了除掉楊國忠的機會,自己的處境反而會更加危險。

如此情形之下,太子李亨出於自身考慮,與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聯手發動兵變,無疑是個極佳的選擇。而一旦選擇了走上兵變這條路,其實就只能硬着頭皮走下去,因此在禁軍譁變,殺死楊國忠及其子戶部侍郎楊暄與韓國夫人、秦國夫人等人後,爲了防止日後遭到清算,逼死楊貴妃已經是勢在必得。

李亨已是太子,爲何在國家危急存亡之際選擇造反呢? 第5張

殺死楊國忠、逼殺楊貴妃,實際上就已經標誌着太子李亨與唐玄宗的全面決裂,如此局面下,哪怕李亨想要修復父子關係,跟着唐玄宗繼續入蜀,恐怕他麾下的將士們也不會同意,只能與唐玄宗分兵後另尋發展,最終率軍北上抵達朔方軍治所靈武,並於此自立爲帝,遙尊唐玄宗爲太上皇。

如上所述,雖然目前關於發動“馬嵬驛之變”的主謀仍有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太子李亨之所以會參與其中,則與其和楊國忠之間的矛盾密不可分,他原本的目的並非推翻唐玄宗的統治,自立爲帝不過是兵變之後的自保手段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