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慶功宴上,劉邦爲何將自己得天下的原因歸功於漢初三傑?

慶功宴上,劉邦爲何將自己得天下的原因歸功於漢初三傑?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即漢高祖,字季,沛縣豐邑中陽里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漢朝開國皇帝,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漢五年,劉邦於垓下之戰中擊敗項羽,逼項羽自刎於烏江,隨即揮師東進,蕩平項羽餘部,並於定陶汜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洛陽,史稱漢高帝,又稱漢高祖。

漢高祖劉邦定都洛陽之後,曾在洛陽南宮擺了一次慶功宴,這次的慶功宴上,劉邦說了這樣一番話: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史記·高祖本紀》

簡單地說,漢高祖劉邦把他得天下的原因歸功於張良、蕭何、韓信,並稱張、蕭、韓三人爲人傑。

爲什麼漢高祖劉邦要把他得天下的原因歸功於漢初三傑呢?

慶功宴上,劉邦爲何將自己得天下的原因歸功於漢初三傑?

其實,劉邦講這一番話,是有前提的。

這一前提便是在羣臣將他得天下的原因歸功於他本人的大度時。

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史記·高祖本紀》

一句話,王陵、高起等人把劉邦得天下的功勞歸功於劉邦本人。

這是捧。

而劉邦從來都是一個務實的人,對於他人的捧,往往退卻,待到不能退卻了,纔會接受。

這次也是一樣,劉邦雖然喝了酒,頭腦依舊清醒,依舊清醒地明白,高起、王陵他們是要把功勞全安在他劉邦的頭上,劉邦不願接受這樣的安排,於是實事求是地分析起其他人的功勞來。

慶功宴上,劉邦爲何將自己得天下的原因歸功於漢初三傑? 第2張

在劉邦看來,大度沒什麼,與天下同利沒什麼,這都是一個人的性格,有這樣性格的人很多。

但有這樣性格的人,卻未必能像他劉邦一樣識人。

他劉邦清楚地知道,張良是做軍師的料,蕭何是治國的料,韓信是打仗的料。

這是劉邦最爲與衆不同的地方。

比起秦末的其他諸侯來,劉邦可謂是知人善任。

最早舉事的陳勝,實際上是一個大權在握的人,但他並不知人,吳廣只是有好人緣但沒軍事本事的人,陳勝竟然讓他做假王,並讓他負責攻打滎陽,結果吳廣根本就攻不下來。

今假王驕,不知兵權,不可與計,非誅之,事恐敗。——《史記·陳涉世家》

慶功宴上,劉邦爲何將自己得天下的原因歸功於漢初三傑? 第3張

在吳廣打不下滎陽的時候,吳廣麾下的將軍背地裏商量着,商量着怎麼除掉吳廣。

可以說,吳廣的死,就是陳勝不懂用人而造成的。

相比起來,劉邦就高明許多了,劉邦從來就沒讓不會打仗的蕭何去打仗,也避免了蕭何被其他人搞死的可能。

參考資料:《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陳涉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