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王安禮:北宋大臣、詩人,曾與哥哥王安石政見不一

王安禮:北宋大臣、詩人,曾與哥哥王安石政見不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王安禮(1034-1095年),字和甫,撫州臨川人。北宋大臣、詩人,宰相王安石同母弟,與王安國王雱爲“臨川三王”。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嘉祐六年(1061年),考中進士,進入唐介幕府。宋神宗繼位,崇文院校書郎,出知潤湖二州,同修《起居注》、知制誥。曾與王安石政見不一,上書反對熙寧變法。元豐二年(1079),積極營救蘇軾。出任翰林學士、開封知府,善於斷案,執法嚴明。擔任尚書左丞,多次諫阻宋神宗攻打西夏,受到御史張汝賢所劾,出任端明院學士、江寧知府。宋哲宗繼位,授資政院學士,先後治理揚州、青州、蔡州、舒州、永興軍。紹聖二年(1095),出任太原知府,病逝於任所,追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魏國公,著有《王魏公集》20卷。

王安禮:北宋大臣、詩人,曾與哥哥王安石政見不一

人物生平

王安禮嘉祐六年(1061)中進士,初入幕河東路唐介門下。熙寧三年(1070),西夏侵犯邊境,河東宣撫使韓絳倉促調集四萬百姓防守。王安禮堅決反對,認爲“民不習武事,今驅之上陣,縱不爲敵所敗,亦會凍餓而死,應該停止徵用”。後帥呂公弼採納他的意見,改調精兵迎敵,使四萬無辜百姓免於難。呂公弼非常感謝王安禮之議,並將此事上奏。宋神宗聞其才,召爲崇文院校書,入集賢院,出任潤州、湖州知州,開封府判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誥。

王安禮敢於仗義執言,大膽進諫。王安禮與王安石政見不一,曾上書反對變法。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寫了一些反對變法的詩文,被御史中丞李定等指控下獄,處境十分危險,無人敢救。王安禮從容面君,對宋神宗說:自古有氣量的君主,不以言語定人罪,今一旦將蘇軾逮獄加罪,恐後人要說陛下不能容才。神宗對此案本來就不準備深究,王安禮進諫後,遂從輕發落蘇軾。

王安禮:北宋大臣、詩人,曾與哥哥王安石政見不一 第2張

王安禮以翰林學士任開封知府時,善於斷案,執法嚴明。“有滯訟不得其情及剖決具案而未論者幾萬人”。經過日夜操勞、明察暗訪,不畏權勢,認真剖析案情,秉公執法,到職不過3個月,將所有積案審清,致使“囚繫皆空”,並將結果公佈於府前。遼使在府前看到後,也大加讚譽。神宗聽說後也稱讚“安禮能勤吏,駭動殊鄰,於古無愧矣。”特給他官升一級,以資獎勵。

元豐四年(1081),拜尚書右丞,遷左丞(副相),參與執政議事。元豐七年(1084),終因多次諫阻神宗派兵攻打西夏,被御史張汝賢所劾,以端明院學士知江寧府。元祐中,加資政院學士,先後任揚州、青州、蔡州、舒州等知州、永興知軍。紹聖二年(1095)任太原知府,卒於任所。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魏國公。

王安禮以文詞見長,樓鑰稱其文“踔厲駿發、卒歸於道”。其詩或曠達超邁,或寄情高遠。著有《王魏公集》20卷,明中葉後散佚,今存《永樂大典》輯佚本收入《四庫全書》《豫章叢書》。《宋史》卷三二七、《東都事略》卷七九有傳。

王安禮:北宋大臣、詩人,曾與哥哥王安石政見不一 第3張

《王魏公集》收錄了作者所撰祭文四十餘篇,這些祭文,系宋代國家祭祀大典的重要文書。這些道教祭祀儀式上的祭文資料,讓我們瞭解到宋代社會祭祀儀式頻繁舉行的真實狀況。作爲道教祭祀儀式重要組成部分的祭文,真實再現了宋代社會道教文化發展興盛的面貌,表明宋代社會道教在人們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瞭解和研究宋代社會民俗學的重要史料。這些祭文,就文體名稱而言,分有青詞、朱表、齋文、祈文、祝文、上梁文、祭文等類。就內容上說,包括祈求生命、濟度亡靈、避讓災害、祈請雨雪、禱告土地等方面,就祀神方面看,含有上天神明、城隍土地、雷電水火、閻王地藏等神鬼譜系,是宋代社會祭文較爲集中的一部文書。

其後裔居東鄉縣愉怡鄉禮坊村,有“宋名臣王安禮”石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