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李定國一直被後世所敬仰,他做出了什麼貢獻?

李定國一直被後世所敬仰,他做出了什麼貢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定國是明朝永曆政權抗清名將,民族英雄。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李定國曾以雲南爲根據地堅持抗清多年,他之所以在身後還能長時間得到當地百姓的紀念,和他在領導雲南百姓一起抗清時採取的民族平等政策脫不開關係,因爲整體實力弱於清朝,偏居一方的李定國必須團結雲南等地的各股抗清力量,而要實現這一點,一視同仁且給當地百姓帶來實惠是必須要做到的。

平定土司沙定洲的叛亂,獲得雲南地區老百姓的衷心歡迎

公元1646年底(明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大西軍在張獻忠的率領下和準備進入四川的清軍豪格部對峙,但張獻忠意外中流矢身亡,麾下四義子在孫可望的領導下率軍退入雲南地區,並遵照張獻忠遺言:“明朝三百年正統,天意必不絕之。我死,爾急歸明,毋爲不義”聯絡明軍。1647年4月,大西軍殘部趕跑盤踞在昆明的土司沙定洲後,聯合明朝黔國公沐天波在昆明發出“共襄勤王,恢復大明天下”的口號,正式聯明抗清。

初入雲南,大西軍受到的抵制還比較多,除部分原明朝的官僚敵視他們,依舊視他們爲流寇外,當地百姓也不是很信任這支意外到來的軍隊,爲打消當地的百姓的疑慮,把雲南建立成爲牢固的抗清根據地,大西軍的四位主要領導人商量後決定,由李定國率兵幫助雲南百姓徹底平定民憤極大的沙定洲叛亂,不但可以藉此穩定雲南的地方秩序,也以此獲得被沙定洲欺壓的其餘土司們的好感和認可。

李定國一直被後世所敬仰,他做出了什麼貢獻?

1648年8月,李定國率大西軍圍攻沙定洲的老巢阿迷州(今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轄開遠市)的洱革薴,一戰擊垮沙定洲:“遂破其砦,擒沙定洲及妻萬氏”,並帶其夫婦回到昆明當衆處死:“定國逮定洲、萬氏至昆明,誅之。沐天波叩謝,滇人被沙氏害者,皆以爲快”,此戰後大西軍殘部,特別是李定國獲得了當地土司和百姓的衷心歡迎和擁戴。

剛抓住沙定洲時,李定國就:“焚其砦,招附近地方,附逆者悉不究。降者撫慰賞勞之,出令不許擄掠,違者立斬。迤東全平”。以此取信當地土司和人民,而且也達到了他所想到達到的效果,包括許多和沙定洲結盟過的土司都主動來和李定國聯繫,並且主動投靠:“悉差人投順,並進牛羊米酒勞兵”,僅誅殺沙定洲一人,李定國及大西軍就初步獲得雲南民心。

制定和執行平等的經濟、土地政策,消除少數民族百姓對李定國部的抵制心理

1650年,孫可望率領部分大西軍去了貴州,1652年,孫可望在貴州承認南明永曆政權,並將永曆皇帝接到下轄領地,大西軍正式改編爲明軍。這一段時間裏,李定國獨自鎮守雲南,他在雲南地區大力恢復經濟、發展生產,增加明軍的實力,嚴懲欺壓少數民族老百姓的貪官污吏,鞏固民心,並且,李定國推行的經濟、土地政策實行少數民族和漢族一致的待遇,根據史書的記載,李定國精心制定的政策有:

招撫外逃百姓回家復業,不足者借給牛、種。

所屬州縣士民,照常樂業,錢糧三年免徵,軍民人等,各宜投冊歸。

殷實富戶追逼糧餉。

貪官地主霸佔土田,查還小民。

差人踏看田地所出與百姓平分,田主十與一焉。條編半徵,人丁不論上中下全徵。

括近省田地及鹽井之利,俱以官四民六分收。

興修水利,疏浚海口。鼓勵民間開礦:“凡金銀銅鐵等廠,聽民自備工本開採,抽稅。”

支持和鼓勵商貿活動,但禁止軍隊參與。

改革貨幣,鑄造利於商品交流的銅錢“興朝通寶”。

制定了發展經濟和生產的好政策,就需要監督官員很好的執行,以免惠民之策變成害民之策,在李定國的嚴令和監督下:”重廉吏,除貪酷,不時差人易服色暗訪察,有廉者立加獎擢,貪者立拿斬首,傳示各府州縣”,使得:“全滇之官,無一敢要錢者“。讓當地老百姓,特別是少數民族老百姓擁有了對美好日子的嚮往,並讓他們都體會到真正的平等。

尊重雲南各民族人民的宗教信仰,真正讓他們認可李定國和其麾下的軍隊

李定國在參加抗清前是流寇出身,從來沒有涉及到過民族關係和宗教關係方面,但在雲南地區,也包括貴州地區,因爲多民族混雜而居,宗教信仰也很複雜,這方面就必須要兼顧,民族關係前面說了,李定國用平等的土地和經濟政策一視同仁來處理,宗教關係也必須如此,否則,很容易出大亂子,因此,制定正確的符合當地大多數老百姓認可的宗教政策也提上了日程。

李定國一直被後世所敬仰,他做出了什麼貢獻? 第2張

對於有宗教信仰的少數民族,尊重他們的信仰也是得到他們認可的捷徑,因雲南地區的大多數老百姓信仰佛教,李定國和麾下的主要將領也都開始尊重佛教,不再像以前在中原地區流動作戰時那樣以劫掠爲主,有時候會把寺廟中的僧人趕跑,搶光寺廟中的財物,還把佛像融了變成資源和錢財。到雲南後,李定國還曾專門下達過保護寺廟和僧侶的命令:

晉王李令諭:照得雞足名山,滇西形勝。本藩西征既捷,便道進香,遵麓躋巔,遊覽已悉。惟是峯壑幽深,剎院不無傾圯,詢之僧衆,鹹稱近苦差役,因念其供奉香燭,出於常住,寺僧別無活計,什派宜與從寬,即或增加田賦,有司當爲減豁。至於本山度諜,援納已經通免,自後或奸胥積棍,播害滋端,過往官兵,搜求踐踏,許爾各寺僧人,指名啓究,永爲遵守,俱勿違,此諭。

李定國採取尊重當地老百姓宗教信仰的政策也是符合團結大多數人這一戰略目標的,有了經濟、土地上的平等,再加上宗教方面的平等,雲南地區的老百姓們更容易把李定國麾下的明軍當成是自己人,當地方上的老百姓不再發表不滿的言論,不再在背後鬧騰,李定國纔算是真正在雲南地區紮下了根,爲反擊清軍的軍事行動提供了可靠的大後方,再無後顧之憂。

爲鼓勵少數民族參軍,保證他們的戰鬥力,軍隊中同樣執行少數民族和漢族平等的政策以及軍令

李定國主張實行的各種政策並親自監督順利執行,因其公平對待各民族老百姓,受到了雲南地區絕大多數各族人民的熱情歡迎,不但達到了團結轄地內所有各族人民的目的,也讓他們能真正放心支持李定國的軍隊,開始真心視李定國統率的明軍爲自己人,雲南地區的彝族、壯族、白族、仡佬族、傣族等少數民族青年大批的加入到李定國的軍隊中來。

有當地百姓的支持,李定國的軍隊迅速壯大,部隊中多了不少特別適合在雲貴地區作戰的兵種,比如傣族人指揮的象陣,還有大批不畏箭矢、執標槍大刀、能跣戰(赤腳打仗)的擅長山地作戰的士兵。李定國所轄部隊的軍力也達到了二十多萬,並且後面還有相當的補充兵員,從兵力上有了和清軍決戰的實力和底氣。爲保證軍隊中的團結和戰鬥力,李定國也是實行一概平等的政策。

少數民族士兵是很難管理的,即使是當地土司也無法將各民族的士兵很好的融合起來,但李定國就有這個本事,明末思想家黃宗羲就曾經寫到過:“定國所將半爲薳倮、徭、佬”,但李定國:“御之有法,故能兵民相安”。其實說起來也簡單,就是堅持一視同仁,對少數民族士兵和漢族士兵發放同樣的待遇,例如:

凡兵丁日發米一大升,家口月支米一大斗。生下兒女未及一歲者月給半份,至三歲者如家口支。凡兵有家口者,每冬人給一袍,無家口者,一袍之外,人給鞋襪一雙、大帽各一頂。

當然,除了同樣的待遇,同樣嚴厲的軍令也是必不可少的,李定國所部一向嚴格遵守“五要”原則:“一不殺人, 二不放火,三不姦淫,四不宰耕牛,五不搶財貨。有於一此,軍法無赦”。以此“五要”來約束所轄軍兵,嚴厲的軍紀導致了“兵民相安”,有文人筆記記載:“予至長沙,人皆言定國兵紀極嚴,駐師半載,居民不知有兵”。

李定國一直被後世所敬仰,他做出了什麼貢獻? 第3張

李定國麾下的少數民族士兵和漢族士兵拿着同樣的待遇,家中無憂,遵守同樣嚴厲的軍紀,有大後方和佔領地的老百姓衷心擁戴,戰鬥力不高都不行,根據史料的記載:“安西李定國統十萬鐵騎出楚。薳薳僰子,精悍絕論,象綺雲擁雷吼,其素煉之旅,皆西北驍健,久養初出,無不以一當百”。在之後,這支以少數民族士兵爲骨幹的軍隊殺得清軍膽寒,清軍恐懼的將這些善戰的士兵稱之爲“蠻兵”,一度望之即逃。

李定國能獨立支撐西南地區的抗清大業近二十年,且在孫可望投清後,還能保證大後方的穩定以及軍隊中的戰鬥力,離不開他主動實施的民族團結政策。在他經常轉戰的雲南、貴州、廣西、湖南等地,少數民族衆多,民風彪悍,沒有大智慧是很難在當地得到擁護的,好在李定國頭腦清晰,對他制定的民族平等政策能監督且嚴格執行下去,這才能在西南地區一度“所向無敵”。

當然,李定國最後是失敗了,他的失敗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嚴格來說,沒有李定國,南明恐怕還延續不到清朝康熙年間。李定國的抗清事業雖然失敗,但他本人卻在雲南地區人民的心中存活了下來,因爲他堅定不移的實行民族平等和團結政策,他在雲南地區的威望以及受到的敬仰是其他人遠遠不能相提並論的,這從文章開頭中提到的祭拜“漢王廟”成爲了當地人民堅持數百年的節日就能知道,清軍入關後,南明將領中,能比得上他的還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