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皇帝作爲最高統治者 皇帝犯錯了又應該怎麼處理

古代皇帝作爲最高統治者 皇帝犯錯了又應該怎麼處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任何人都會犯錯,古代皇帝犯錯了怎麼辦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我們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中國古代幾千年來,始終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皇上犯錯該怎麼辦?

平民百姓哪怕是官員犯了錯,就該批評、悔過、道歉甚至處罰。但是皇上太特殊了,皇帝的權威有時候還需要保護。而皇帝自己呢,從人的本性來講,誰能願意道歉、認錯,或者心甘情願接受處罰?那麼皇上犯錯了該怎麼辦?

古代皇帝作爲最高統治者 皇帝犯錯了又應該怎麼處理

一、小錯

皇帝犯錯首先要向大臣道歉,然後纔是百姓。而且他犯的錯,大臣知道、百姓也未必知道。所以皇上犯錯了,第一個辦法是向大臣那口頭認錯。

中國有句老話叫君無戲言,自古以來皇帝的話就是王法。然而在歷朝歷代,也有一些皇帝犯了錯誤,不單是被臣子懟得沒話講,還得乖乖收回成命向臣子道歉。

當然這些皇帝犯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不會動搖國家根基的小錯誤,選擇認錯的方法呢,也很簡單直白,就是口頭認錯道歉。

能放下面子道歉的皇帝都不一般,而是歷史上一些鐵腕治國的強人。

晚唐時期、唐宣宗李忱,他的能耐比他的祖宗李世民,也不見得差多少。因爲在晚唐時候經過安史之亂,大唐的國力已經不行了。但是唐宣宗爲解決安史之亂遺留下的種種問題,可以說想盡了辦法,而且確實也卓有成效。

唐宣宗一生政績卓著。當然他治國是一副鐵腕強人的派頭,雖然每次跟大臣議事的時候都和顏悅色,工作的時候不發火,但每一次談罷工作跟大臣閒聊的時候,非常嚴肅,把大臣們工作中存在的失誤點出來,有些大臣嚇得面如土色。

那麼他自己犯錯了怎麼辦呢?事情是這樣的。唐宣宗的親舅舅鄭光。倚仗自己是皇親國戚,佔地圈莊園還不交稅,偷稅漏稅。正好遇上一位剛正不阿的京兆尹(首都市長)韋澳。見鄭光竟然知法犯法,就把鄭光莊園管事的人收監了,這可急壞了鄭光。

古代皇帝作爲最高統治者 皇帝犯錯了又應該怎麼處理 第2張

這人是鄭光左膀右臂,他趕緊跑到他姐姐鄭太后(唐宣宗生母)那訴苦,希望鄭太后能向皇帝求情,鄭太后覺得自個兒子很孝順,就把這事兒跟唐宣宗說了,讓唐總想着辦法把人給放了。

母親開口了、又是爲了舅舅,唐宣宗就找來韋澳求情。結果被韋澳堵回去了。韋澳說:“鄭光家莊園那個管事,犯的是偷稅漏稅的國法,難道因爲鄭光是皇上的舅舅,就徇私枉法嗎?”

唐宣宗只能語帶懇求地說:“要不這樣行吧,你把那個管家捆起來打一頓,打完放了就算了。”皇上和顏悅色、卑躬屈膝到這一步,照理說一般大臣都給面子。

古代皇帝作爲最高統治者 皇帝犯錯了又應該怎麼處理 第3張

沒想到這位韋澳大人是一個剛正不阿的人,直接就懟了回去:“皇上您要想從輕發落他也好辦,您下命令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您直接下個聖旨把他放了,那我奉旨就是了。您又要我依法辦事,還要我循私情,這我可更弄不了。”

把唐宣宗懟得啞口無言。經過一番思考,唐宣宗認識到自己做得不對,他很真誠地向韋澳道歉:“我不對,你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回去跟母親鄭太后說:“讓我舅趕緊交錢吧,韋澳這個人我也制服不了,再不交錢,就不單是管事人受處罰,可能我舅都得被弄進去。”

唐宣宗這一番添油加醋,鄭太后也嚇得不輕,趕緊讓自己弟弟把錢補上。

唐宣宗雖然受了臣子的窩囊氣,卻沒有怪罪對方。可以看出他是個好皇帝。這一點跟他老祖宗李世民很像。李世民當年虛心聽取魏徵的意見,而且魏徵批評皇上也不講情面,李世民也多次向魏徵道歉。

其實這一點非常重要。現今生活中的單位領導犯了錯,若不向周圍人道歉,久而久之下級就會認爲這人根本聽不得不同意見。不敢說一些不同意見,時間長了,領導就等於啥也不知道,只能聽得到好話,對未來發展非常不利。

二、大錯

皇帝犯了大錯,國家遭受了大災,甚至政權動盪,這時候就有另一種常見的認錯辦法,發佈罪己詔。

罪己詔是古代皇帝檢討自己過失過錯,發佈的一種文書,它比口頭認錯兒更具備正規性。

罪己詔有兩個功能:一是表達皇帝爲了國家和人民,願意把事情辦好的願望;二是可以籠絡人心。

古代皇帝作爲最高統治者 皇帝犯錯了又應該怎麼處理 第4張

君王下罪己詔,一般也分爲兩種情況:一種是被形勢所逼,不得不下罪己詔;第二種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真心悔過。其實大部分罪己詔都是第一種情況,爲形勢所迫。

當然也有真心悔過的,比如漢武帝晚年下的《輪臺罪己詔》。被認爲是最有名的,也是最真情實意懺悔錯誤的一份罪己詔。

漢武帝那個時候的西漢很強盛,但是到他晚年出現了統治危機。這種統治危機是他自己作出來的。

他晚年時一心想要成仙,相信方士和巫術,對身邊人疑神疑鬼。還誤信小人讒言,認爲有人用巫蠱之術害他。所以漢武帝發動了對巫蠱之術的清算,史稱巫蠱之禍。有大量的上層軍政人物被殺,動搖了國家根本。

當時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用巫蠱詛咒漢武帝,結果父子同下大獄。大將軍衛青的長子長平侯也被誅殺。更嚴重的是,太子劉據也被人誣陷,結果劉據不甘心束手被擒,起兵反抗,失敗之後自殺身亡。皇后衛子夫也上吊自殺。

結果痛失愛妻愛子的漢武帝,這時候如夢初醒痛悔不已。把害太子這些人都給打入死牢,可這樣一來朝廷就亂了。每天都死人,大家過的噤若寒蟬。

巫蠱之禍雖然是漢武帝的家事,但是君王的家事就是國家大事。一旦要出事,必然波及衆生、血流成河、國家動盪不安。

漢武帝確實後悔了,他深刻反思了自己所作所爲,親自寫了罪己詔,詔告天下。向全天下人公示自己的罪狀,推翻了以前自己一直奉行的一些政策、口諭,並且下令停止苛捐雜稅,讓老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中國曆代皇帝裏,向漢武帝這麼誠懇,向天下百姓認錯的皇帝不多。所以這一點,還是贏得了當時百姓的民心。

古代皇帝作爲最高統治者 皇帝犯錯了又應該怎麼處理 第5張

衆多皇帝的罪己詔當中,漢武帝應該說這個罪己詔是最真誠的。還有一個罪己詔很滑稽,就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份罪己詔。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袁世凱當大總統,接着他冒天下之大不韙,當起洪憲皇帝。結果激起了全國各階層的憤怒。在民憤之下登基短短83天后,袁世凱迫於各方壓力,宣佈取消封建皇帝制度,恢復中華民國,並下了一紙罪己詔。

袁世凱在各方憤怒討伐之下,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他退位77天之後病死。他這份罪己詔也成了最荒唐最尷尬的懺悔。

在中國歷史長河當中,從漢文帝第一次發佈罪己詔,到袁世凱最後一次發佈罪己詔,總共有89位皇帝下過260多份罪己詔,跨度長達2085年。形成了中華皇帝獨有的罪己文化。

罪己詔往往是皇上,爲了安撫民心,不得不下。因爲一道罪己詔等於讓老百姓都知道皇上有錯,這對皇上的權威肯定是個動搖,所以一般皇上不到萬不得已不這麼幹。像漢武帝那種因爲失去了親情,而真心悔過的,確實不多。

三、不大不小的錯

犯小錯口頭道歉、犯大錯罪己詔,但是錯誤不大不小,光口頭道歉還不足以體現法律的威嚴,這時候怎麼辦呢?

三國,曹操討伐張繡的時候,規定士兵不能禍害老百姓田地,結果他自己的馬受驚了,馬踏青苗。

按曹操之前的規定就得斬首,但是他是三軍統帥,不能死,就割發代首。因爲在古人眼裏看來,頭髮代表父精母血,跟自己的首級差不多,所以曹操割一綹頭髮掛在旗杆上,用自己的頭髮代表首級,名義上自己也接受了斬首的懲罰,以此平復軍心、要買民心。

還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大清皇帝入關之後,修自己的陵寢面臨缺乏上等材料的問題。短時間內想弄到好料挺費勁,就把眼光盯到大明皇帝陵上,經常把十三陵這些大明皇帝陵給拆了,把裏邊好料拿出來修自己的陵墓。這種情況下,有些大臣就不滿意了。

從皇太極開始到入關之後,順治、康熙、雍正都幹過這事,到乾隆的時候變本加厲。

拆明陵的材料來修建自己的陵墓,還包括皇宮也用得上。一些漢臣意見就很大。劉墉就對乾隆說:“大清律裏面有一條偷墳掘墓斬立決,您是大清皇帝,怎麼公然違背律法呢?何況您這麼幹,豈不寒了天下漢人的心。”

乾隆一想也對,是自己這事做得不對,但事情已經做了,怎麼辦呢?也不能把乾隆來個斬立決。

這時候劉墉出個主意,讓乾隆下江南,並且讓乾隆在衣服裏面穿件肚兜,把這個肚兜裏的棉布繩子改成銀鏈子,這樣暗含皇帝披枷帶鎖發配江南,以此贖罪。

古代皇帝作爲最高統治者 皇帝犯錯了又應該怎麼處理 第6張

乾隆一琢磨,這辦法不賴,保全了面子,也算給朝中漢臣一個交代。乾隆聽從了劉墉的建議,把肚兜的布帶改成銀鏈,就這麼去江南。後來這種銀鏈肚兜傳入民間,還成了古代一個時尚內衣。

坦白來說每個人一生都會犯錯,認個錯沒什麼了不得,尤其是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無論是政策還是法規,都有可能犯主觀主義錯誤,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這時候向百姓道個歉沒什麼了不得,也不會損害自己的形象。反而一味地塑造偉大、光榮,把自己推向神壇製造個人崇拜,這就有好大喜功的嫌疑。在現代文明社會裏是完全不必要的,有的時候最高統治者的道歉,往往代表着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