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孫權六次攻打合肥都失敗 孫權對合肥究竟有什麼執念

孫權六次攻打合肥都失敗 孫權對合肥究竟有什麼執念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孫權一生六次攻打合肥都以失敗告終,孫權爲何拼了血本進攻合肥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在三國時代,合肥堪稱吳主孫權最大的“噩夢”由於孫權這輩子五次攻打合肥都以失敗告終,應該是孫權一生最大的隱痛。尤其是在建安二十年(215)的合肥之戰,更成就了張文遠威震逍遙津一生的威名。而孫權也以“孫十萬”之名名垂青史。孫權打不下合肥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孫權不知兵,但又願意瞎指揮,如果孫權打合肥的時候像赤壁之戰,像夷陵之戰一樣,徹底放權的話,孫權是有機會拿下合肥的。而孫權也以“孫十萬”之名名垂青史。

孫權六次攻打合肥都失敗 孫權對合肥究竟有什麼執念

那問題在於,孫權爲何這麼執着於拿下合肥呢。曹魏與東吳兩國對峙,對於孫權來說,長江防線構成巨大威脅就是合肥,而合肥始終控制在曹魏手中。合肥位於淮河與長江之間,戰略非常重要。魏國控制合肥,有兩點好處:第一,阻止孫權北上越過淮河,從而進攻曹魏的中原地區,第二,只要守住合肥,就等於把一柄利劍懸在東吳的頭上,只要孫權有異心。曹魏只要從合肥出兵,孫權就得退兵,而如果孫權拿下合肥,就可以長驅直入直抵曹魏江淮腹地。

孫權執意拿下合肥是出於魯肅的戰略規劃,在東吳四帥裏魯肅無疑是最低調和最無感的一個。但實際上魯肅卻是東吳的戰略規劃大家,魯肅對東吳的戰略規劃是:“佔據全長江,以奪取荊州,揚州、益州與北方二分天下。待時機有變,退可偏安自守,進可一統天下。在赤壁之戰以後,揚州被曹魏佔據,益州被劉備佔據,荊州是三家平分,在這種情形下,作爲江淮地區的戰略樞紐,合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合肥的戰略的地位就凸顯出來,合肥就成爲東吳的大門,孫權得到合肥後,可以重兵屯於此,長江防線高枕無憂。進可攻,北上出淮河,進取中原,退也可守,當然孫權對北伐的興趣並不大,佔據合肥的目的就是想守住江東。這纔是孫權不惜代價也要拿下合肥的原因。

孫權六次攻打合肥都失敗 孫權對合肥究竟有什麼執念 第2張

在三國時代,如果沒有絕對的優勢,去進攻一座固若金湯的城池,基本上是打不下來的。想要攻下一座大城,你要麼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要麼擁有破開城牆的利器。可惜這些孫權都不具備。東吳攻取合肥屬於典型的攻堅戰。雙方除非實力差距懸殊,否則一般不可能出現一邊倒的形勢。大家都是在耗,在國力上,曹魏根本不遜於東吳。換句話說,東吳國完全不佔優,甚至於是處在全面劣勢中。因爲攻城是個技術活,而曹魏的經驗積累明顯要多於東吳。還有就是東吳真的不習陸戰,江南地區不僅不產馬,還不利於訓練騎兵。孫權就算能訓練出一支騎兵,也難以和曹魏對比。

合肥雖爲水陸交通幹道,城池卻在陸地上。這便意味着,孫權想要進攻合肥,便必須要上岸。而上了岸,就徹底喪失了自己的優勢,尤其是在滿寵營建合肥新城後,合肥後方支援充沛;而東吳一方,甚至都不敢離河道太遠。這種條件之下,吳國攻下合肥的可能性就更困難了。孫權想要再攻城略地,便需要被動拉長戰線,深入陸地與曹魏軍隊作戰。那就更沒有希望了。而且曹魏和東吳雙方都知道合肥的戰略的重要性,所以曹魏拼死也要守住。

孫權六次攻打合肥都失敗 孫權對合肥究竟有什麼執念 第3張

合肥最後簡直成了整個東吳的夢魘,孫權晚年,面北而立遙望合肥,良久之後,命十萬大軍淹沒了魏軍南下的交通要道,徹底放棄了對合肥的執念。在孫權駕崩後,吳太傅,輔政大臣諸葛恪爲了提高自己的政治資本,同樣是率軍圍攻合肥新城,但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拿出來。而這次圍攻新城不利,諸葛恪是下了血本的。依舊是無功而返,卻導致自己喪命,直到東吳直至滅亡,也沒攻下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