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趙高膽敢弒殺秦二世胡亥 趙高哪裏的權力

趙高膽敢弒殺秦二世胡亥 趙高哪裏的權力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高爲什麼能指鹿爲馬,弒殺秦二世胡亥?趙高哪來那麼大的權力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趙高之所以能夠指鹿爲馬,從表面上來看,是因爲胡亥太過昏庸,趙高趁機掌握了大權。但是從根本上來看,這其實是秦朝制度漏洞的體現。

趙高膽敢弒殺秦二世胡亥 趙高哪裏的權力

作爲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在制定自身制度的時候,基本上沒有先例可循。在秦始皇之前,中國歷史上也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有皇帝這麼大的權力。不管是夏商時期的王,還是西周時期的周天子,雖然名義上是天下共主,但實際上的權力,其實都比後來的皇帝要小。

而皇帝權力幾乎無限的這個特點,就成了秦朝制度最大的漏洞:在這種權力高度集中的體制下,如果皇帝是一個很英明的人,比如秦始皇,那國家自然可以正常運轉。但是一旦皇帝稍微放鬆一點,或者能力差點,這種至高無上的皇權,就很容易被皇帝身邊的人竊取。

這就是秦朝制度最大的漏洞!

而在秦始皇去世之後,作爲皇帝身邊最近的人,趙高顯然就發現了這個漏洞,然後合理利用了這種規則漏洞,一步步篡取了秦朝的最高權力。

在秦始皇活着的時候,趙高的正式官職,叫做中車府令。中車府令這個官職,並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官職,就是給皇帝管車馬的。在整個秦始皇時代,趙高在史書上沒有任何詳細的事蹟記載。

我們只知道,這期間他因爲擅長法律,曾經被秦始皇派去教胡亥法律,成了胡亥的法律老師。另外,秦始皇活着的時候,趙高曾經犯過法,當時負責管事的蒙恬想要直接處死他,但是秦始皇因爲看趙高比較順眼,所以赦免了他。

趙高膽敢弒殺秦二世胡亥 趙高哪裏的權力 第2張

除了這些之外,史書上就再也沒有任何關於趙高早年生活的記載了。所以在秦始皇活着的時候,趙高真的不是什麼重要人物,他就只是秦始皇身邊的一個服務員領班,或者車隊司機隊長而已。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偏偏在秦始皇病重之後,直接影響了歷史的走向。

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在第五次巡遊的途中病逝。當時趙高作爲管理車馬的官員,一直貼身侍奉秦始皇。而除了趙高之外,還能有資格經常來見秦始皇的人,就只剩下丞相李斯了。

所以,當秦始皇去世之後,趙高只要聯合李斯,就能完全控制住秦始皇的車駕,阻止外人前來探望秦始皇,封住消息。同時,兩人還能篡改秦始皇的遺詔,選擇賜死在北方監軍的扶蘇,立胡亥做了新的皇帝。

這其實就是秦朝制度最大的漏洞之一。

要知道,雖然我們看很多古裝劇當中,聖旨一般都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下發了聖旨之後,所有人都要執行。而且,很多古裝劇當中,也不乏一些篡改遺詔,另立新帝的情節。

但在正史上,像篡改遺詔這種事情,其實是非常罕見的。

因爲從漢朝開始,聖旨這種東西,就不再是可以隨意下發的了。一般來說,皇帝下面會有一個專門的祕書處,這個祕書處在不同的朝代,名稱不一樣。在漢朝的時候,就是尚書檯之類的東西。在這個祕書處裏面,會有一羣專門的人,審覈皇帝聖旨上的命令,有沒有錯誤。如果有錯,他們可以把聖旨退回去,指出皇帝的錯誤。

當然,最後改不改,那就是皇帝自己的事情了。

而到了隋唐時期之後,這個工作更是被細化了,直接被分成了起草、審議、執行三個部分。在那之後,皇帝想要下發一個聖旨,理論上來說,得先和大臣們說一下自己的意思,讓大臣們幫自己起草文件。然後,再把文件送到下一個部門,專門完成審覈工作。如果審覈無誤,纔會真正發下去,交給六部執行。

趙高膽敢弒殺秦二世胡亥 趙高哪裏的權力 第3張

就比如說唐朝初期大名鼎鼎的魏徵,他就是負責搞審覈聖旨的那個工作。所以如果李世民想下聖旨,聖旨上有什麼命令,魏徵覺得有毛病,他完全有權力把這份聖旨退給皇帝,然後高喊一句‘我不同意’。

當然,皇帝也有權力,換上一個聽自己話的人,來負責審覈工作。要是那樣的話,皇帝自然是什麼命令都能發下去了。

不過在秦朝的時候,基本上完全沒有這樣的部門。如果秦朝有這樣的部門,那趙高篡改遺詔之後,得先送到審計部門去審覈,確認這個聖旨的命令,完全沒有問題之後,才能真正送到邊境,去賜死扶蘇。

當然,準確來說的話,秦朝也不是沒有這樣的職能。只不過管這個事的人,就是李斯。所以當李斯和趙高聯手之後,兩人就可以輕易篡改遺詔,直接賜死扶蘇,然後扶胡亥上位。

在後世的那些朝代,是有專門的部門,來阻止這種‘亂命’的出現。畢竟,大家都知道,皇帝也是人,也會犯錯。萬一哪天皇帝喝多了,胡亂下命令,那下面要不要執行呢?所以必須得有人來負責審覈聖旨。但是因爲秦朝沒有先例可循,沒有這種審計部門,所以纔給了趙高鑽空子的機會。

而接下來,隨着扶蘇被賜死,胡亥上位。趙高也被升官,成了郎中令。在秦朝的官員體系當中,郎中令是九卿之一,地位已經不算低了。而郎中令的職責,則是負責皇宮守衛、勸諫皇帝、轉交大臣們的奏章等等。

這無疑是秦朝又一個制度上的巨大漏洞。

要知道,如果放到後世的話,雖然也出現過大宦官權傾朝野,架空皇帝的現象。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宦官,同時擁有郎中令所擁有的這些權力。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如果皇帝身邊有一個官員,全權負責皇帝的安保工作,同時還負責管理皇帝對外交流的所有渠道。那這個官員,是不是就可以完全阻擋其他人面見皇帝,繼而徹底架空皇帝了?

所以在後世的時候,安保、諫言、聯絡渠道這些工作,是分成好幾個部門來負責的。而且,這些部門當中,還存在相互制約的情況。就比如說安保,絕對不可能是整個皇宮的安保,都由一個人來負責,這是絕對不現實的!

趙高膽敢弒殺秦二世胡亥 趙高哪裏的權力 第4張

一般來說,後世的皇宮安保,都是皇帝貼身護衛,歸一個人管,或者歸皇帝自己管。宮牆內的守衛,歸一個人或者給部門管;宮牆外站崗的那些守衛,歸其他人管;而京城周圍的駐軍,同樣也有專門的人負責。

至於說影視劇裏那種所謂的‘御林軍大將軍’,一個人轄制皇宮和京城內所有的軍隊,這種情況,在真正的歷史上,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

可是在秦朝的時候,偏偏就有郎中令這樣一個怪胎的存在!

秦始皇活着的時候,因爲秦始皇能力很強,所以倒也不怕郎中令想架空他。只要郎中令有這個念頭,秦始皇馬上就能發現。但是等到胡亥上位之後,因爲胡亥本身就不想管事,所以接下來,趙高就利用這個漏洞,開始興風作浪了。

首先,趙高把胡亥身邊的人,都換成自己的人。如此一來,胡亥就越發信任趙高,不再信任其他人。同時,趙高還慫恿胡亥,鞏固自己的皇位,殺掉所有兄弟姐妹。

在趙高的慫恿下,後來,胡亥直接對自己的兄弟們揮動了屠刀。秦始皇所有的子嗣,基本上在這兩年當中,都被胡亥自己給殺絕了。

隨着皇嗣被殺絕,來自皇族那邊的壓力,驟然降低,接下來趙高就可以進一步架空皇帝了。再之後,趙高把目標放到了李斯頭上。每次李斯來拜見胡亥,趙高總是會壓着不見。等到胡亥正在吃喝玩樂的時候,再放李斯進去。

如此一來,時間長了之後,胡亥自然也就越來越討厭李斯。

最後,趙高又設了一個局,說李斯謀反。當時陳勝吳廣已經起義,負責在前線率兵鎮壓起義軍的,恰好就是李斯的長子李由。所以這樣一來,胡亥也就對趙高的說法更信了幾分。同時,因爲趙高把持了所有對皇帝進言的通道,就算是李斯和他下面的那些官員,上書爲李斯伸冤!這些奏章,也會被趙高控制,根本不可能交到胡亥手裏。

所以最終,李斯被扣上了一頂謀反的帽子,全家都被處死了。

或許,一直到死,李斯都沒想明白:自己到底是怎麼輸給趙高這樣一個宦官的?明明自己纔是丞相,手握大權,怎麼稀裏糊塗就被砍了呢?

趙高膽敢弒殺秦二世胡亥 趙高哪裏的權力 第5張

而李斯被殺之後,整個秦朝高層的官員,自然就越發噤若寒蟬。

順便說一句,當時被砍的,其實不光只有李斯一家,還有另一位丞相馮去疾。只不過和李斯相比,馮去疾在歷史上的名氣稍小一些,所以大家往往會忽略他。

而這樣一來,兩位丞相同時被殺,這對於整個秦朝中樞官員,會產生多大震撼,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與此同時,趙高又開始清理李斯和馮去疾的那些鐵桿支持者,徹底把朝堂清洗了一遍。到了這個時候,已經很少有人再敢講真話了。

也就是在這樣一個時候,趙高某天把一頭鹿拉到朝堂上,非得說這頭鹿是馬。有的官員比較正直,不願意和趙高同流合污,依然堅稱自己看到的是鹿。然後,回頭趙高就開始找各種機會,把這些大臣都給除掉了。

這樣一來,朝堂上還剩下的,自然就都是那些趨炎附勢,不敢說真話的大臣了。

但實際上,我們可以想一個問題:這些大臣,此時真的是害怕趙高嗎?或者說,他們真的是怕趙高本人嗎?

答案其實是否定的。

此時的趙高,雖然權力很大,但他手裏的權力,並不是來自於他本人,而是來自於他身後的胡亥。只不過,胡亥當時被他架空了,他可以替代胡亥行使這種權力而已。同時,趙高沒有軍權,那些秦國將軍,雖然不願意得罪他,但是也不可能效忠於他。

所以,當趙高後來刺殺的胡亥,然後召集文武百官,想要自己稱帝的時候。所有的官員雖然不敢說話,但是也基本沒人站出來,主動支持趙高做皇帝。因爲大家知道,趙高的權力,其實完全來自於胡亥。而如今胡亥被殺了,趙高還有多少權力,這事其實是存疑的。

趙高膽敢弒殺秦二世胡亥 趙高哪裏的權力 第6張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後來趙高不得不擁立了子嬰,作爲新的秦王。而子嬰上位之後,只是憑藉身邊幾個親近宦官的支持,就輕易反殺了趙高。而趙高死後,他的那些黨羽,也瞬間作鳥獸散了。

這就是趙高指鹿爲馬的整個過程。

實際上,趙高能夠篡權,甚至能夠弒君,從根本上來說,其實就是秦朝的制度出了問題。因爲皇帝權力太大,而皇帝在行使皇權的時候,又沒人能夠稍微制約一下皇權。這就給了趙高篡權的機會。

如果要是放到後世,就趙高這種操作,真的未必能夠奏效。別的不說,光是篡改遺詔、賜死扶蘇這一段,拿到隋唐之後,就根本不現實。因爲篡改的聖旨,根本就發不出去。

說到底,這還是秦朝的制度問題。至於人禍,只能說只引爆制度問題的一個導火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