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郭孝恪爲國捐軀後爲什麼反而被剝奪官職?

歷史上郭孝恪爲國捐軀後爲什麼反而被剝奪官職?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這些人物也頗受爭議,其中郭孝恪的一生是經歷過人生百態,也是人們議論的對象。那麼歷史上郭孝恪爲國捐軀後爲什麼反而被剝奪官職?請聽我詳細道來。

年輕時的郭孝恪跟草根時期的漢高祖劉邦有點像,胸懷大志,但卻不事生產。他的父親和哥哥都認爲這小子將來一定會是個混跡鄉里的無賴。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郭孝恪糾集了數百名跟自己志趣相投的“好漢”投奔到瓦崗軍李密手下,從此開始了軍旅生涯。從履歷上看,郭孝恪應該是那種五大三粗的武夫,可實際情況卻截然相反。雖然出身不怎麼樣,早年也沒得到過系統教育,但有些人就是天生骨骼驚奇,在某些方面有特別的才能。就比如郭孝恪雖然是混混頭子出身,但他卻特別擅長謀略,屬於軍師型人才。

歷史上郭孝恪爲國捐軀後爲什麼反而被剝奪官職?

郭孝恪在李密手下頗受器重,可惜後來李密兵敗,他的部將們只好各奔前程,郭孝恪與李勣一起投奔李唐。

武德四年(621年),當時還是秦王的李世民率軍攻打割據洛陽的軍閥王世充。可正在兩軍交戰的關鍵時刻,河北軍閥竇建德率10萬大軍南下馳援王世充。當時衆將都建議李世民先行撤軍以免陷入前後夾攻的境地,可郭孝恪卻提出固守虎牢關,圍洛打援的策略。李世民採納了郭孝恪的建議,並在後來的戰爭中大獲全勝,一舉殲滅竇建德和王世充兩大勁敵。戰後論功行賞,李世民大讚郭孝恪功勞在衆將之上,晉升他爲上柱國。

歷史上郭孝恪爲國捐軀後爲什麼反而被剝奪官職? 第2張

大唐江山初定後,郭孝恪轉赴地方工作,歷任貝州(今河北清河)、趙州(河北趙縣)、江州(今江西九江)、涇州(今甘肅涇川)四州刺史。後來李世民又將他調回長安,任太府少卿、左驍衛將軍。

貞觀十六年(642年),唐朝版圖擴展至西域。李世民決定在西域的交河城(在今新疆吐魯番西北約五公里處)設立安西都護府。在安西都護(都護府主官)人選方面,李世民先派自己的妹夫喬師望出任。不過安西都護府地處西域,遠離大唐核心區域,所以都護府主官必須要由一位能震得住場面的人出任,喬師望的綜合能力還是略顯不足。因此沒過多久,李世民就改任郭孝恪擔任安西都護兼西州刺史。

歷史上郭孝恪爲國捐軀後爲什麼反而被剝奪官職? 第3張

郭孝恪在開國戰爭中立過大功,有豐富的軍事經驗,還有多年地方主政經歷,因此派他鎮守西域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事實也證明,李世民的選擇完全正確。郭孝恪到任後一方面安撫治下的百姓,一方面又指揮軍隊迎擊來犯之敵。在多次打敗西突厥的進攻後,郭孝恪意識到與其被動防守,不如主動出擊。於是他趁西突厥的處月、處密兩個部落退兵之際發動反擊,一舉將其擊潰。

貞觀十八年(644年),西域的焉耆國王龍突騎支叛唐歸附西突厥。郭孝恪聞訊後二話不說,親率三千步騎出銀山道,夜襲焉耆,生擒龍突騎支。之後他又率軍在銀山(今新疆托克遜西)迎擊趕來支援焉耆的西突厥騎兵部隊,再次給予對方迎頭痛擊。

歷史上郭孝恪爲國捐軀後爲什麼反而被剝奪官職? 第4張

貞觀二十一年(647年),西域大國龜茲與唐朝決裂。李世民任命左驍衛大將軍阿史那社爾爲統帥,會同安西都護郭孝恪部,以及鐵勒十三部、東突厥、吐谷渾等組成一支十餘萬人的多國聯軍部隊征討龜茲。唐軍以犁庭掃穴之勢攻破龜茲都城,生擒龜茲國王布失畢。之後阿史那社爾繼續率軍追擊龜茲殘部,郭孝恪則帶着少量人馬留在龜茲負責戰後事宜。

郭孝恪身經百戰,文武雙全,再加上經略西域多年,由他留守後方按說是最佳人選。然而可能是此前的行動太過順利導致郭孝恪愈發輕敵。他不聽旁人勸告,堅持在城外駐軍。結果原龜茲國相那利暗中與城內降兵勾結裏應外合對郭孝恪部發起攻擊,郭孝恪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再加上手頭兵馬不足,最終與兒子郭待詔一同戰死。

歷史上郭孝恪爲國捐軀後爲什麼反而被剝奪官職? 第5張

郭孝恪的死訊傳至長安後,唐太宗李世民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他認爲郭孝恪雖爲國捐軀,但起因卻是由麻痹大意導致的,還連累衆多將士也一併陣亡,因此下詔追奪郭孝恪的官職。後來李世民又聽聞郭孝恪在經略西域期間生活極盡奢華,牀帷器物也多用金玉裝飾,而阿史那社爾卻生活節儉,與其形成鮮明對比。李世民對臣下們說道:“從生活作風上就可以看出阿史那社爾和郭孝恪的優劣,如今郭孝恪爲寇虜所屠,結局也算是咎由自取。”

郭孝恪父子皆爲國捐軀,結果卻落得這樣一個下場,是李世民刻薄寡恩嗎?其實不然。身爲泱泱大國的最高統治者,李世民必須要堅持摒棄個人好惡,對臣子們一視同仁。郭孝恪有功,所以才能夠一路加官進爵,被委以重任。郭孝恪有過,自然也就應該接受處罰。如果拎不清功過,將其混爲一談,那李世民也就不配成爲後世傳頌的千古賢君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