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范蠡是什麼時候看透勾踐的?他是如何評價勾踐的?

范蠡是什麼時候看透勾踐的?他是如何評價勾踐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勾踐願意臥薪嚐膽的時候,范蠡就知道他是一個底線很低的人。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注意,不是沒有底線,而是底線很低。

西周建立後,周公旦以“禮法”建立了一套新的尊卑秩序,禮法的最根本目的雖然是爲了鞏固小邦周的統治地位,但也一樣是需要以“道德”作爲手段來實現統治,所以在周代時,一個君主的“道德底線”很重要,比如“君王死社稷”、“寧死不屈”這種種表現、都是底線的一種。

范蠡是什麼時候看透勾踐的?他是如何評價勾踐的?

可勾踐這位越王,他就能“忍辱負重”。

在後世人看來,忍辱負重是好品德,事實上,這確實是一種難得的個性,可在周代時,君主的忍辱負重絕不是好品德的象徵,因爲在大臣們看來,一個君主如果面臨了亡國危機,應該是以身殉國,而不是舉手投降,甚至獻上妻子成爲其他君主的奴隸

周代的立法就奠定了這一種底線,而勾踐則是打破了這種底線,把底線拉得更低,這也就意味着兩件事:

一、勾踐未來假如能活下來,那麼必將殺掉那些見證過他狼狽不堪的臣子,以此來重塑威嚴。

二、一個沒有尊嚴底線的君主,也同樣不會有道德底線,一旦有臣子威脅到他,那麼便是悲哀的下場。

范蠡到底是何時看透勾踐,我認爲得從三個階段來看。

第一階段:勾踐自負失國。

在勾踐被吳王夫差俘虜前,越國其實是將吳國按在地上打的,勾踐曾經在“㰎李之戰”中擊敗上一任吳王闔閭,闔閭正是夫差的父親。

㰎李位於現在的浙江嘉慶,而越國和吳國的核心地帶都地處江南,這片富庶的土地自然會引起兩個大國的互相侵略,吳王闔閭則是略遜一籌,被勾踐擊敗後不久因重傷去世,闔閭在去世前,絕望地告誡夫差一定要“報仇雪恨”,夫差自此不敢忘卻兩國的仇恨。

據說夫差爲了時時刻刻牢記這份血海深仇,他讓自己的侍衛一看到他就大聲大聲:夫差,你可忘了血海深仇嗎?夫差一聽則是全身抖擻而後回答:絲毫不敢忘卻!

范蠡是什麼時候看透勾踐的?他是如何評價勾踐的? 第2張

就在這種高度的精神壓力下,夫差迅速讓吳國強大起來,在此期間,夫差不貪圖美色,做事兢兢業業,重用伍子胥,反觀勾踐,因爲他間接殺死了闔閭,便讓他有些掉以輕心了,此起彼伏的形勢下,吳國就漸漸有了擊敗越國的實力。

其實勾踐的“本性”一直都不好,只不過他是君王,很多事情並不會學在史書上,可根據勾踐最後的一系列操作,就不難看出來他很自負,不聽他人言,甚至是看不起他人。

吳國強大後,直接公開籌備力量攻打越國,勾踐自然不可能不知道這事,於是他決定“先發制人”,攻打吳國先,他認爲他自己能將闔閭送走,一樣能把夫差搞定。

於是勾踐率先派遣精銳攻打吳國,在此之前,范蠡不斷勸阻勾踐,勾踐一意孤行,果不其然,勾踐非要客場作戰,在無錫的夫椒被夫差打得大敗,差點就全軍覆沒了,而在戰敗後,勾踐被夫差包圍在會稽,這個時候的勾踐如果有骨氣一點,那麼就衝鋒突圍彌補自己的錯誤,即便是戰死了,也起碼不失國君之名聲。

可勾踐卻怕了,爲了活命,范蠡現在說的什麼話他都聽,於是范蠡建議他“投降”求生,聽到范蠡的話,勾踐二話不說答應了,其實勾踐的“爽快”是讓范蠡感到有些不滿的,一個思考過再做決定和一個不假思索便決定的人,性格和膽識大有不同。

於是勾踐便派出文種求和,爲了讓夫差放自己一馬,勾踐是什麼屈辱的話都說出來了:

乃令大夫種行成於吳,膝行頓首曰:“君王亡臣句踐使陪臣種敢告下執事:句踐請爲臣,妻爲妾。”吳王將許之。

范蠡是什麼時候看透勾踐的?他是如何評價勾踐的? 第3張

比如勾踐自己願意成爲夫差的“臣子”,說是臣子,但他已經做好了爲奴的準備,其次,勾踐還要將自己的妻子獻給夫差當妾,讓夫差滿足慾望,以此來博自己的生機。

看到殺父仇人在自己面前卑躬屈膝,夫差滿意了,於是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

第二階段:心思縝密地臥薪嚐膽。

夫差的自大,勾踐的卑微,最終形成了勾踐臥薪嚐膽的基礎。

一開始,勾踐連“屈服”都是奢望,後來還是花錢使了離間計才保全了性命,而勾踐向夫差投降後,有義務接受夫差隨時的徵召,除了勾踐以外,范蠡、文種全部都成爲了夫差的臣子,不久後,夫差將勾踐和范蠡召入吳國,越國的國政,只能暫時由文種主持。

當越國的臣子們爲勾踐“送行”時,紛紛都是相顧無言,在他們看來,看着自己的君王到敵國當奴僕,這是一種恥辱,可他們不能反抗,更不能大聲宣泄,他們需要留在越國繼續建設國家,以後越王如果回來了,還有反攻吳國的機會。

這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忍辱負重。

范蠡是什麼時候看透勾踐的?他是如何評價勾踐的? 第4張

勾踐含淚飲下送別的酒後,就到了吳國給夫差當馬奴,而勾踐這個馬奴所養馬的地方很特別,就在闔閭的墳墓旁邊,可見夫差自始至終都沒忘記勾踐殺死他父親的仇恨。

而勾踐當馬奴期間,夫差讓范蠡也跟着一同當奴僕,之所以挑選范蠡一同入吳當人質,就是因爲范蠡的能力和心計比起文種要強上許多,在夫差看來,用時間來消磨兩個人的銳氣和志氣,是比殺了他們更殘忍的事情。

可夫差沒想到的是,他遇上了一個絕世狠人。

也是在這段當奴僕的時間裏,范蠡和勾踐日日都生活在一起,有句話叫做“知人莫如親”,所謂“親”,既是一起居住的親人的,也可以是一起同住的友人,所以在這段時間裏,范蠡對勾踐的人品、行爲有了很充分的瞭解,勾踐是一個怎麼樣秉性的人,范蠡內心裏也瞭解得七七八八了。

幾年時間過去後,夫差自以爲消磨了勾踐的銳氣,於是大方放他回越國,絲毫不顧及伍子胥的勸阻,而勾踐和范蠡回國後,第一時間商討“強國復仇”,范蠡此時的心裏也有氣,他也想將吳王夫差擊敗,不然數年的屈辱生活沒法平息。

顯然的,夫差所展現出來的“道德底線”太高,而勾踐的道德底線則是太低,兩者是周代中最典型的兩種君王。

范蠡是什麼時候看透勾踐的?他是如何評價勾踐的? 第5張

回到越國後,勾踐每天都嘗一口苦膽,之所以是苦膽,很大概率是他在當馬奴期間,吃過類似的東西,勾踐要做的,就是時刻在內心裏提醒自己受過的屈辱,不能忘掉這些屈辱,這便是“臥薪嚐膽”,夫差絲毫不知道,他自己親手製造出了什麼禍端。

第三階段:滅吳之計太狠毒。

爲了滅掉吳國,勾踐可以說是什麼辦法都用上了。

首先是著名的“美人計”,他聽取文種之言,在江南寶地找來了西施、鄭旦兩位絕世美人,目的就是讓這兩位女子進入夫差的視線,讓夫差沉迷於美色,這種計謀說不上是卑鄙,但確實不適合勾踐這種要“報仇”的情況,最起碼勾踐成功後,世人只會說“不擇手段”。

其次就是賄賂吳國的太宰伯嚭,讓伯嚭對夫差進讒言,除掉伍子胥。

這一招是關鍵中的關鍵,在勾踐看來,兩個夫差都比不上一個伍子胥帶來的威脅,因爲伍子胥對勾踐可以說是“恨之入骨”,而且伍子胥的道德底線可沒有夫差那麼高,因此要說真正會使勾踐死掉的人,不是夫差,就是伍子胥。

范蠡是什麼時候看透勾踐的?他是如何評價勾踐的? 第6張

除掉伍子胥這一點也說明了勾踐的“心胸”,一般的諸侯國君王,可能想得更多的是“招攬”伍子胥,雖然也不可能成功,但大家都會在表現上把功夫做足,勾踐則是不同,他直接精準出手除掉伍子胥,由此可見勾踐的內心之狠辣。

安排了對外之計,勾踐便大力發展吳國,不管怎麼說,勾踐在治國強國一道上確實是明君,在短時間內,勾踐的種種政策讓越國迅速強大起來,越國也在厲兵秣馬,隨時進宮吳國。

機會,就在公元前482年到來了。

這一年,強大的吳國參與了“黃池會盟”,夫差帶着吳國的精銳盡數北上,所以吳國內部此時空虛無比,正是被越國趁虛而入的好時機,於是勾踐便毫不猶豫地入侵了吳國,這一招說不上卑鄙,但確實不太光明正大。

也是這一次出戰,勾踐毫不猶豫地將吳國的太子以及一衆留守的士兵給殺害了,勾踐絲毫沒有念及夫差放過他的“恩情”,趁着吳國空虛殺掉了吳國的大量軍民,當夫差知道此事後,便馬不停蹄帶着軍隊往回趕,可後來也奈何不了越國,最終只能說和。

這次突襲是吳國的莫大恥辱,夫差也開始明白伍子胥在死之前的詛咒:伍子胥在臨死前請求將他的頭放在吳國的城門之上,他要眼睜睜看着吳國被勾踐滅掉,可如此不管夫差怎麼想,都已經沒有挽回的餘地了,他只能和勾踐暫時求和。

范蠡是什麼時候看透勾踐的?他是如何評價勾踐的? 第7張

夫差本以爲勾踐也奈何不了吳國,便就此放棄了,可誰知道,勾踐就像一條“毒蛇”,隨時潛伏着。

公元前478年,距離勾踐上一次入侵已經過去四年了,勾踐繼續推動越國的發展,反觀夫差,他被西施迷得失去了自我,漸漸變得昏聵,對於勾踐這個當世大敵都失去了提防的心理,於是勾踐再次埋伏在笠澤,發動了“笠澤之戰”,這一戰將吳國打得元氣殆盡,夫差也從此失去了銳氣。

此後的幾年時間裏,勾踐不停地對吳國發起戰爭,一次又一次地削弱吳國,直到公元前473年,勾踐徹底攻破吳國的都城,俘虜了夫差,當勾踐以勝利者的姿態站在夫差面前時,夫差感慨萬千,這一切可謂是時過境遷、人生無常,而勾踐爲了“回報”夫差當年的“不殺之恩”,也提出要流放夫差。

但夫差則表示自己年齡大了,既不能侍奉勾踐,也不能接受被流放,於是便自盡了,這位曾經羞辱了勾踐數年的霸主人物,最終被勾踐絕殺。

勾踐滅吳後,便開始了“賞賜”功臣,可也是這個時候,他的頭號功臣,曾經共患難的范蠡卻提出了“告老還鄉”。

范蠡是什麼時候看透勾踐的?他是如何評價勾踐的? 第8張

面對功成身退的范蠡,勾踐不僅不允許,還說只要范蠡敢離開他,便殺了范蠡全家,但如果范蠡願意留在他的身旁,那麼他就給予范蠡數不盡的財富和榮譽,面對勾踐的“威逼利誘”,范蠡依然決定離開越國,而他在走之前也提醒了文種,讓文種也離去,可文種正處於權勢的巔峯,對范蠡的告誡充耳不聞。

而文種對勾踐完全不夠了解,在不久後被勾踐所殺,著名的“狡兔死,良狗烹”便是來自於這個歷史,離開了越國後的范蠡不知去向,有人說范蠡改名當了商人,有人說范蠡帶着西施一同離去了,但不管怎麼說,范蠡的睿智救了他一命,也是因爲看清了勾踐,范蠡才能保全自己。

至於如何評價勾踐,范蠡也許說不出太多別的話來,只能說道不同不相爲謀,范蠡不願意做勾踐的劍下亡魂,所以他放棄了一起榮耀離去。

也是范蠡的舉動,讓勾踐背上了“千古罵名”,只不過這個罵名,確實沒說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