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抗日戰爭 > 戰史祕聞:抓住座山雕這個梟雄的竟然是海軍部隊

戰史祕聞:抓住座山雕這個梟雄的竟然是海軍部隊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座山雕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是“折”在海軍手裏。活捉這名綠林梟雄的牡丹江二團,也是一支傳奇部隊。

海軍?沒錯。

在小說“智取威虎山”的情節中,除了楊子榮以外,最出彩的大約就是曾活捉刁猴頭,嚇壞大傻子的的劉勳蒼。這位人稱“坦克“,以力大無窮,性情豪爽著稱的偵察英雄是那個時代很多少年的偶像。

根據曲波記述,劉勳蒼的原型是他的親密戰友,剿匪英雄劉蘊蒼,當時於曲波所在的牡丹江二團擔任排長,真有個“坦克“的綽號。

劉蘊蒼晚年的一張照片極有風度,身穿白色海軍夏季軍服的這名老軍官滿面春風,右手曲起中指和無名指,平放在胸前–那是海軍的國際通行禮節,表示向曾在戰鬥中失去手指的軍神納爾遜致敬。

劉蘊蒼離休前最後一個職務是南海艦隊搜救處處長,而他對海軍傳統的熟識一點兒也不奇怪,活捉座山雕的這支解放軍部隊,本身就出身於海軍–牡丹江二團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番號是八路軍膠東軍區海軍支隊,成立於1944年11月,是紅色武裝中第一個使用海軍番號的部隊。

戰史祕聞:抓住座山雕這個梟雄的竟然是海軍部隊

  八路軍怎麼會有一支海軍部隊呢?

1944年11月15日,美國舊金山電臺在廣播中插播了一條來自東方的新聞,在中國山東威海劉公島,一支海軍部隊的愛國官兵發動起義,殺死日僞軍官,加入八路軍。這一震驚中外的事件,便是劉蘊蒼和他的戰友們造成的。

劉公島,是北洋水師覆滅之地,抗日戰爭時期又成爲汪僞設立的海軍訓練基地,但與日僞的期待不同,這些中國水兵最終選擇了忠於自己的祖國。因此,他們在1944年11月5日發動了武裝起義,奪取同春號戰艦並佔領劉公島。他們攜帶家眷登岸後,經山東敵工部辛冠吾等做工作,加入了八路軍。或許出於對自己兵種的熱愛,他們在加入八路軍前提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希望仍然幹海軍。這個條件讓辛部長頗爲頭疼,因爲八路軍並無海軍部隊。折中的結果是打鬼子自然還是在陸地上打,但這個部隊保留海軍的番號,以備將來有條件成立紅色海軍時他們能夠改回本行,

最終,這支部隊被定名爲膠東軍區海軍支隊,後改名海防支隊。爲了加強該團的工作,1945年有兩批幹部人員先後編入該部隊。一部分是經驗豐富的戰鬥骨幹,如擔任該團政委的李偉(開國大校,《林海雪原》中何政委的原型)等,另一部分則是膠東公學的畢業生,主要充當基層指揮員的副職(正職通常由起義人員擔任),例如《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當時已經任職營教導員),小說中犧牲在和座山雕匪幫作戰中的高波(真實情況是受了重傷,搶救無效死亡)等。膠東公學是八路軍在山東最高學府,因爲這支部隊前身是海軍,官兵文化素質較高,不派出這些“知識分子”怕壓不住場。

1945年日本法西斯投降,海防支隊的官兵一部北上東北,接受當地日軍投降;組成了牡丹江一團和二團,另一部分則以膠東軍區海防團的名義,成爲華東海軍部隊的前身之一。

1949年4月23日,華東軍區海軍(今東海艦隊前身),在江蘇泰州白馬廟村誕生,標誌着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誕生。最初的海軍部隊由三部分組成–華東軍區教導師一部,蘇北海防團和膠東軍區海防團。其中山東海防團因爲善於運用小型艦艇,極大地影響了人民海軍的作戰風格。1950年7月,華東海軍第一次海戰琅磯山海戰中犧牲的艇長邵劍鳴就是劉蘊蒼的戰友,兩人共同參加過劉公島起義。

而北上東北的海防支隊官兵很快得到命令,增援在牡丹江遭到謝文東,李華堂等上十萬土匪圍困的部隊。此時,牡丹江軍區一些本來接受我軍領導的地方武裝紛紛叛亂,幸好抗聯老將李荊璞(曾用報號平南洋)經驗豐富,才守住了城池。

擔任副政委的曲波是救援牡丹江的先鋒,他巧妙地指揮部隊聲東擊西,利用時間差打亂敵軍部署,突入牡丹江與守軍會合。此後膠東海防支隊的部隊則被編爲牡丹江一團和二團。這支包含了小說中少劍波,楊子榮,欒超家,孫達德,劉勳蒼等人物原型的部隊,從此成了東北土匪的剋星。也正是這支曾經的海軍部隊,抓住了座山雕。

這支部隊的主力後來成爲著名的萬歲軍第三十八軍的一部分,不過,劉蘊蒼等最終還是追尋自己的夢想,進入了海軍部隊。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林海雪原》作者曲波大部分從軍時光在陸軍度過,但他的軍人生涯卻是在海軍結束的。1948年底,曲波因警衛員槍支走火,腿部負了重傷,儘管經過一年時間的治療,行走仍有問題。作爲一名優秀軍人,他感到這次傷勢嚴重,恐怕難以繼續在陸軍中工作。這時,他聽到重慶號起義的消息,於是申請調到海軍,擔任安東海軍學校第二大隊政委,直到1950年退役。

和一位朋友談起座山雕居然是被“海軍”所抓,對方吃驚之下忍不住開了玩笑--座山雕嘛,山裏的老鷹不會游泳,這回碰上“海”,當然要完蛋啦。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